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光明网】【红网】【央广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想过会崩盘,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6月17日,泡泡玛特的股价一路开始下跌,截止6月19日收盘,市值蒸发超过500亿港元。
没想到这个“塑料茅台”labubu竟然陨落的这么快。
6月10日,一款打着独一无二旗号的塑料“丑娃”拍卖落槌价为108万元。
这个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这件事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labubu火出圈的时候,明星们几乎人人追捧,黄牛更是把价钱往上翻了几十倍。
一时间竟出现了“一娃难求”的现象,不少义乌加工厂连夜加工,扬言3天拿下一套房。
就在这股“labubu热”达到高潮的时候,泡泡玛特的股价却突然大跌。
本来炙手可热的labubu如今却成了黄牛甩卖的“丑娃”。
泡泡玛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谁又来为这个“丑娃”买单?
资本的游戏
labubu的热潮可能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资本炒作的结果。
本以为这个labubu热潮会持续一段时间,可没想到不到一星期泡泡玛特股价却迎来了暴跌。
眼看着股价一路向下,一些二手平台出售labubu的商家便开始恐慌抛售。
曾经炒到上千元一个的labubu如今500元就能买到一套。
泡泡玛特又突然开启labubu3.0全渠道补发,天猫单日狂卖70万件。
labubu的价格也逐渐趋于正常。
这估计给很多labubu“收藏者”来了个措手不及。
本想等到手里的labubu不断升值,没想到却砸手里了。
其实郭麒麟之前的一句玩笑话就已经戳破了泡泡玛特的最后一丝体面。
2025年1月17日,在泡泡玛特年会上,郭麒麟当着泡泡玛特的董事长王宁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
“境内最大的博彩公司。”
此话一出,王宁先是脸色一黑,随后尴尬地笑笑,台下的观众也只能会心一笑。
估计这个时候,王宁已经开始在内心盘算泡泡玛特下一步的出路了。
王宁能把泡泡玛特走出国外也算是有一定的本事,这款潮流时尚单品他做的很成功。
labubu系列的产品横空出世,甚至还被炒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都是在资本的掌控之中。
labubu只是一个被资本当做炒作对象的普通玩具。
而第一步,似乎就是在娱乐圈利用明星效应把labubu炒热。
labubu在国外爆火时,知名明星贝克汉姆、蕾哈娜将这个“丑娃”当成小手办随身携带。
国外的媒体看到这一幕把labubu吹捧到天上了,一时间labubu成了普通人眼中妥妥的“奢侈品”。
米兰有人为了能买到labubu,甚至在凌晨三点的街头上排起了长队。
韩国也出现了为“买娃”大打出手的现象。
不久之后,这股labubu的风也吹到了国内。
刘亦菲的包上多出了labubu挂件。
陈赫更是在社交平台上欢喜的晒出自己收藏的labubu。
当labubu有了知名度,这款玩具很轻易的就能走进大众视野。
普通人看到这个长相奇特的小娃娃,虽然不在审美点上,但会不自觉地认为这可能是“时尚” 的象征。
一时间关于labubu的热潮,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算得上是席卷全球了。
随着labubu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它的价格也是 “水涨船高”。
原价50元左右的labubu竟以几十倍的价格疯涨,到最后甚至能卖到几千元一只。
国外“一娃难求”的场面更加疯狂,你敢想就是这样一款小娃娃竟有人出价几千美元购买。
对市场敏感的人已经有所心动了,不少义乌加工厂看到labubu的发展前景,连夜打造仿品。
在这个风口上三天赚一套房也能成为现实。
眼看labubu有利可图,黄牛也蠢蠢欲动想要出手。
黄牛几经辗转收购labubu,最后再以高价卖出,这样一个来回就能赚不少钱。
尝到甜头的黄牛便对labubu大肆炒作。
到后来,也有很多人也想从中捞一笔,便也加入到了labubu的炒作当中。
所以一款绝版塑料“丑娃”在拍卖会上能以108万为落槌价也不足为奇。
Labubu的“魔力”
估计有很多人也都理解不了labubu为何这么火爆。
这款“丑娃”这段时间甚至比黄金溢价还快。
但是有的人便可以从labubu的“丑”中解读出另外一种意思。
labubu一嘴獠牙露在外面,两只耳朵尖尖,眼神中透露着一股 “凶神恶煞” 的气息。
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有点怪怪的,但很多年轻人却认为这是一种 “独特” 的象征。
这种丑萌的形象带给消费者的反差很有吸引力。
但只靠labubu的这个独特的外表并不足以将它推上高潮。
而这一点就要归功于泡泡玛特的营销方式了。
给每个小娃娃的背后都设定一个背景故事。
当这个娃娃到了消费者手中,他们会去了解娃娃背后的故事。
正是这种互动形式吸引了当下很多年轻的消费者。
光这一点还不足以完全拿捏消费者。
泡泡玛特一开始就推出了盲盒这种营销模式,当然labubu也不例外。
当娃娃套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会极大地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
这样就能精准拿捏用户抽奖、炫耀或者是收集的心态。
当消费者把盲盒拿到手时,心里早已勾画出了盒中娃娃的模样。
而这种随机式抽盲盒,更容易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
如果没有抽到自己想要的,估计还会一直抽下去。
就算抽到了自己心中所想的娃娃,还想要集齐这个系列的娃娃。
商家甚至还推出了什么隐藏款、限定款、联名款等,而且款款都直击消费者的心灵。
故事营销只是噱头,再加上饥饿营销,这波操作简直就是“王炸”。
当迎来了labubu热潮的时候,谁收藏的labubu最多,就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对象。
这时的labubu并不单单是一款玩具,反而成了某些人炫耀的资本。
在labubu正火热的时候,别人“千金难求”,而你轻而易举就能拿出隐藏款。
所有的目光都会向你聚集,这时的你很有可能会沉溺在这种“虚荣感”中无法自拔。
估计这时候不少人都会忘了这只是一款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娃娃。
随着泡泡玛特股价暴跌,原价千万元的限定款标价300元都无人问津。
黄牛更是苦不堪言,纷纷在黄牛群里哭嚎,这下可真是赔大发了。
那些坐拥一整套labubu的消费者,也从当初的“晒娃狂魔”变成如今的沉默观望。
而那款曾拍出108万的唯一一款薄荷绿labubu,此时正在玻璃展柜中注视着这场闹剧的落幕。
结语
泡泡玛特从火爆再到股价暴跌,就如同泡泡一般,光彩转瞬即逝,更是一戳就破。
资本赚够收手离场了,只留下一些人还对labubu抱有幻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任何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光明网】【红网】【央广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