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激光雷达就是保命神器!
理想汽车 CEO 李想透露了公司继续使用激光雷达的决定,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李想表示,继续使用激光雷达并非是因为自身技术不够好,而是出于对安全的考量.在中国的夜晚开车时,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有些大货车的尾灯坏了甚至停在主要道路上,而在这种没有光线的情况下,摄像头能看到的距离仅有 100 米出头,激光雷达却可以看到 200 米远的距离,这一优势有助于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 130 公里/小时速度限制,对于保障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毕竟理想的车型面向家庭,每个人的生命安全都至关重要,所以后边的车型仍然会保留激光雷达。
马斯克:有摄像头就够了!
再转头看看马斯克,妥妥的 “技术偏执狂” 人设他直接把激光雷达贬为 “昂贵的拐杖”,甚至放狠话:“依赖激光雷达的人注定要失败!” 在他眼里,摄像头才是开启自动驾驶新时代的 “金钥匙”。
早在 2015 年,马斯克就称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毫无意义。此后在 2017 至 2019 年,他多次表达了对激光雷达的负面看法,如“激光雷达很差劲,他们会抛弃激光雷达,记住我的话,这是我的预测”“激光雷达昂贵、丑陋、没有必要”等。2021 年起,特斯拉正式开始走纯视觉路线,并成为首个将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应用于量产车型的公司。
特斯拉人工智能高级总监安德烈・卡帕蒂还补刀:“激光雷达连塑料袋和橡胶轮胎都分不清!” 原来,马斯克坚信实现 L4 和 L5 级别自动驾驶,核心在于大规模神经网络训练和视觉识别能力。特斯拉手握数十亿英里真实路况数据,训练出的神经网络,已经能像人类大脑一样 “脑补” 画面,实现 “用眼看路,用脑思考”。而且从成本角度,纯视觉方案简直 “香到爆”!没有昂贵的激光雷达硬件,不仅降低了车辆成本,还能让更多人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乐趣。
马斯克之所以坚持纯视觉方案,是因为他认为雷达与视觉组合的不确定性是自动驾驶系统的致命隐患,当二者感知不一致时,系统可能会出现决策困难的情况。
终极对决:安全派 VS 未来派
激光雷达能够克服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局限性,在强光、弱光、小目标、雨水等复杂环境时清晰识别障碍物,为决策提供更好的数据,从而提升汽车的感知能力和安全性.比如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塑料材质的桩桶对毫米波雷达反射弱,摄像头在特定环境下无法准确识别物体,而激光雷达则能有效应对这些情况.并且,激光雷达为感知系统提供真正的冗余,能确保决策层与控制层的安全,符合自动驾驶的安全标准。
作为国内头部智驾厂商,华为也推出了纯视觉方案的基础版本智驾产品,但高阶版本则是融合激光视觉的智驾版本,余承东坚持使用激光雷达是出于对安全的考量,激光雷达在一些复杂环境下能够提供更可靠的感知信息,从而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如果马斯克来到中国,面对中国复杂的道路环境和较高的安全标准要求,或许也会重新考虑是否保留激光雷达;毕竟,在中国开夜路等复杂场景下,激光雷达能够提供更远距离的精准感知,为车辆的安全行驶提供更可靠的保障.虽然特斯拉目前的纯视觉方案在其技术体系下也有一定的优势和成果,但在中国市场,为了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满足安全需求,结合激光雷达等多种传感器的融合感知方案可能是更为稳妥的选择。
邬贺铨院士:除了华为,其他都在用外国芯片!网友:自主可控才是米国忌惮的原因
零跑朱江明:未来中大型SUV卖五六万,活下来的车企最多为手机厂数两倍!网友:先骑二轮,坐等实现!
提到歼-10,印尼军方发言人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美大使污蔑中国偷窃技术!中国专家霸气回怼:你们根本没有我们拥有的技术
巴铁前外长:我们锁定了20架印度战机,只选择击落其中6架,我们克制!
雷军隔空回应余承东,小米和华为在汽车方面接下来的竞争中,你更看好谁?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坦言:美国禁令逼走大量人才,大多去了华为,反倒让中国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