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过八旬的老人,到牙牙学语的小朋友,牙痛这件事真是让人防不胜防,一旦踏进口腔诊所的大门,疼的不只是牙,还有兜里的钱包,补牙几百元,根管治疗上千元,种颗牙分分钟上万元,这可一点不夸张。
也正因为利润高得离谱,牙科曾一度被列入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但是近年来却逐渐变得冷落,国家也逐步开始干预牙科行业的乱象,相关政策陆续落地,曾经让人望而却步的看牙费用,如今终于开始回归理性水平。
牙科为什么会逐渐冷淡?国家推行了什么政策?
牙都看不起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牙痛到睡不着,痛得满床打滚,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冲进牙科诊所,一问价格直接懵圈,不夸张地说,哪怕是最基础的补个牙,也能让人肉疼得不行,一到口腔医院的大门口,简直就像进入了高消费的场所。
以前常听人调侃:牙医比律师还贵,种个牙堪比买辆车,这听起来像是玩笑,其实一点都不夸张,你别看牙齿小小一颗,它背后的诊疗流程却是花销重重,从检查、拍片、设计到操作,每个环节都得花钱。
最贵的当然是种牙,只要牙不幸坏到底,医生就会建议种牙,而这一建议就意味着得掏出大几千甚至上万的费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刚工作不久的上班族,听到这数字直接吓退了。不少人为了省钱,干脆忍着不治,等牙彻底烂掉,再走一步看一步。
而所谓假牙替代,更像是无奈中的选择,假牙戴着不舒服,咬合感差,还容易掉,要是用料再差点,那叫一个灾难,天天得担心吃个饭都会“露馅儿”,你可能会好奇,种牙的原材料真有这么贵吗?其实不然,种牙那点金属构件,出厂价不过几百块,真正把价格拉高的,是那一层又一层的中间环节。
国内许多诊所使用的是进口材料,德国和瑞士的品牌最多,而从厂家到医院,再到你嘴里,这价格翻了不知多少倍,所以说,看牙不只是身体上的痛,更是经济上的伤,尤其是在政策介入之前,这个行业早已成了大家眼里的暴利典范。
曾几何时,白酒、眼镜、牙科,被并称为黄金三业,不是没有道理,可如今来看,这三个赚钱的行业现在都逐渐的没落了,尤其是禁酒令一出,白酒行业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天价牙科遇冷
不过风水轮流转,这两年牙科行业也开始遇冷,许多曾经开得风生水起的诊所如今变得门可罗雀,关门倒闭的消息也频频传出,特别是一些大城市里曾一度人满为患的私人口腔机构,如今也撑不住了。
为啥会这样?一方面是政策上的大动作,另一方面则是老百姓越来越精明了,先说政策。其实国家早在几年前就注意到牙科乱收费的情况,尤其是种植牙的费用太不透明,有些人预约一个特价活动,结果从门诊出来时账单翻了几倍,简直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这些现象也让监管部门意识到问题严重,逐步介入整治,于是国家医保局在不少城市试点推行了集中采购政策,统一采购种牙材料,降低成本,以前动辄上万元的种植项目,现在价格直接腰斩,部分城市甚至把单颗种植控制在4000元以内。
这个变化可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地帮普通人省下了一大笔钱,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喜讯,可对那些原本靠种牙暴利生存的诊所来说,就没那么乐观了,毕竟原来一颗牙的利润有几千块,现在一下子缩了六七成,很多机构直接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局面。
尤其是靠广告和营销拉人的民营小诊所,更是苦不堪言,有些地方甚至爆出种牙送电动车,种三颗送一颗的广告,营销大战打得比快餐行业还猛,可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犹豫不决,因为这波降价,虽然让价格更亲民,但质量却成了隐忧。
一些小机构为了压低成本,用的是低价配件,手术操作也马虎,出了问题连个售后都没有,一边是价格战打得火热,一边是老百姓担心便宜没好货,整个行业陷入了内卷的死循环,不光是我们患者看得心累,连那些曾经腰缠万贯的牙科老板,如今也成了苦哈哈。
行业大洗牌
面对利润锐减的现实,很多口腔机构不得不选择转型,曾经靠种植牙一夜暴富的日子似乎一去不返,现在不少牙科门诊开始重新把注意力放到补牙,美白和正畸这些项目上,尤其是正畸项目,需求仍旧巨大,毕竟现代人对外貌越来越在意了,谁不想笑起来一口整齐洁白的牙?
不少年轻人宁愿吃土也要戴牙套,就图一个颜值提升,只是这类项目虽不便宜,但比起种牙要便宜不少,且风险相对低,诊所也容易开展,不过就算这样,整体来看,牙科行业的黄金时代的确在退潮了。
过去靠高价项目养活诊所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那些缺乏技术壁垒,只靠价格战生存的小诊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巨大,还有一个问题不得不提,就是行业的信任危机,之前因为乱收费,无保障,不透明的情况频发,很多人对牙科机构失去了信心。
现在就算价格降了,很多患者还是不敢轻易尝试,生怕再踩坑,更何况,一颗种植牙除了手术本身,还涉及到后期维护,复查等环节,如果这些环节没人管,那等于把人往坑里推。
所以未来的牙科行业,真正要做的不是继续打价格牌,而是把透明,可靠的服务流程建立起来。无论是大型口腔医院还是街边小诊所,唯有靠技术和信誉才能赢得市场,从长远来看,这是让行业走向规范化的必要一步。
而我们普通人,也得提高防范意识,别轻信便宜又好的广告,一定要去正规合理的诊所,不要让有些无良牙医钻空子,为了业绩多拔多种,最后伤害到的还是消费者。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