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3年,家住上海的一些小区的居民发现,小区里面不知道啥时候竟然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它们长得有点像黄鼠狼,还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显示这些动物正在和小区里面的流浪猫抢东西吃。
很多居民都对这种动物不大了解,于是有些不安,想要了解一下怎么和这些动物们和平相处。
业内的专家们经过调查发现,这种动物叫做“貉”,随着近些年上海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貉的分布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而彼时上海起码有300多个小区都出现了貉,它们经常会三五成群出来活动,所以见到一只貉的话可能就要意味着还有很多只貉生活在这附近。
而在2021年的时候还有家住上海的居民投诉这种情况。
因为他出门遛狗的时候突然遇见了一只貉,貉冲出来对着狗狗叫,就这样斗了10分钟之后,貉扑向狗狗还咬伤了它。
那么貉真的是如此凶猛的动物吗?
«——【·与人为善的貉·】——»
貉体型较小,形似狐狸但比狐狸略小,体长一般在五六十厘米左右,体重约4-6千克。
它们浑身的毛色多为棕灰色,头部两侧长有明显的“八”字形黑纹,就像戴着一副独特的“面具”。
其耳朵短小而圆,尾巴蓬松,尾尖呈黑色,打眼看上去长得有点可爱。
貉属于夜行性动物,它们白天不出来,大多躲在洞穴、灌木丛或其他隐蔽的地方休息,夜晚才出来活动觅食。
貉是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非常广泛,既吃鼠类、鱼虾和蟹等小型动物,也食用植物的果实、种子、根茎以及人类丢弃的厨余垃圾等。
此外,貉具有一定的群居性,通常会以家族为单位生活在一起,在繁殖季节,母貉会精心照顾幼崽,展现出极强的母性。
小区居民对貉的印象可能都是比较凶的,但实际上也并不是这样的。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曾经尝试惹怒貉来测试它对人的攻击性,比如他试着一脚踏进貉的领地,甚至对着它们大吼。
但意外的是貉并没有攻击,被惊扰之后立刻就逃走了。
为了验证这个结果的准确性,王放还测试了几百只貉,但是无一例外它们听见动静之后都跑掉了,根本就没有一只貉能够接触人到5米之内。
而且自从貉开始出现在上海的一些小区之后,业内的专业人士就对这种动物的日常生活展开了检测。
然后他们发现没有任何一起貉主动伤人的案例,似乎这种动物就是会比较倾向于跟人“和平相处”。
而接受采访的一些居民表示,他们在小区里面溜达的时候也没有遇见过貉主动攻击人的情况,人在路上走,貉就会在路边的草丛里面走,互不打扰。
那么貉伤害狗狗的事情又是怎么回事呢?
貉伤害宠物狗的事情发生后,上海动保工作人员就将当时的监控调取了出来,结果发现宠物狗狗在发现草丛里面有动静的时候主动上前并且吵嚷了一番。
草丛里面的貉正好正在养育孩子,被狗狗吵嚷之后受到了惊吓,以为孩子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于是才从草丛里面出来咬伤了狗狗。
其实不光是貉,几乎所有的动物在感觉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威胁的时候都会比较暴躁,这个时候更是不能去刺激它们。
那么,当居民在小区里遇到貉时,应该怎么做才安全呢?
«—【·遇见貉怎么办?·】—»
对于居民来说,如果小区里的貉没有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遵循人与野生动物共处的“四不”原则即可。
首先就是“不害怕”,因为貉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居民无需过度恐慌;
再者就是“不接触”,就算是比较喜欢它们,也不要试图去抚摸、捕捉貉,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因自身行为引发貉的应激反应,导致对方攻击,自身受伤。
还有就是“不投喂”,因为随意投喂会改变貉的觅食习性,增加其对人类食物的依赖,同时也可能导致貉的数量在小区内过度增长,让生活在小区内部的貉数量进一步增多;
最后就是“不伤害”,貉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受法律保护,伤害它们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如果遇到貉表现出异常行为,如精神萎靡、行动迟缓、身体有明显外伤等,或者发现貉幼崽落单,居民不要擅自处理,应及时联系当地的林业部门或野生动物保护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妥善处理。
上海小区中貉的出现,既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见证之一,也给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新的课题。
在人与貉的相遇中,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们,以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它们,遵循“四不”原则,共同构建一个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家园。
参考:
极目新闻《貉出没!上海超过300个小区发现貉,林业部门:不接触、不投喂》2023-8-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