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那尔那茜事件,让很多人意识到一个问题——清北学生有一半以上没通过高考直接考进去。内蒙古姑娘那尔那茜高考179分却上重点大学的事被扒出来,网友发现她和妈妈都接受过定向委培,毕业后都没按协议回乡,反而进了演艺圈。这事儿刚好赶上高考季,讨论热度一直没降下来。
官方说已经调查,但大家还是不信,因为查清北清华近年招生数据,确实有四成左右学生通过保送、艺术特长、专项计划等方式入学。2023年清华招3860人,高考录取不到1000人,北大也是类似情况。保送生大部分是竞赛获奖,但具体标准不清楚,有些家长说孩子没拿奖也能保送,这事越挖越邪乎。
强基计划听起来是为了选拔科创人才,但录取要高考成绩加校考。艺术生、体育生能直接走特殊通道,还有针对贫困生的自强计划。有人觉得这些政策是为了公平,但更多人说名校不该招这些学生,就该专注学术,把艺体生机会留给专业院校。
那尔那茜同学站出来替她说话,说人家勤工俭学去留学很优秀。结果被怼更凶,网友翻出她违约不回内蒙古的事实。现在网上都在问,定向委培到底是国家培养人才,还是变相特殊照顾?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本身没错,但低分高录怎么解释?
国外名校选人也不看卷子分数,但他们看重领导力、项目经验这些,国内现在搞多元评价,但操作过程太不透明。有网友说,如果真按外国标准,清北排名肯定涨,但前提是招生公平。现在的问题是,特殊计划到底是帮了农村娃,还是成了特权通道?
教育部说特殊招生是为了培养多样化人才,但普通人看着就是,明明考分够的孩子进不去,反而有些人分数低靠关系或政策上了名校。内蒙古三十年两代人同享委培,这事要是真查实,对教育公平的打击太大了。
现在舆论分成两边,支持的说政策本意好,批评的说执行有问题。网友建议公开所有特殊招生名单,让老百姓看清楚指标怎么分的。高考依然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发现清北这种顶尖学校快一半位置不是考出来的,确实让人不服气。
有关部门还在查,现在网络上每天都有新八卦,但真相到底什么样谁也不知道。这件事可能很快过去,但留下的疑问不会消失,毕竟教育资源怎么分配,直接影响每个人的机会,这事关公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