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辽宁频道
连续几场降雨过后,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老河土镇桃花营子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农户忙碌的身影。
“这段时间的降雨来得太及时了,为农作物扎根打下个好基础,后续只要肥料跟得上再做好田管,今年有望获得好收成。”站在湿漉漉的田埂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鑫飞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岩盘算着。
种植基地里,红薯、花生茎蔓繁茂,一米来高的玉米叶子随风“起舞”“沙沙”作响……原来,合作社是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将连片地块争取到国家节水滴灌项目,改善了土地的基本条件,通过科学规划、综合利用、多种种植,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
一直以来,桃花营子村以传统种植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收入较低,加之这些年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不少粮田耕种分散单一。2014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赵岩回到家乡,成立鑫飞蔬菜种植合作社,种植玉米、花生、红薯1500亩,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当地群众及贫困户以“托管服务、订单种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为农户提供秧苗与技术,实现产前产后一条龙服务,公司保底价回收,使桃花营子村80户村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62岁的张立华家有40多亩土地,土地流转前,一家5口人依靠种地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经过流转,他和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年净得2万多元租赁费,夫妻俩又到种植基地务工,每年增收4万多元。他说:“如今种地我是一分也不投、一点风险也不担,而且还能照顾家里,多好啊!”原来,当初签合同时赵岩向村民承诺,每家必保一人在基地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
两年时光,汗水没白流。2016年,赵岩在内蒙古通辽市青龙山镇建立内蒙古曼通食品有限公司,种植3000亩红薯,当年创造产值500万元。2017年,赵岩又投资8000万元建设集红薯仓储、淀粉加工、粉条加工、花生深加工于一体的曼通食品深加工有限公司,解决当地劳动力200余人次,实现收入1.2亿元。
尝到了发展高效农业的甜头后,赵岩没有忘记乡亲们。2020年,赵岩在桃花营子村以每亩500元流转土地1500亩,从事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产品种植,建设1.5万平方米鲜储窖、红薯深加工车间和淀粉生产车间,帮助140户贫困户脱贫。
“针对阜新十年九旱的特点,我们引进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节水率超过40%,而且每次灌溉保持时间延长了3倍。滴灌还能将肥料和营养物质一起灌溉到农田上,减少施肥成本。别说在旱灾时挽救了很多农田,即便在风调雨顺的年景,节水滴灌也能帮助每亩玉米增产200公斤左右。”赵岩高兴地说。
据村民介绍,因担心离水源比较远的农田灌溉困难,会引起村里用水矛盾,赵岩又主动出资在水井附近安装两个抽水泵,还开凿一条排水沟,专门用于远端农田灌溉,受到村民一致称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