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章哥,房地产从业20年,通晓业内门道,我不做所谓的“专家”,只用二十年实战经验帮大家答疑解惑。
一
Q:
请问,400万左右的房子,不自住、出租至少五到十年,暂不考虑学区,适合买哪里好呢?我自己原先想的是:
1、东西城老破小,现在房价比前几年低了不少,链家上有一些东西城两居400万左右的楼梯楼老房子。
2、东三环和北三环的老破小,比如团结湖、金台路、朝阳门地铁站那边的楼梯楼或者电梯两居房子,如朝阳门的三丰里小区,团结湖、东大桥、呼家楼和金台路那边老房子更多。
3、东四环或者东五环有十里堡、青年路、常营、双桥有400出头的两居电梯房、如晨光家园A区、富力阳光美园、北辰福地、柏林爱乐、远洋一方等。
请问,差不多的价格,买东西城老破小好还是东二至三环老破小,还是东四东五环电梯两居塔楼?
A:
1、既然是不考虑学区,但又想买东西城的占坑儿房出租,那这就是赌了,看明年拐点之后的政策和行情吧。
打个比方吧,谁都知道过年的时候车票紧俏,净是黄牛囤票的。但他们都是赶在三十之前脱手,这样就算是加价买入的,倒卖时也至少不亏本儿。但您的想法是在除夕接盘这些票,那初一之后是否能赚钱就看政策和行情了。
学区房也类似,谁都知道2023年是入学最高峰的顶点,也是溢价最高的时候,相当于腊月二十八吧。然后这两年虽然也算高峰,但毕竟是人数少了点儿,溢价也就降了一些。但既然是400万左右的占坑儿房,那就依然是溢价率最高的,30%左右吧。明年就是确定的入学人数拐点,相当于三十晚上十二点,之后能否保住溢价就到时候再看吧。
但在我看来,这会儿接盘学区房,拐点之后的最好成绩就是保住溢价。也就是赌赢了能不输,赌输的话那就看自己的心态了。
2、我建议先算算租售比吧,也就是租金回报率。东西城比朝阳的低30%左右,也就是400万相当于朝阳接近300万的房子,那100来万就是溢价,是学位的价值,用不上学位的租户是不可能出钱的,所以收益才低。
反正常规建议没必要在高峰期接盘,犯不上跟大趋势对赌,逆着风口未必打的过。毕竟您是单挑儿,人家是群殴。
3、如果不赌学区房,那常规建议是“房产的价值由地段儿决定”。最稳妥的就是团结湖周边,那些板块都差不多,20多年来一直是北京大盘的标杆走势。只要房子没硬伤,那就肯定是不吃亏也不占便宜
不过如果是我的话首选东四环外的朝青四惠一带,这些年的板块增值更多。短期持有就买房龄新的商品房(保障房看情况),十年八年的就买老公房。注重租金收益就买公寓,不愿意冒险的那就买普宅。看自己的期望值吧。
都没合适的再看五环外,只要没硬伤,也大多数能不落后大盘。不过干嘛非得赌塔楼啊,万一输了呢?反正住建部按套内计价的意见稿已经发布了四五年了,落地是早晚的事儿,大势所趋。非得对赌的话那也是看运气吧,一切皆有可能。
4、简单就是这情况吧,其实就是赌不赌的事儿。反正我不赌学区房,就算运气好赌赢了,那也是房价不输+少收租金,还不如团结湖老破小呢。赌输了那就两边都输呗,用不上学位的话图什么呢?
然后我也不赌塔楼,既不多收租金也不增强流动性,吃亏的可能性还大,图什么呢?或者说如果自住的话还算合适,不自住那就自己考虑了。
仅供参考。
二
Q:
我以前咨询过您买房的问题,我们孩子北京户口,小升初打算回京上学,您当时给推荐朝阳比较不错的初中学区,我们现在比较纠结的是孩子现在才一年级,是四年以后再买,还是现在买,买的早了怕学区政策有变化,晚了又怕房价上涨,想听听您的建议。
A:
1、小升初回北京,朝阳学区,那这先看哪所学校,再看预算多少。如果目标是帝景这种对口小区少的学校,那提前买的话就得承受学区溢价了,没办法。
如果目标是其他头部校,有单独对口中学的那种。那就什么时候买都行呗,大多数都没什么溢价,不影响居住的性价比。
2、预算的话如果比较高,比如千万左右起步的,那也是什么时候买都行,多数学校都能买到溢价低的,甚至是完全没有溢价。或者说总价越高的溢价率越低,各项都能兼顾。
预算不太高的话就看具体房源吧,也有溢价不高的,比如清朝学区这种,属于性价比挺高的。
3、至于政策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没必要纠结。毕竟是朝阳区,本来学位就没有东西海紧张,那既然是在高峰期都没太过分的较劲,入学孩子少了谁还没事儿找事儿啊?也就是说就算政策有变化,大概率也是向宽松了变,不太可能说在低谷期收紧。
这就跟楼市政策似的,都是暴涨的时候限购限贷,目的是抑制泡沫。像这几年低谷期的政策变化就是放松限购了,犯不上逆势操作。
仅供参考。
三
Q:
请问,您的意思就是什么时候买都行是吧?我把您几年前发给我的话保存下来了,打算后面就照着您说的买,我们只要初中不错就行,预算5,600万,综合学区,自住,保值这几个方面,能不能麻烦您重点推荐2—3个地方,我们在外地属实不太了解。
A:
1、大致就是这意思,只要不买学区溢价高的,那自然是什么时候买都行了。朝阳两种学区房,一种是中小学都对口各自牛校的,或者是从小学就对口九年制牛校的,也就是只要带小学牛校的,那就溢价高。
第二种是小学对口的不算头部校,但中学对口牛校,也是单校。这种房子的溢价就不太高了,甚至没溢价。那买这种房就什么时候都行呗,居住的性价比正常,也没单独的保值风险。
2、5/600万,那除了帝景和北中本校之外都能买到了。常规建议是80、朝外、嘉铭东区、清朝和陈分。人朝也可以,就是这几年房子卖爆了,孩子太多导致扩招严重,分校多,师资的压力大。
要是我的话会先看朝外,没合适的看嘉铭东区或陈分。具体房子找当地中介吧,好找,看房的时候算算是否有溢价或高低就行。
3、现在买还是过几年买看自己的判断。不过我认为现在是北京楼市的底部,以这几个学区中不带溢价的房子来说,年化租金回报率等于或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了。而且利率现在是下行通道,五年前的都出现倒挂了。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手里有几百万,买房收租金的收益就不低于银行定期,卖不卖的就看自己了。
仅供参考。
四
Q:
请问,孩子小学四年级现在通州上学想转西城,北京户口。准备卖掉通州房子,在西城买两居。一是通州房子孩子落户上学用,由于四年级转出,是否受到六年一贯制影响,是否会造成别的孩子无法作为学区房登记入学而拉低卖出价格?
二是预算800万,孩子学习一般,由于无法初中直升,想买一个70平左右的两居,考虑片区内初中相对较好一点。您推荐哪个片区?
A:
1、六年一贯制?六年一学位吧?一般没什么影响,无非是新买房的多校划片而已。通州的学位没那么紧张,大多数都不影响价格。具体的这还是问当地中介吧,他们更熟悉通州情况。
2、800万买70平两居,如果能接受70平以下的话那肯定首选德胜或月坛啊,都有可能买到60来平的,就是选择不太多而已。
但这毕竟是跨区转学,我不敢保证能进入好学校。初中也都是阳光派位,只能说看运气,没人敢保证。
3、总之我推荐不了什么,要不还是问别人吧,这问题太难。
仅供参考。
五
Q:
请问,我看了房地产博主北哥的视频了,他说,假如北京房子放开限购,大概率就是目前这个熊样,根本不会疯涨!
理由是全国的有钱人脑子很正常,没有病,人家有钱会拿一千万在北京买个80平的老破小?在他们那个地方买个带游泳池的大house不香吗?
不要相信某些小作文炒作的放开限购会疯涨,太自恋啦,那是有多套房子的想割别人的韮菜为自己解套!看看谁会成为最后一波被割韭菜的!
A:
1、呵呵,就跟谁说过北京房子放开限购会疯涨似的?这就是典型的自己给自己设个靶子,或者是先开枪再画靶子,自说自话的自圆其说而已,有意思吗?
我也不认为北京房价会疯涨,但如果以这个逻辑,我同时也不认为股市会疯涨,因为有钱人的脑子很正常,没有病,谁会拿一千万去股市买个虚无缥缈的垃圾股?您能认同吗?
再进一步,就算放开工资制度,我也不认为普通人的收入会疯涨,还是同样的逻辑,因为有钱人不傻,您认同吗?但这其实都没什么意思,怎么说都行,就看什么人爱听了。
2、另外谁也没说过有钱人的脑子不正常啊?但请问了,1000万在北京买个80平老破小属于不正常,那500万的时候正常吗?300万100万的时候正常吗?如果都不正常,那什么时候算正常啊?如果以前算正常,那凭什么说现在买就不正常啊?标准在哪里,单标还是双标?
如果说外地有钱人到北京买房不正常,那北京人持有高价房子正常吗?北京业主们是不是应该把房子都卖了移民小县城啊?
然后小县城的动辄几千块一平米正常吗?当地业主怎么不卖了房子移民黑非洲啊?比如到撒哈拉买块大沙漠当酋长,他不香吗?所以这种话根本就没意思,纯属废话,也就是说出来让一些人意淫而已。
另外多说一句,北京不是只有老破小吧?1000万在四环外买套大平层没问题吧?为什么非得拿老破小说事儿呢?
再多说一句,您的北哥对学霸们拼命参加高考上清北有什么看法吗?会不会也说学霸们脑子不正常啊,明明可以在小县城当偶像的,却非得到清北当普通人,甚至是学渣,他们有病吧?如果认为他们有病,那或许是自己有病,理解不了“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的境界。
3、我没看到什么说“放开限购会疯涨”的小作文,大概率是某些人的意淫+自己画靶子,无非是吸引流量而已,割流量的韭菜。
很多人就这样儿,只要你随便胡诌个似是而非的道理,然后说点儿让他们喜欢听的,韭菜就自己把自己给噶了,这就是韭菜的境界和认知。人和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比人和二哈的差距都大。
很多人自诩会独立思考,其实连最简单的逻辑诡辩都看不懂,还当作圣经去满世界传福音呢。您说这些人可笑不?可怜不?可悲不?可恨不?可叹不?可割不?欢迎对号入座,仅供参考。
关注“章哥说买房”公共号,有房产相关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