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儿子的大学思政课教材拿过来看了看,觉得挺好,看了挺有收获。这本教材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2023年版,很新的,内容概括到了现在的思想理论。
用了一上午时间,看了导论与前四章。从导论中,第一次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概念。以前我只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不知道什么是时候又增加了“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种说法非常合理,既强调了“中国”这个因素,又强调了“时代”这个因素。事实的确如此,时代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然也要因时代不同而不同。
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就是要说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不能犯教条主义的毛病,不能生搬硬套别国的模式。而这本身,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
当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是行动的指南,是方法,而不是教条。《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列宁在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和建设苏联社会主义的时候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所观察到的社会,是有局限性的,他们的理论不可能作为一个标准的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可能放之永远而皆准。所以,苏联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苏联化。
而我们中国,在一开始引进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没有认识到需要将其中国化,因此在1931年犯了“左”倾错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了,更把苏联经验神圣化了,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这就是现在说起来仍然让人惋惜不已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当时在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惨遭失败,红军主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出中央苏区,开始了全面战略转移。
强调马克思主义要时代化,就是要说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时代的特殊国情,不能因循守旧。只有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解放前的国情,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的国情,七八十年代的国情,世纪之交时的国情,今天的国情,前后都是不一样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肯定要出问题。
改革开放政策,就是根据七八十年代的国情作出的正确决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运用,以至于今。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使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个教材里,把毛泽东思想之后的思想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创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的历届理论建设,都是不断丰富这个理论体系。
教材这个说法很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