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美媒爆料特朗普批准对伊朗打击计划却暂缓执行,中东局势迷雾重重,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博弈?
2025年6月的中东,火药味浓得几乎能点燃空气。一切的导火索,是13日凌晨骤然爆发的以伊冲突。以色列率先发难,对伊朗的军事设施和核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精准的导弹划破夜空,瞬间将伊朗多地笼罩在火光之中。伊朗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当晚就展开反击,大量导弹和无人机如蜂群般扑向以色列的军事中心、空军基地等关键目标。你来我往间,冲突不断升级,截至16日,伊朗新一轮导弹袭击致使以色列5人死亡、92人受伤,而以军也将炮火对准了德黑兰的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总部和军队总部。
发动大规模空袭(资料图)
就在以伊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动作频频,令人捉摸不透。起初,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在6月16日明确表示,美军保持防御态势,否认美军在伊朗境内发起攻击 。可转眼,局势就发生了戏剧性转变。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于16日在社交媒体宣布,下令向美国中央司令部责任区,也就是中东地区,部署更多军事力量,强调保护美军是首要任务。航班跟踪信息也显示,15日当天,超30架空中加油机浩浩荡荡地飞抵德国、英国等地,这一异常举动被外界解读为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前兆。更引人注目的是,原本在南海执行任务的“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紧急撤离,取消访问越南的计划,朝着中东方向疾驰而去。
到了17日晚,剧情再度反转。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特朗普已批准美军对伊朗的打击计划,却又暂缓执行命令,其目的竟是观察伊朗是否会放弃核项目。这一消息无疑在中东乃至全球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特朗普这出“批准又暂缓”的戏码,让人不禁想起他15日还声称美国目前未参与打击,只是“有可能”介入,如今却似乎早已谋划布局,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让国际社会对美国在中东的真实意图愈发疑惑。美国在中东地区不断增兵、军事部署动作不断,表面上说是强化防御,可谁都清楚,美军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成为点燃更大规模战火的火星。
在这场乱局中,俄罗斯的反应同样值得关注。自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迅速展开撤侨行动。15日起,不仅暂停驻德黑兰大使馆领事服务,还撤出了在伊朗的电影拍摄团队等人员。16日,更是通过陆路撤离第二批238名公民,其中还包括白俄罗斯和塔吉克斯坦公民。俄航空公司也果断停止飞往伊朗、以色列,并禁止飞越相关国家领空至6月26日。普京在14日与特朗普通话时,强烈谴责以方行动,强调防止冲突升级,积极表示愿调解双方矛盾,试图为混乱的局势降温。
导弹(资料图)
而伊朗在面临巨大军事压力和外部威胁的关键时刻,也在积极寻求外部支持。虽然没有明确的官方报道表明伊朗与中国的具体合作,但从国际局势的大背景来看,中国一直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外交原则,在中东问题上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伊朗找上中国,寻求支持与合作,在情理之中。一旦中伊在外交、经济等领域展开更深入合作,不仅能为伊朗缓解外部压力,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中东地区的力量平衡。中国倡导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理念,或许能为陷入冲突泥潭的中东带来一丝和平的曙光。
这场以伊冲突,表面上是以色列和伊朗的对抗,实则背后牵扯着美、俄等大国的利益博弈。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威慑,迫使伊朗放弃核项目,进而巩固自己在中东的霸权地位;俄罗斯则不愿看到中东局势失控,积极撤侨并斡旋调解,维护自身在中东的战略利益。而伊朗在这场博弈中,既要应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又要防范美国的军事威胁,处境艰难。
中东局势(资料图)
在我看来,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不能依靠军事威慑和霸权主义来实现。美国看似在中东“忙前忙后”,不断增兵、干涉地区事务,实则是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让无数无辜民众陷入战火之中。以伊冲突本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可美国的介入却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而中国一直以来倡导的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理念,或许才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正确方向。希望各方能够保持冷静和克制,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还中东地区一片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