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以冲突的风暴眼之中,局势愈发扑朔迷离。以色列,这个身处战火中心的国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有观点尖锐指出,以色列或许连两周都难以支撑,而此时特朗普宣称的“两周后决定”,更是给这场乱局增添了诸多变数,这会不会成为收割以色列的开端?
自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在频繁攻击下压力剧增。美国媒体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以色列军方的拦截弹数量已经逼近极限,或许最多只能再坚持十来天。当下,以军不得不采取“有选择地拦截”策略,炸到荒地的攻击就选择放过,以此节省拦截弹,这无疑是其防空体系即将崩溃的危险信号。
就在以色列苦苦支撑之时,特朗普的表态却让局势更加复杂。特朗普原本已经批准对伊朗动武的作战计划,可在关键时刻突然转变态度,于6月19日松口称,将在两周内再做决定,看看外交手段是否可行。这一转变,让原本等待美国出头的以色列陷入了尴尬境地。
从军事角度看,特朗普的这一决定,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一方面,美军在中东的部署存在不合理之处。战斗机的安排十分仓促,甚至连加油转场都省去而直接飞行,到位后却又一直没有行动,仿佛是被强行推上舞台。有知情人士透露,是特朗普前往G7峰会期间,美军鹰派和亲以色列集团趁机推进了动武方案,试图造成“开战已成事实”的局面,将特朗普拖入战争泥潭。特朗普回国后迅速踩下刹车,他深知一旦美伊开战,极有可能演变成新的一场泥潭战争。伊朗并非利比亚,打垮政权并不意味着事情的结束,反而可能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难以控制,他不想重蹈2011年美国推翻卡扎菲后利比亚的覆辙。
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在担忧中国是否会介入。6月19日,彭博社记者在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试图打探中国对伊朗的态度。外交部呼吁停火、推动政治解决的回应,让美国摸不着头脑。特朗普明白,如果中俄都不插手,他还有操作的空间;但一旦引发大国博弈,局面将彻底失控。所以,这两周对他而言,既是观察期,也是冷静期。
但以色列显然等不了这么久。伊朗的打击越来越猛烈,且不再是一波攻击后就停歇,而是采用高频打击的战术,不断压榨以色列的防空系统。伊朗的战术也发生了变化,不再一窝蜂地突袭,而是采取精准、高频、小规模的攻击方式,既让以色列无法喘息,又能持续施压。
还有一种可能性,特朗普的“两周决定”或许是在放烟雾弹,是为了拖延伊朗的反应,为美军的最后准备争取时间。一旦真的动手,便能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从美军的动向来看,驱逐舰、航母、加油机、战机都在集结,部署基本完成,这也为这种猜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政治层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已经背负了民众的诸多不满。军事上无法速战速决,防空压力与日俱增;外交上,虽然英法德已在日内瓦与伊朗进行谈判,但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甚至都没有露面,只是让以色列继续作战,将战果呈给特朗普看。
特朗普以商人思维玩转局势,试图用“你快撑不住了”这张牌,逼迫以色列和伊朗都低头。然而战争从来不会按照剧本发展,特朗普能拖多久,伊朗能撑过几轮攻击,以色列又能顶住多长时间,没有人能够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局势正在持续恶化,停火的机会越来越渺茫,擦枪走火的可能性却越来越大。这场“两周赌局”的最终赢家究竟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