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报道称,约1200年前滞留中国唐朝的新罗王族墓葬首次通过考古发掘被确认。由于记载死者姓名、身份的墓志铭保存完好,相关研究备受学界关注。
据学术界16日消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公开了西安市雁塔区“M15号墓”的发掘调查报告。
● 首位获考古确认的在唐新罗质子墓
该墓位于唐都长安城(今西安)以北约2公里处,曾遭盗掘。但2022年6月的调查新发现了石制墓志等80余件陪葬品。研究院根据出土文物和墓志铭文判定,墓主为在唐担任“质子”的新罗人金泳。质子是为维系外交关系派遣的君主或重臣的子弟。这是中国境内首次经考古发掘确认的新罗王族成员墓葬。
● 557字墓志揭秘跨国人生
墓志在墓室入口内侧被发现,为边长约38厘米的近正方形青石,由盖石和志石组成。盖石顶部刻有“大唐故金府君墓誌銘”九字,周边装饰云纹和宝相花纹;志石刻有557字铭文。
忠北大学史学科教授金荣官(韩国古代史及金石学专家)向媒体表示:“首行刻有‘唐新罗国故质子蕃长朝散大夫试卫尉少卿金君墓誌銘’,明确记载了墓主出身、官职及姓氏。”
据墓志记载,金泳生于747年,卒于794年5月1日,享年48岁。金教授推测其作为外国人官员,可能负责管理移民、商人及贡品等事务。
● 三代世袭的“对唐外交官”家族
墓志显示金泳祖父金义旸(音)作为新罗国王的堂兄入唐宿卫。宿卫是为维系友好关系派遣的常驻外交使节,《韩国民族文化大百科》记载其“承担两国文化交流使命”。金义旸在唐生育三子,长子即金泳之父。
学界特别关注墓志记载的家族关系。首尔市立大学教授安正俊指出:“金泳家族三代世袭质子职责,这在现存新罗史料中未见先例。”
延世大学史学系教授河日植评价该墓志“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同时强调出土的十二生肖陶俑等陪葬品展现了中韩文化交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