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中国非常高明,提前预料到了美国会反悔。中美伦敦谈判结束后,中方对美民用稀土临时解禁,然而还没多久,美商务部就变卦,再次对中国芯片领域进行打压,还好中国在稀土上留了一手。
大家都知道,美国这几年在芯片领域下了狠手。制裁华为,限制中芯,封堵光刻机,切断EDA软件,连高端人才都不放过。表面上看,这些措施确实对中国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是早期阶段,华为一度被打得几乎断芯,中芯也陷入了制程瓶颈。但技术这东西,越封越激发斗志,越卡越加快突破。
现在来看,华为已经卷土重来,自研麒麟芯片重新回归,中芯国际也悄悄完成了7纳米节点的重大突破。业内不少专家都认为,再给中国三到五年时间,从光刻机到EDA设计工具,全链条都能实现国产化。到那时候,美国的芯片牌只能沦为废纸一张。
反观美国这边,最让他们头疼的不是芯片,而是稀土。尤其是军用领域的高性能磁性材料、特种合金、电子战装备,哪一样不依赖中国的稀土?美军的F-35战斗机、航母上的电磁弹射装置、导弹的制导系统,全都离不开稀土里的某些关键元素。可惜,美国虽然也有稀土矿,但提纯和分离技术远远落后。
中国手里握着的不只是资源,更是核心技术。从矿石开采到稀土元素的分离、提纯、加工,中国早已建立起全球最完整、最高效的产业链。别看美国人也在搞稀土项目,想要真正具备自主能力,少说也得十年起步。而就在去年,中国还上线了稀土区块链追踪系统,彻底堵死了美国绕道“偷运”的路子。
中美伦敦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给美国三大车企——通用、福特、斯特兰蒂斯发了临时稀土采购许可。这个许可表面上是开放,实际上却设定了两个关键门槛,一是只能用于民用项目,比如电动车、风电设备,二是有效期只有短短六个月。这等于给了美国一个“喘口气”的机会,但军用稀土依旧卡得死死的。
就在中美博弈胶着之际,美国商务部突然放出风声:要取消三星、SK海力士、台积电在中国工厂的特殊许可。也就是说,原本这些企业在中国可以自由使用美国设备生产芯片,今后每一笔交易都必须单独审批。这招一出,韩国和台湾的芯片企业立马坐不住了,纷纷请求政府出面协调。
从这次变卦可以看出,美国已经有些慌了。原本是想靠芯片把中国逼到墙角,没想到中国不但没后退,反而加快了自主研发的步伐。再放任下去,美国企业可能连中国市场的“汤”都喝不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就公开喊话,美国政府再这么封锁下去,只会逼出一个更强大的中国。
中国的战略谋划从来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步步为营。美国以为自己掌握了技术制高点,结果却忽视了资源的战略价值。芯片可以靠人才和时间攻克技术难关,而稀土这种资源,要靠地理、储量,更要靠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美国想要在短时间内复制中国的稀土体系,难度堪比登天。
这次美国商务部的突然动作,就是在芯片牌打不动的情况下,试图重新掌握主动权。但问题在于,芯片供应链是全球化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真要一刀切,受伤的不只是中国企业,韩国、日本、欧洲的厂商也都会跟着遭殃。说到底,美国这招拆东墙补西墙,只会让整个产业更加动荡。
反观中国,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布局稀土资源的战略管理。不仅加强了出口管控,还推动了资源整合、技术升级、定向扶持。国家层面明确把稀土当作“战略资源”,相关政策一环套一环,既有力度也有节奏。去年底的稀土新规,就已经在为后手做准备。
美国人现在明白了一个道理,光靠技术封锁是治标不治本,反而激发了中国的自主动力。而中国用一张资源牌,就把美国的十年计划打乱了。这场博弈的本质,是谁能掌控未来的基础能力,是谁能在产业链中立于不败之地。芯片可以突围、技术能突破,但资源的缺口,短时间内根本补不上。
中美的竞争还会持续,但这次的力量对比已经悄悄发生变化。美国靠芯片逼中国,结果逼出了一个更强的中国芯片产业;中国用稀土卡美国,却精准戳中了对方十年都补不上的软肋。时间从来不等人,但这一次,它站在了中国这一边。
因为技术封锁可以被突破,资源霸权却难逃地质与技术的铁律。中国手里这张稀土牌,不是一时的反击,而是战略上的压舱石。对于未来,中美两国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较量,更是资源、战略与智慧的博弈。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凭借自主创新和战略资源的优势,逐渐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