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死于1052年,他的事业却传到了1947年

0
分享至

‍‍

全文共6070字 | 阅读需13分钟



范仲淹在苏州买了一块地,打算建房子居住。动工之前,照例请来风水先生帮忙看一看。

风水先生告诉他,这是一块难得的宝地,住在此处的人家将世世代代出卿相。

要是一般人,听完立马就兴奋地宣布动工了。但范仲淹听完却说,风水这么好,我不能独享呀。

于是,他把地皮捐了出去,盖起学宫。相传这就是后来的苏州府学所在地。

范仲淹对人解释说,在这里盖私宅,只能让一家子弟富贵;但要改成学宫,本地的子弟都能来此求学,将来必定人才辈出。


▲范仲淹(989-1052)画像。图源:网络


范仲淹的命并不好。

他两岁的时候,老天就硬塞给了这个小婴儿一手烂牌——父亲范墉去世,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山东淄州人朱文翰。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在中举做官之前,他的名字一直叫朱说

某次,他劝朱家兄弟不要挥霍浪费,结果人家怼了他:我自用朱家钱,关你什么事?

他一脸惊愕,终于了解到自己本姓范,籍贯苏州。

范氏家族世居苏州吴县。唐朝时期,这个家族虽不十分显赫,但世代为官。但自唐朝中叶开始,世家大族的地位已不稳固。五代时,范仲淹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在吴越国为官,官职都不高。入宋后,其父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来回苏州认亲,但家族的人起初并不待见他,担心他回来分家产。而历史终将证明,这个不受范氏家族欢迎的人,恰恰是这个家族重新兴起、恢复荣光,并绵延900年不衰的关键人物。

范氏家族的复兴,是从范仲淹个人命运的改变开始的。

宋代科举制度打破了阶层限制,给予贫寒子弟向上流动的通道。范仲淹恰好赶上了这样的历史节点,有希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

他搬到寺庙中苦读,后来又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这期间,许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颜回的影子。他生活清苦,却不改其乐。每天煮粥,待粥凝固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拌着腌菜,各吃两块,就算填饱肚子了。这段经历,为后世留下了“划粥断齑”的成语。

当地官员听说了他的事迹,特地派人给他送吃送喝,以示鼓励。范仲淹一概谢绝,说今天尝到了美味,以后对着白粥腌菜就吃不下了。

即便如此贫寒,他却有着远大的理想。在做人生规划时,他早早就敲定了两条路子:第一志愿当良相,第二志愿做良医。因为只有良相和良医,可以救人。

据说,宋真宗有一次路过应天府,观者如堵,唯有范仲淹不为所动,继续躲在书院里看书。有一个同学很八卦地问他,大家都去看皇帝本尊,指望着能跟皇帝握握手,这辈子都不用洗手了,你怎么不去呢?

范仲淹头也不抬,回了一句:今后见皇帝的机会多着呢!

别人说这话,可能是吹牛,但范仲淹说这话,是真牛。27岁那年,他考中进士,在殿试环节,见到了皇帝。

进入仕途后,尽管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员,却从未熄灭心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理想。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让国家强盛。他执着地上疏、针砭时弊、力陈改革,迎接他的却是一次次的贬黜。但他从不怯懦,亦不后悔。

友人梅尧臣劝他,不要当乌鸦发出不祥的叫声。范仲淹回答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宋史》后来评价范仲淹,说他“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可见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改变了整个士人阶层的风气,是当之无愧的儒林领袖。


▲范仲淹画像。图源:网络


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决心改革,第一个人事任命,就是把范仲淹调回中央,授官参知政事(副宰相)。在皇帝心中,范仲淹是非常合适的改革领袖。

范仲淹一生的理想,担当良相的追求,此刻得以实现。他抓住机遇,提出了十项改革方针。拿既得利益者开刀,澄清吏治,首当其冲。

此时,范仲淹的周围聚拢了一批牛人,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等,史称“同官尽才俊”。范仲淹则是由这些才俊之士组成的政治集团领袖。

范仲淹对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官员,毫不客气,每次看到针对这些官员的调查报告,大笔一挥,就把这个官员拿下。富弼说,一笔勾了他容易,可你知道他的全家都在哭吗?

范仲淹毫不心软,回答说,一家哭总比一路(路,宋代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省)哭要好

由于阻力太大,“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就以范仲淹等改革者被逐出京城而宣告夭折。一代人的理想,自此失落。

改革失败后,庆历六年(1046),58岁的范仲淹在邓州贬所,写下闻名天下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毕生追求。这种不计个人前程的胸怀,以及始终忧国忧民的心境,使得在政治上失败了的范仲淹,依然不失为千百年来受人尊崇的楷模。

从副宰相变回地方官,范仲淹并未埋怨消沉,也未消极怠政。他治理下的地方,百姓安居乐业,有口皆碑。

皇祐元年(1049),范仲淹调任杭州担任主官。次年江浙遭遇大灾,死人很多,“殍殣枕路”。作为知州,范仲淹理应施粥济民,同时与民休息。但他却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赛龙舟,鼓励民间办赛事,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二是大兴土木,一方面召集各寺院僧人,告诉住持说,现在灾荒年间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机大建寺庙,另一方面当地官府也翻修仓库、建设官署,每天雇佣上千人。

大灾之年居然大张旗鼓赛龙舟,还大兴土木?监察机关于是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政,劳民伤财。

范仲淹却不慌不忙,自己草拟了奏章进行应对。他说,大灾之年,饥民遍地,仅靠政府救济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为灾民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这才是最好的救灾方法。举办赛事是为了让那些从事商业、饮食的人有活路,而搞工程建设,雇佣工匠民夫,也是为了让他们有工作机会。用现在的话说,范仲淹的经济举措就叫创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

果然,那一年,两浙路只有杭州平安无事,“民不流徙”。这都是范仲淹的惠政带来的结果。

金末元初一代文宗元好问评价范仲淹:“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在朝廷则又孔子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无论什么身份职位,范仲淹都能做到极致。如此全才,千年一遇。


范仲淹是个文武全才。图源:电视剧照


范仲淹不仅是个全才,还是个圣人。史书说他“名节无疵”,是一个烛照古今的贤者。他的政敌,想诋毁他,都不知道从何下手。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做了高官以后,家里生活依然如贫贱时一般俭朴,他的家人根本“不识富贵之乐”。

他的二儿子范纯仁,娶妻王氏。王氏是王质长女,王家世代富贵,到范家后一时难以适应清贫生活。一天,范仲淹看到这个儿媳从娘家拿来优质丝绸做帐幔,心里很不高兴,便指责儿子和儿媳说,这样好的绸缎,怎么能用来做帐幔呢?我们家一贯讲究清素节俭,你们如果把奢华的坏习惯带到家里,搞乱了我的家法家规,别怪我在庭院里烧掉这些绸缎!

范仲淹将要退休时,他的门生建议他在洛阳修建住宅,以安度晚年。

他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弟子们说:“每晚就寝时,我都要合计自己一天的俸禄和一天所做的事。如果二者相当,就能够打着鼾声熟睡。如果不是这样,心里就不安,闭目也睡不着。第二天一定要做事补回来,使所作所为对得起朝廷的俸禄。”

他接着说:“如今我之所以打算退休,就是因我年老体衰,精力有限,能为他人做事一天比一天少,对不起百姓,对不起俸禄。这时营造安乐窝,岂又能安乐?”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带着病躯,到颍州赴任,五月二十日(6月19日),在途中逝世,终年64岁。他死后,“殓无新衣,友人醵资以奉葬。诸孤亡所处,官为假屋韩城以居之”。

北宋政府以高薪厚禄闻名于史,范仲淹身为朝廷重臣,为何却“贫终其身”,死后连一身入殓的新衣服都没有?他的俸禄,都到哪里去了呢?

同朝为官的富弼在《范文正公墓志铭》中说:“(范仲淹)在杭,尽以余俸买田于苏州,号义庄,以聚疏属。”原来,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家财买了苏州千亩土地,捐作范氏族人的义庄,并要求自己的子弟不能从义庄获得任何收入或好处。

开创义庄慈善事业,范仲淹是历史第一人。他似乎很早就下了财产不留给儿子的决心。在《告诸子及弟侄》中,他深情地写道:

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汝母又已早世。吾所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贵之乐也。 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敬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今何颜以入家庙乎?

按照范仲淹的意思,他得了高官厚禄,本意是要孝顺母亲的,但母亲只跟他过过苦日子,来不及看到儿子的成功就逝世了。所以他最遗憾的事,是如今富贵的日子却由儿子们来享受。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照他的观点,年轻人就应该奋斗,就应该吃苦,不应堕入安乐窝。

他最终还是以身作则,以俭约约束家人。而他的家产则找到了另外的用处——设立范氏义庄,抚恤家族中贫寒的同胞。他教育子弟,范氏子孙不分亲疏,以祖宗为宗脉、以家庙为中心收合族人,“置上田十顷于里中,以岁给宗族,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

他将购置的千亩良田称为“义田”,以义田创办义庄,亲自制定《初定义庄规矩》,确定收益的分配。他还在苏州灵芝坊祖宅建立义宅,供族人聚居。与此同时,举办义学,培养族人子弟,使得范氏家族在此后的近千年间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史学界有“唐宋之变”的说法,宋代和唐代的社会基础截然不同,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贵族的衰落,以前那种延续数百年的贵族家族不见了,代之以平民家族崛起,像范仲淹这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逆袭者越来越多。但阶层的上升与下沉通道是一体的,“富不过三代”亦成为家族的共同焦虑。正如北宋理学家张载所说:“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今骤得富贵者,止能为三四十年之计。造宅一区及其所有,既死,则众子分裂,未几荡尽则家遂不存。如此则家且不能保,又岂能保国家?”

范仲淹设立义庄和义学,很明显是为了解决家族的长远传续问题。

事实上,范仲淹的设想达成了。范氏义庄历经朝代更替、战争冲击、人员离乱,每当关键时刻总有范氏后人站出来维持经营,前后约900年而未衰亡,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实施才宣告终结。

不仅如此,范仲淹创设的义庄模式还深刻影响了各地官员和仁人志士,他们纷纷效仿,带领中国传统的慈善事业走向一个高峰。据统计,到清朝末年,仅苏州地区就有将近200个义庄。


▲范仲淹《边事帖》(局部)。图源:故宫博物院


功名富贵都是速朽的,往往及身而止,但品格可以塑造家风,传之久远。范仲淹是一个圣人,他具有强大的道德实践力和感召力,范氏义庄历900年长盛不衰,与这个创始人的伟大是分不开的。

范仲淹通过个人以身作则,以及《六十一字族规》《家训百字铭》等家训族规,砥砺家族风气,使得范氏家族以清廉奋进的家风闻名于世。

他的《家训百字铭》文字浅白,子弟一读就懂,但要做好其中的每一条却需要环境的熏陶与从小的教养。正是这些传世文字,造就了一个值得历史尊崇的家族:

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礼义勿疏狂,逊让敦睦邻。 敬长与怀幼,怜恤孤寡贫。 谦恭尚廉洁,绝戒骄傲情。 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爱惜生灵。 处世行八德,修身奉祖神。 儿孙坚心守,成家种善根。

范仲淹有四个儿子,每个都成才,而且继承了其父的高尚品格。这在范仲淹眼里,是最值得欣慰的事情。

范氏义庄创建之初,主要由范仲淹与其退休闲居苏州的二兄范仲温商议,订立规矩并安排各项事宜。范仲温前后经营四年,使刚兴办的义庄走上了轨道。

父辈们离世后,范家第二代开始接力。范仲淹的几个儿子都能遵从父训,承继其父志愿,光大其父事业。除长子范纯祐去世较早,其余三子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都积极参与义庄事务,投入钱财和精力。

他的四个儿子中,名声最显的是次子范纯仁。范纯仁两度出任宰相,官职超过父亲,但一生以父亲为榜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徇公忘己,颇得其父“真传”。史家评价他,“位过其父,而几有父风”。


▲范纯仁(1027-1101)画像。图源:网络

范纯仁任职地方时,曾帮一个县官洗刷了冤情。这个县官很感激他,特地写了感谢信送到范府。范纯仁拿过信,看都没看就回复说:“我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了。”

家人很不解,说你帮了他,人家表示感谢是应该的,为什么要推托说不记得这回事呢?范纯仁说:“为别人做好事,于自己是一种欣慰,对别人却是一种负担,我这样做,不过是帮他卸下感恩的包袱罢了。”

范纯仁的道德境界,由此可见一斑。做了好事,要求对方感恩,否则就骂对方忘恩负义,这是大多数好人的道德层次。但范纯仁的道德境界明显超越于此,做好事,并非为了对方感恩,只是为了自己心安,仅此而已。

范纯仁做过很多类似的事情,在北宋官场广为流传。他后来官居高位,为朝廷推荐了很多人才,那些人升了官,却压根儿不知道是被谁推荐的。

朋友劝范纯仁,你只要说出是你推荐的,他们自然感恩于你,主动聚拢到你门下了,可你为什么不说呢?

范纯仁答道,我举荐他们,是因为他们有能力,有品行,而朝廷也能得到正直能干的人才,我又何必把公事变成私恩呢?

范纯仁跟司马光是姻亲,关系很铁。当王安石的新党主导变法时,他们都被贬出京。等到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得势——只要是王安石支持的,一概废除。但这时,范纯仁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王安石变法有可取的一面,不能因人废言。

司马光很震惊,质问范纯仁,你忘记当年王安石如何打击我们吗?怎么还为他说话?朋友们也劝范纯仁,你好不容易才重返中枢,千万不要违拗司马光这个新宰相呀。

范纯仁不为所动,感慨一声:如果现在为了讨好司马光而得到他的喜欢,那还不如年轻时讨好王安石而致富贵呢。

为此,范纯仁后来又遭朝廷冷落,但他并不沮丧。他的个性,跟他的父亲一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氏义庄传到范纯仁兄弟几人负责管理时,范纯仁特意将父亲订立的义庄规矩刻石,要求“子子孙孙遵承勿替”。他还跟两个弟弟对义庄规矩进行完善,规定范氏子弟参加科举可以领钱十贯,领了钱却不去参加考试的,要追缴回来。由于担心义庄规矩跟不上未来的时代变化,他专门在规矩里写上一条:如遇到义庄规矩中未尽的事宜,掌管人与范氏诸房可共同商议修订,在祠堂中禀明范仲淹灵位后施行。

跟父亲一样,范纯仁的俸禄,基本也投入到义庄之中。《宋史》有载,范纯仁“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

范家第二代之后,第三代又接力维持义庄,每当朝代变化时,总有热心的范氏后裔站出来,带领义庄走出困境。南宋末年有范之柔,明末有范允临,清雍正年间有范瑶……一直到清末宣统年间,范氏义庄有田产5300亩,运作良好。

范仲淹死于1052年,范纯仁死于1101年,北宋亡于1127年,南宋亡于1279年,元朝亡于1368年,明朝亡于1644年,清朝亡于1912年,而范氏义庄终结于1947年左右……超越人生与时代,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爱历史,作者:我是艾公子。

参考文献:

[宋]范仲淹:《范仲淹全集》,李勇先等点校,中华书局,2020年

[元]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方健:《范仲淹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湘平:《论范仲淹的宗法思想与义庄的慈善信托机制》,《原道》,2019年第2期

廖志豪、李茂高:《略论范仲淹与范氏义庄》,《学术月刊》,1991年第10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沈伯洋家族的灭顶之灾!抗中反噬,全家崩塌!

沈伯洋家族的灭顶之灾!抗中反噬,全家崩塌!

古装影视解说阿凶
2025-11-10 14:28:11
男子去试驾往家里开,副驾还坐着销售小姐姐,男生:白捡一个媳妇

男子去试驾往家里开,副驾还坐着销售小姐姐,男生:白捡一个媳妇

唐小糖说情感
2025-11-10 10:40:56
树倒猢狲散!北京某相声社团旗舰店黄了,员工外地走穴去了

树倒猢狲散!北京某相声社团旗舰店黄了,员工外地走穴去了

观察鉴娱
2025-11-08 10:57:34
刘銮雄长子移居英国晒近照,两鬓花白身姿健硕,在当地陪子女生活

刘銮雄长子移居英国晒近照,两鬓花白身姿健硕,在当地陪子女生活

一盅情怀
2025-11-10 17:09:19
双色球25130期彩票周二11月11日实票10注本文内容仅供分析

双色球25130期彩票周二11月11日实票10注本文内容仅供分析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5-11-11 07:09:50
德国11900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德国11900家企业破产,默茨急了:绝不能让中美决定技术未来

时尚的弄潮
2025-11-10 15:06:31
湖南曾医生事件发生后有人提出疑问:医生是不是更容易出轨?

湖南曾医生事件发生后有人提出疑问:医生是不是更容易出轨?

白浅娱乐聊
2025-11-11 08:57:27
中国船舶邀请26年前捐140元造航母的“小朋友”参观,附赠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

中国船舶邀请26年前捐140元造航母的“小朋友”参观,附赠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

澎湃新闻
2025-11-10 19:13:05
算命的说11月鸿运来,前途光明的生肖,财运畅通无阻

算命的说11月鸿运来,前途光明的生肖,财运畅通无阻

人閒情事
2025-11-10 19:46:19
两个医生辣眼视频,并非在医院是在家中,女医生单身就道德了吗?

两个医生辣眼视频,并非在医院是在家中,女医生单身就道德了吗?

骅骏老师张
2025-11-11 07:12:46
3分钟杀两人,抢走现金200余万,陕西府谷5.29特大抢劫杀人案始末

3分钟杀两人,抢走现金200余万,陕西府谷5.29特大抢劫杀人案始末

易玄
2024-10-29 20:41:00
难得看见孙俪会有这种表情 眼神都拉丝了 改天他俩在一起吧 气死邓超

难得看见孙俪会有这种表情 眼神都拉丝了 改天他俩在一起吧 气死邓超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0 00:09:34
还差34场,成历史首人!这就是你该拿总冠军和3亿顶薪的原因

还差34场,成历史首人!这就是你该拿总冠军和3亿顶薪的原因

毒舌NBA
2025-11-10 21:02:16
陈芋汐全运会夺冠,受全场追捧,全红婵不惧冷落,开心蹭金牌拍照

陈芋汐全运会夺冠,受全场追捧,全红婵不惧冷落,开心蹭金牌拍照

铿锵格斗
2025-11-10 23:35:13
沧州孟村家暴杀妻案移交起诉:检方诉故意杀人罪,家属追问……

沧州孟村家暴杀妻案移交起诉:检方诉故意杀人罪,家属追问……

没有偏旁的常庆
2025-11-11 07:10:03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1月10日起,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11月10日起,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

界面新闻
2025-11-10 11:48:56
颜丙燕吃得太好了!小20岁男友真容曝光,身高180,戴耳钉超帅气

颜丙燕吃得太好了!小20岁男友真容曝光,身高180,戴耳钉超帅气

乡野小珥
2025-11-11 03:51:02
巴萨旧将:拉什福德不应该是巴萨首选,3000万欧太贵了

巴萨旧将:拉什福德不应该是巴萨首选,3000万欧太贵了

懂球帝
2025-11-10 21:18:14
和卫校校花偷尝禁果,被她父母拆散我远走他乡,10年后她送来儿子

和卫校校花偷尝禁果,被她父母拆散我远走他乡,10年后她送来儿子

农村情感故事
2024-11-10 07:57:47
“神山被搬空”,“和平”被拖延,北京的耐心还剩多少?

“神山被搬空”,“和平”被拖延,北京的耐心还剩多少?

呼呼历史论
2025-11-10 14:41:08
2025-11-11 10:16:49
《中国国家历史》 incentive-icons
《中国国家历史》
《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
4663文章数 391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在白宫会晤 特朗普晒合影表态

头条要闻

与叙利亚政权领导人沙拉在白宫会晤 特朗普晒合影表态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巴菲特谢幕信: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科技要闻

买得到芯片的美国科技巨头,买不到电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教育
旅游
时尚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教育要闻

严禁强制教师打卡,教育部发布8条措施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旅游要闻

宝安两条免费文旅专线观赛观展观光一站式打卡

今年冬天最经典的4双鞋,年年穿都好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