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冲突并非只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间战争,美国也实际参战,现在还有多国参与其中并开火了,根据2025年6月19日的消息,约旦已经出手开火!叙利亚也出手开火了!
约旦报道击落无人机
2025年6月19日这一天,约旦军方公开宣布,在阿兹拉克地区上空击落了一架侵犯领空的伊朗无人机。
同一天叙利亚南部,刚刚倒戈的“新国防军”也干净利落地打下了一架,就连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的武装力量也在埃尔比勒附近,送别了一架不速之客。
叙利亚上空击落伊朗无人机画面
讽刺的是,这些对伊朗无人机重拳出击的防空火力,在面对以色列空军时,却展现出一种近乎谄媚的沉默。
要知道,战前约旦曾高调宣称,禁止“任何一方”利用他们的领空,可没想到,这句掷地有声的宣言,最后只对伊朗人应验,反而以色列的战斗机和加油机,把这片空域当成了自家后院。
约旦地面上伊朗无人机残骸
叙利亚做得更绝,大马士革不仅为以色列战机敞开大门,甚至默许了这里成为了以色列空军远征的加油站。
截至6月18日,以色列空军的13架加油机倾巢出动,在叙利亚上空执行了超过六百次空中加油,这片地区保障着一支庞大的机群,能够往返奔袭四千公里。
而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交易,为什么“兄弟”的无人机必须被击落,而“敌人”的战斗机却能享受贵宾通道,这其中的答案并不复杂,而是藏在一套早已被写好的剧本里,一套由西方世界牢牢掌控的话语体系。
在这个剧本里,“自卫权”不是天赋人权,而是一种需要被授予的特权,哈马斯是“非国家行为体”,所以它的任何抵抗,都会被第一时间贴上“恐怖主义”的标签。
于是以色列的任何军事行动,无论造成多大的平民伤亡,都能被轻松包装成“反恐战争”,显得理所当然。
可是伊朗的核计划,却被描绘成了对全世界的威胁,而以色列自己秘而不宣的核武库,明明堵住了所有人的去路,却没人敢大声指出来,给人一种感觉,规则从来都是强者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以色列作为美国楔入中东心脏的战略支点,它所享有的“自卫权”,早已超越了自卫本身,更是成为了一种维持地区霸权的许可证。
伊朗无人机沿途被锁定
也正是这些权利,当约旦、叙利亚这些国家选择性地拦截伊朗无人机时,它们不仅仅是在回应一次领空侵犯,更是把筹码悄悄地押在了强者这边,向真正的庄家递上自己的投名状。
这种“双标”背后,是一种几乎深入阿拉伯世界骨髓的恐惧与无力,有人称之为“恐以症”,但这并非一种凭空而来的病态,而是被一次次惨败烙下的历史创伤。
叙利亚公布击落伊朗无人机残骸
从1948年开始,五次中东战争的累累败绩,尤其是1967年那场“六日战争”,彻底击碎了整个阿拉伯民族的军事自信,仅仅六天,埃及、叙利亚、约旦的联军便土崩瓦解。
这场战争至今仍在这片土地上徘徊,让“抵抗以色列”在许多人心中,成了一件毫无希望的、自取其辱的傻事。
眼看历史的伤疤尚未愈合,现实的枷锁又套了上来,今天的约旦,超过一半的淡水和四成的天然气,需要依赖以色列的管道供应,另一个地区大国埃及,每年都要仰仗美国的巨额军事援助才能维持运转。
在生存下去的硬道理面前,尊严有时轻如鸿毛,相反在这场乱局中,伊朗的角色最为拧巴,伊朗的孤立,一半来自外部的围追堵截,另一半则源于其内在的摇摆不定。
政治上伊朗的精英阶层与欧洲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和利益联系,保守派将西方视为必须学习的技术来源,而改革派却将解除制裁的希望,寄托于与西方的核谈判,这种对西方的复杂情感,让他们无法下定决心彻底“向东看”。
经济上伊朗一直都迫切需要与东方达成合作,特别是中国的能源和技术合作来打破封锁,但同时,又对这种合作抱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戒备,既想借力打力,又害怕被一股更强的力量深度绑定,失去自己苦心经营的“第三世界领袖”地位。
这种首鼠两端的姿态,在军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伊朗一方面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武器体系,另一方面又无比羡慕巴基斯坦,渴望走出一条低成本、非对称的国防现代化道路。
可是伊朗独特的宗教政体,却对东方一直抱有天然的警惕,这也导致伊朗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彻底的军事和技术革新。
结果当战争来临时,伊朗环顾四周,发现自己谁也无法完全信任,谁也无法真正依靠,它只能打出手中仅有的几张牌:也门的胡塞武装、黎巴嫩的真主党,以及散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各类代理人。
这些力量虽不足以赢得一场正面战争,却足以将强大的对手拖入消耗战的泥潭,毕竟战争一旦陷入僵持,后勤压力巨大的以色列和不愿再次深陷中东泥潭的美国,都将头痛不已。
可能正因如此,在伊朗连续多轮导弹和无人机突袭后,一直叫嚣要“彻底摧毁”的内塔尼亚胡,才会在6月19日晚突然改口,宣称军事行动目标“提前完成”,给自己找一个体面收场的台阶。
内塔尼亚胡: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目标已经“提前完成”
如今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失语,更像是一种被动接受现实后的麻木,面对以色列压倒性的军事优势,而这群人仿佛就是在装睡,谁也不愿第一个睁开眼睛。
但归根结底,这种集体沉默还是源于内部早已烂到了根子的分裂,逊尼派与什叶派的教派矛盾,海湾石油富国与那些穷国兄弟之间的利益鸿沟,早已将所谓的“阿拉伯团结”撕扯得粉碎。
除了这些,还有令人绝望的技术代差,当伊朗刚刚把高超音速导弹作为撒手锏亮出来时,以色列的天空早已被“铁穹”“大卫投石索”和美国提供的“箭-3”反导系统层层包裹。
这种技术上的代差,足以扑灭任何反抗的火苗,因为它让抵抗看起来像一场代价高昂的自杀。
最致命的,还是话语权的彻底丧失,在这场被精心设计的游戏中,伊朗只有两个选项:要么反抗,然后被全世界指责为“恐怖分子”。
要么不反抗,默许侵略成为一个“懦夫”,在这道非黑即白的选择题面前,沉默似乎成了唯一能保全自身的出路。
当一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因为恐惧、分裂和依赖而放弃了发生的权利时,它们失去的,绝不仅仅是几架无人机或几片土地,而是为自己定义何为正义、何为屈辱的资格。
如今中东的死局,至此已经看得分外清楚,以色列的“绝对安全”换不来永恒的和平,伊朗的左右逢源换不来真正的独立,而阿拉伯世界的沉默也保不住长久的面子。
参考信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