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九四九年春末。长江北岸解放区,东起江阴,西到九江,集结了一百万大军,几百万民工,广大军民遵照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教导,决心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长江南岸敌占区,蒋介石匪帮拚命收罗残兵败将,妄图凭着长江天险,负隅顽抗。
这天深夜,乌云密布,月黑风紧。在长江南岸螺丝嘴的山路上,一队人影急速前进。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一位,年纪不到三十,高个宽肩,身材匀称,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一身军装,非常贴身,五星帽徽,闪闪发光,机智沉着,精神抖擞。他就是解放军某部侦察连长李春林。
![]()
为了打好渡江战役,军首长命令李春林带领一支小部队,先行渡江侦察,要他们查清正面敌人,特别是敌炮兵阵地情况。侦察连长李春林他们几小时前刚刚离开江北,乘帆船机警地应付了敌巡江的炮艇,从南岸岸高壁陡、水流湍急、敌人防务松懈的螺丝嘴登了陆,在越过封锁线的时候杀死了一个敌哨兵,现在他们正按照原定计划,天亮以前越过清洋河,到达牯牛岭、白马山一带,去找当地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完成这次侦察任务。
这时候,李春林他们一行正在山路上疾走,忽然从山间公路上传来摩托车声,一眼望去,十几辆亮着车灯的摩托车从他们前面的山间公路上疾驰而过。看着这情景,班长吴老贵说:“连长,敌人可能是冲着我们来的。”李春林点点头:“唔。我们必须尽快地查明敌情,争取主动,想办法在天亮以前越过清洋河。”
侦察员们的判断完全正确。敌人的摩托车队正是冲着他们来的。因为敌情报处长得到螺丝嘴封锁口哨兵被暗杀的消息,感到情况不妙,一定是过来了共军侦察部队。敌情报处长慌忙报告敌军长,两人又是看地图,又是看手表,焦灼地思索着,决不能让共军侦察部队与牯牛岭的游击队会合,想出了一个封锁清洋河的办法。敌军长命令情报处长立即布置敌保安队封锁清洋河,并下令匪兵在这一带挨村挨户搜查,这摩托车队正是情报处长亲自带队来检查巡逻的。
初夏的江南天气,说变就变,不一会就电闪雷鸣,山风夹着山雨,劈头盖脑打来。李春林率领侦察员们顶风冒雨,踩着泥泞的小道,来到了陈村,他们看到一间破旧的茅屋窗户中隐现出微弱的灯火。李春林和战士小马走进屋檐下,听见屋内传出一位老奶奶的骂声:“这批不得好死的,有朝一日,等我们的人过来了,剥你们的皮,抽你们的筋!”接着是一位老爹的声音:“刘队长不是说了,这帮贼是秋后的蚂蚱,蹦跳不了几天啦!”李春林听得仔细,这是一家受苦的人家,应该依靠群众,查清敌情,尽快联络上游击队。他回头示意小马叫队伍过来,自己上前轻轻叩门。“咚,咚咚!”屋里没有动静,他再叩一下,门里老奶奶说:“你们不是刚才来搜过了吗?”李春林诚挚地说:“老妈妈,我们不是国民党,我们是当年的新四军。”“我们家里没有新四军。”“老妈妈,别害怕,我们真的是当年的新四军。”屋里不回答了,李春林等了一会,心情沉重地转过身对大家说:“他们给国民党害苦了! 吴老贵,你再到别家去打听一下游击队。”吴老贵走后,侦察员们静默地站在风雨中。
![]()
那末,这家受苦人家为啥不开门呢? 原来这家姓陈,只有陈老爹、陈老奶奶和孙女青儿三口人,儿子、媳妇因为前年带领乡亲们抗租,给恶霸地主吊在树上活活打死了。陈老爹一家日盼夜想,盼着当年的新四军赶快打回来。现在听到门外敲门的就是当年的新四军,真是悲喜交集,恨不得马上把亲人们迎进屋来,但是今天不行,因为国民党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