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公务员吃喝的话题持续不断,先是人民日报说“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接着新华社也发文批评“24小时禁酒”“聚餐不能超三人”这些做法。
这跟小区物业胡乱折腾是一样的,本来是为了管好乱停车,结果直接不让业主开车进小区了。
说实话,看到这些新闻,我第一反应是:原来公务员也是可以正常吃饭的,之前网传那些“三人以上聚餐就是搞小团体”“公务员下班喝酒就是违纪”的说法,原来都是瞎扯淡。
这跟前些年某些地方“环保一刀切”,为了达标,直接把老百姓的灶台封了如出一撤。
这让我想起朋友单位前阵子的笑话。他的领导说要反对形式主义,结果下面的人为了表现,硬是搞了个“反对形式主义工作推进会”,还要求每人写800字心得体会。
这算是黑色幽默吧。
现在整治违规吃喝也快变成这样了,上面说要管住嘴,下面就恨不得把公务员的嘴给缝上。
其实老百姓都明白,整治公款吃喝、权钱交易绝对是好事,目的是刹住歪风邪气。
但问题是,有不少地方把经给念歪了,不少公职人员都在传,同事之间连AA制吃个饭都提心吊胆,生怕被说成“违规聚餐”。
新华社说得太对了,根子就出在“一阵风、一刀切”上。
有些地方官员为了省事,干脆来个“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还喜欢自己 “加码”,觉得规定越严越显 “正确”,结果弄出一堆没依据的土政策。比如 “三人以内不得聚餐”,这哪来的法律依据?
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最害人。
第一害了基层干部,搞得人人自危;第二害了市场经济,现在好些饭店老板都说,公务员都不敢来吃饭了,生意怎么做?第三害了政策本身,把好端端的反腐倡廉搞成了笑话。
法治社会讲究的是“法无禁止即可为”。公务员也是人,也有正常的社交需求,下班后跟朋友喝个小酒,只要不醉驾、不违纪,有什么不可以的?非要搞得跟防贼似的,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其实解决问题的办法很简单:该管的坚决管住,不该管的别瞎掺和。比如明确规定哪些饭局不能去、哪些酒不能喝、哪些钱不能花,其他的就让人家正常生活。就像交通规则,告诉你红灯不能闯、酒驾不能来,但没说不让开车啊。
这次官媒下场发声很有必要,其实是给大家提个醒:政策落实不能跑偏。解决问题不能总靠媒体喊话,执行部门得拿出明确态度,让基层干部和群众有个准头。
不然今天禁止这个,明天限制那个,大家都活得提心吊胆,还怎么安心干事?
整治违规吃喝是对的,要的是精准发力,不是大水漫灌。该禁止的坚决禁止,不该管的别瞎掺和,把公务员都逼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对谁都没好处。
反正,别把 “整治歪风” 变成 “限制自由”,更别让合理的政策在 “一刀切” 里变了味。
生活本来就该有张有弛,政策执行也得讲道理、讲法度,这才是长久之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