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博弈总是充满戏剧性。尼日尔军政府3月刚把中国高管赶走,不到3个月就派外长上门求和,这出“变脸大戏”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算计?中国又为何坚持原则不退让?
尼日尔这个位于撒哈拉沙漠南段的非洲国家,长期被西方视为“无油可榨”的穷国。但中国看中了它丰富的石油和铀矿资源——阿加德姆含油盆地已探明储量6.5亿桶,铀矿占全球11%。从2003年起,中国前后投资46亿美元,帮尼日尔建起完整石油产业链,使其日均出口9万桶原油,经济状况明显改善。
尼日尔(资料图)
然而,今年3月13日,尼日尔军政府突然翻脸,领导人奇亚尼签署紧急政令,要求中石油等三家公司的3名中国高管48小时内离境,还查封炼油厂账户,吊销中资酒店执照,理由是“工资歧视”和“酒店歧视当地人”。但明眼人都知道,真实原因是尼日尔欠中国4亿美元贷款到期还不上,想赖账不说,还企图逼中国提高原油分成比例到30%。
更过分的是,5月下旬,尼日尔又要求大部分中国工人离境,以为赶走中国人就能自己接手项目。结果不到半个月就发现根本玩不转——中国专家撤走后,高科技设备无法操作,请外国专家也没用,因为整套系统都是中国技术。短短两个月内,15%的油井瘫痪,原油产量暴跌70%-80%,出口从日均9万桶跌到几乎为零。柴油价格从0.6美元/升飙升至2.4美元/升,运输瘫痪、物价飞涨,失业率激增,民众抗议和极端组织活动此起彼伏。
尼日尔(资料图)
尼日尔这才慌了神,转头向欧美求援,结果西方国家嘴上说帮忙,却一分钱不出。邻国更是趁机挖墙脚,乍得承诺十年免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拉拢中资企业,连乍得都开出十年免税的优惠条件。走投无路的尼日尔外长桑加雷,只好在6月11日灰溜溜地跑到北京求和。
见到王毅外长时,桑加雷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满脸堆笑地说尼中是“老朋友”,有“互利合作传统”,还搬出“一个中国原则”表忠心。但中国可不会轻易原谅。王毅当场挑明态度:想恢复合作可以,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保障中企和员工安全;第二,主动解决合作中的分歧,撤销之前的错误政令。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原则问题不容谈判,尼日尔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中国的强硬立场背后,是对国家利益的清醒计算。中石油在尼日尔投了46亿美元,铀矿资源对核能大国中国至关重要,尼日尔更是西非反恐前线,稳定局势关乎地区安全。更重要的是,中国需要维护在非洲的信誉——当年中国能重返联合国,非洲兄弟的支持功不可没。如果因为尼日尔翻脸就彻底放弃,其他国家可能会跟风效仿,让西方“中国霸权论”有机可乘。但教训也很深刻:尼日尔60多年政变4次,政局极不稳定,未来合作必须更谨慎,技术转让不能“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尼日尔(资料图)
目前,尼日尔的经济已濒临崩溃,油井瘫痪、油价飞涨、失业暴增,民众不满情绪高涨。桑加雷这次访华,到底是真心认错还是缓兵之计?中国的态度很明确:拿出诚意,该还的钱还上,该道的歉道了,合作还能继续;如果还想耍花招,那就继续喝西北风。毕竟,在非洲这片土地上,“离了张屠户,就吃不上猪肉”的道理,尼日尔比谁都清楚。
这场风波给中国提了个醒:与政局不稳的国家合作,必须做好风险管控。未来签合同要更严格,技术转让要更谨慎,合作模式也要调整。但对尼日尔来说,这次教训可能更惨痛——失去中国这个最大金主,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国际政治的博弈从来都是实力说话,尼日尔这出“变脸戏”,最终可能只是让自己摔得更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