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下午,一通跨越欧亚大陆的电话拨通,中俄两国元首就中东紧张局势展开深入沟通。就在这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对伊朗做出两次让步,曾经掷地有声的强硬姿态突然软化。
更令人玩味的是,中方在通报中对美方的称呼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从“美国”变成了“对冲突当事方有特殊影响的大国”。这一称谓的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特朗普的“退却”又是否背后另有乾坤?
6月13日,以色列突然对伊朗发动袭击,目标直指阿拉克核反应堆和纳坦兹核设施,火光冲天,硝烟四起。
仅仅六天后,伊朗进行了第十四轮反击,导弹直奔以色列战略目标而去。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维夫CBD突发爆炸,现场一片混乱,伤者不断被送往医院,新一轮冲突似乎已无法避免。
就在中东战火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中俄两国领导人于19日下午通话,内容直指中东局势的复杂演变。中方亮明四点主张:推动停火、保障平民、开启对话、国际促和。
每一点都直指要害,句句铿锵有力。更引人关注的是,中方罕见地没有点名美国,而是使用“有特殊影响的大国”一词,意有所指,意味深长。
俄罗斯总统普京则在通话中通报了与多国领导人接触的情况,包括美国、伊朗、以色列、土耳其和阿联酋。这一次中俄通话并无谁主动邀请,而是“经双方商定”。在当前这种动荡局势下,能如此迅速达成通话共识,足见事态的严重性。
就在中俄通话结束几个小时后,白宫发言人宣读了一份特朗普的声明。声明中称,未来两周内,美国将决定是否对伊朗发动打击。这一“拖延”措施,显然与中俄的态度密不可分。曾被美国媒体爆出的“已批准打击计划”,在特朗普口中变成了“还没做决定”,这翻转之快,让人咋舌。
特朗普不仅在军事行动上暂缓决策,更撤回了对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暗杀威胁。此前他曾高调表示,美国已掌握哈梅内伊藏身之处,言下之意不言而喻。然而,哈梅内伊不仅未被震慑,反而发表全国讲话,呼吁伊朗全民抗以到底。特朗普随即“降温”,改口称仍愿与伊朗重启谈判。
种种退让并非特朗普突发奇想,更多是多方压力下的权衡结果。伊朗强劲的反击能力、坚定的立场已令美以联盟感到棘手。据情报显示,伊朗拥有高达3000枚弹道导弹,以色列的防空导弹库存顶多撑14天。面对如此巨大差距,以色列显然难以单独承受攻击。
这时,西方援助接踵而至。来自美国和德国的14架大型军用运输机抵达以色列首都机场,装满了防空导弹和常规武器。这批援助来的正是时候,不仅补足了以军的防御短板,也意味着西方国家在中东代理人战争中“血脉延续”的开始。
从俄乌战场到中东前线,西方这一手“前台作战、后台支援”的老套路再次上演。他们深知,打代理人战争比自己亲自下场要划算得多。只要能让以色列顶在前线,自己就能在幕后操盘、坐收渔利。
而面对大国压力,特朗普显然也在寻求新的突破口。不久之后,他破格邀请巴基斯坦元帅共进晚餐,席间高谈中东局势。巴基斯坦,作为伊斯兰世界的重要代表,其态度至关重要。特朗普希望借此拉拢伊斯兰国家,减少对伊朗的支持,孤立德黑兰。
但巴基斯坦是否会“上钩”?这仍是未知数。毕竟,美国当年在阿富汗“撤军甩锅”的手法,令不少中东国家心有余悸。伊朗与巴基斯坦虽有教派分歧,但在对抗西方霸权这一点上,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与其说特朗普在中东退步,不如说他被现实逼到了“墙角”。中俄领导人的一个小时通话,似乎比普京之前与美、伊、以多轮外交接触更有效。这一通话不仅统一了中俄在中东的表态,也形成了对美以联盟的强大合围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提出的“中东不稳,天下难安”八字箴言,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共鸣。当前局势下,中东任何火苗都可能引爆全球安全神经,中方的主张一方面呼吁克制,另一方面也在争取国际共识。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第一时间发声,呼吁以伊双方停火,避免局势外溢。他强调,任何军事干预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外交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中方的立场,无疑与联合国的呼吁高度契合。
欧盟方面也坐不住了。英国、法国、德国三国外长连夜磋商,计划在日内瓦与伊朗外长重启核协议谈判。欧盟外交与安全事务代表直言,若美国军事介入,中东必将陷入更广泛冲突,这对任何人都无益。
与此同时,俄外交部再次发出警告,称美军若对伊朗动武,后果将极为危险,甚至可能引发核灾难。俄方发言人直言,“世界距核灾难仅几毫米”,这一警告如惊雷炸响全球政坛。
特朗普的“极限施压”战术如今正逐步失灵。从伊朗到欧盟,再到中国、俄罗斯,越来越多国家对美国的强硬政策表示反对。特朗普政府曾试图通过武力威慑逼迫伊朗让步,如今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这场风波的背后,其实折射出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美国是否还有能力维持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过去几十年,美国在中东推进的战略布局已屡屡受挫。如今面对一个日益强硬的伊朗,一个步步为营的中国,一个积极调解的俄罗斯,美国的霸权已显疲态。
特朗普的踌躇、退让、观望,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他深知,中东不是一场可以轻松收场的游戏,而是一场可能拖垮美国的新泥潭。而中方则在危局中展现出高度的理性与稳重,提出建设性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支持。
从长远来看,中俄的这次沟通,绝不仅仅是一通电话那么简单。它代表着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模式的崛起,也预示着全球力量格局正在悄然重塑。特朗普的两次退让,也许只是开始。接下来,中东局势仍将风云变幻,谁能真正主导局势,还需时间来回答。
信息来源:
[1]美国白宫:特朗普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对伊朗动武 东南网
[2]中俄元首就中东局势通电话,习近平提出四点主张 环球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