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国家老是在搞各种补贴:买车有补贴、买家电有补贴,甚至连生孩子、养老都有各种补贴。
有人就纳闷了,外国像美国那样,经济一不好就“直接发钱”,老百姓一人几千上万地拿,中国为什么不学?
为什么不直接把钱发到我们老百姓手里,而是搞这么多绕来绕去的“国补”?
其实这里面啊,有些道道。
直接发钱,真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
像美国、加拿大、日本这类国家,经常搞“全民发钱”,看着挺爽对吧?但他们能这么玩,是因为几个前提:
①人家靠消费带动经济:美国人花钱那是真舍得,消费占GDP的比例老高了,发了钱马上就花出去了,能拉动经济。但中国人呢,存钱意识强,有钱也未必立马花掉,效果不一定有那么直接。
②人家社保体系更完善:人家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平时本来就有各种福利,发点钱属于“加餐”。我们国家社保还在逐步完善,直接发钱容易引发“公平不公平”的争议。
③还有最关键的:美国能印钱,咱不行。美元是全球流通货币,美国发钱等于全世界给它买单,但人民币主要还是在国内流通,我们要是也疯狂“发钱”,通货膨胀一来,房租物价全涨,还是普通老百姓吃亏。
与其说中国不发钱,不如说中国更喜欢“挑着重点来发”。比如新能源补贴、家电以旧换新、农业补助,还有生育、养老、职业培训等等,这些补贴其实也是在“发钱”,只不过不是一把撒出去,而是根据国家想发展的方向,按需“滴灌”。
这样做的好处挺多的:
一是能带动产业升级。比如新能源汽车,国家一边补贴厂商,一边给买车的人发补贴,现在我们成了全球电动车第一大国,不就是靠政策补贴等引导出来的吗?
二是能稳就业、稳企业。发钱是短期的,补贴是长期的。很多中小企业能挺过难关,是靠了国家的退税、减费、补助。如果企业活下来了,就能养活更多人。
三是防止“有人薅羊毛”。直接发钱,谁都来领,但是真正困难的人可能反而拿不到,而有些本来就不差钱的人,还靠“政策套利”去赚钱。补贴的话,要申请、要用途合规,能提高效率,也更公平。
此外,咱们国家人口多、差异大,要是也学美国那样搞“全民发钱”,财政压力简直爆炸。而且一旦发得不公平,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发得太宽泛,钱又用不到刀刃上。
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重点人群、重点行业”扶一把,这样效果更扎实。
说得直白点,中国不搞“撒钱式”的救市,是因为咱是个庞大复杂的社会,不适合走快餐式的刺激路径,更适合慢慢调、精准补,哪怕慢一点,但更稳。
很多人说补贴“麻烦”、“看不见钱”,但其实国家花在补贴上的钱,一点不比直接发少。只不过它不是直接塞到你手里,而是帮你省了钱、提升了生活质量、保障了你的未来。
比如: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让你少掏几百块买个新空调;
电车补贴,让你花油车的钱开上了智能车;
生育补贴,可能一胎给你几千块;
农业补贴、教育补贴、养老补贴……点滴都是实打实的钱。
中国不是不“发钱”,而是发得更细、更有计划。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才是中国特色的经济调控手段。
国家兜里有粮,关键是怎么分、怎么用,才能让更多人受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