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教师过剩危机正加速成为现实。2025年,两个关键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新生儿数量预计跌破900万,相较于2017年的高峰时期直接腰斩。而根据北师大此前的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多出150万小学教师和37万初中教师,加上高中和高校教师,过剩总人数将高达200万。
更关键的是,北京丰台区试点的教师退出机制正在向全国范围扩大,贵阳、长沙、宁波等地今年纷纷跟进试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可能会被调岗,甚至辞退。很多人还抱有编制等于铁饭碗的幻想,然而现实远比预想的残酷。
看看今年小学的招生数据,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人数暴跌261万,2025年预计跌破1400万人。北京海淀区小学入学人数比去年减少了3000人,广州越秀区一年级直接减少了74个班。这情形就好比超市货架空了,售货员却还觉得自己饭碗稳得很,从逻辑上根本说不通。
日韩的现状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韩国生育率跌到0.78,在全球垫底,日本生育率1.34也无法挽救200多所大学倒闭的命运。学校都没了,教师又怎能独善其身?我们来看看日韩是如何处理过剩教师的,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直接辞退合同工,毫无商量余地。
第二步,实行小班教学,将每班50人缩至25人。但如果缩到15人以下,学校就会亏损,所以缩减班级人数也存在极限。
第三步,也是大招,进行学校合并,关停乡镇学校,把老师全部调到县城学校。可合并之后,噩梦才刚开始。县校原有的教师加上乡镇学校调过来的,导致数学老师去管理图书室,语文老师改教美术。在韩国,甚至出现让教师去扫大街、教老年大学的情况。编制虽然还在,但工作内容已面目全非,离家距离变远,很多人不堪忍受就辞职了。
我国自然不会完全照搬这套做法,但转岗潮已然开启。最新数据显示,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严重过剩,而体育、艺术、科学老师的缺口却高达40%。未来,孩子的数学老师站在美术教室教美术,这一点都不奇怪。
教师过剩的根源在于人口数据的急剧下滑。2017年出生人数为1758万,到2025年,预计不足850万,8年间减少了一半还多。孩子6岁上小学,所以2024年小学入学人数开始暴跌,比如长沙55所小学中有33所已经减少班级。之后,2030年的初中、2033年的高中、2036年的大学将依次面临生源危机。
不过,不同地区的情况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北京海淀区今年小学缩招,但初中却缺6500个学位;贵阳市到2026年初中新生比2023年多出5.26万。这种分化使得政策必须因地制宜。例如,武汉刚刚放宽落户条件,35岁以下有房就能落户;国家发改委也要求人口流入地保障外来务工者子女的教育。
为了提升生育率,2025年各地政策开始大力投入资金。呼和浩特生一孩补贴1万,二孩补贴5万,三孩补贴10万;上海每个孩子补贴6万;杭州通过生育积分降低房子首付。然而,生育率仍未见明显改善,上海补贴后生育率仍只有0.7,因为在一线城市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高达150万。
真正的破局点或许在11月1日,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即将启动,1400万人将被百里挑一进行摸底。这次调查将决定未来教育资源的布局,包括多少学校要关闭、过剩的教师该调往何处、资金该投向哪里。
面对这样的变局,教师若想端稳饭碗,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成为教学多面手,比如能够教授科学和编程等课程;要么下沉到生源逆势增长的地区,如广东,其年出生人口113万,占全国的12%。记住,未来的铁饭碗不再是某个具体的岗位,而是自身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