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泡泡玛特”三日蒸发超400亿,黄牛跪求接盘,散户血本无归

0
分享至

被吹捧为“塑料茅台”的“泡泡玛特”LABUBU系列,让多少人为之疯狂。

泰国公主挎着它出席时装周、贝克汉姆称它为“护身符”、蕾哈娜的爱马仕成了它的陪衬。



初代款竟能拍出108万天价,这个“丑萌娃娃”的身价上涨速度和投资回报率一度远超黄金。



二手市场溢价猛涨57倍,回收价从百元直飙千元,还被人争相抢购。

“黄牛”蜂拥而上,仅靠倒卖狂赚30倍,一周净收入37万。



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黄牛”们四散海外,想方设法重金收购各种限定联名款。

真金白银砸进去,都坐等着倒卖后财源滚滚来。



然而就在一夕之间,“泡泡玛特”企业持股暴跌,直接盘中跌超6%。

短短3天的时间里,市值蒸发直超400亿。



高层相继抛售“跑路”,LABUBU的“IP神话”如烟花一现随后消散。

从价压黄金的“高奢玩偶”,到被多方“踢球”的“烫手山芋”。



为它掏空积蓄的一众“黄牛”和散户却手脚发软,这下真的是要“血本无归”了。

当初收购时的神情有多豪横,如今“跪求清仓”的模样就有多狼狈。



有人摇头唏嘘,认为这是对他们盲目赶潮流、挣偏财的行为的惩罚。

也有人宣称,“泡泡玛特”的全面“崩盘”,其实早有预兆。



LABUBU的异常爆火

LABUBU本是香港创作者龙家升绘本中的一个小配角。

后来这个丑萌的娃娃被“泡泡玛特”公司挖掘,摇身一变成为其名下潮玩IP。

它沉寂相当长一段时间后,在近两年突然爆火。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跟LABUBU有关的宣传软文。

线下的盲盒店也渐渐排起了长队。



后来,LABUBU的潮流甚至吹到了海外,无论是亚洲还是欧美,无数人为它痴迷。

2024年,女团明星公开带LABUBU出镜,在泰国引领了潮流。



泰国官方甚至给LABUBU授予了“文化体验官”的称号。

国内外巨星都争相以炫耀LABUBU为乐趣,陈赫甚至在衣服上装满了娃娃。



魔性洗脑的《LABUBU之歌》席卷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背景音乐。

就算不了解盲盒潮玩的人,或许都对“拉布布”有所耳闻。



这场以明星网红为推手,以年轻群众为主体的完美营销大获成功。

美国洛杉矶的粉丝们为了买到一个盲盒,在店外彻夜排队。



芝加哥商店才上的LABUBU新品三分钟就售卖一空。

甚至多个地区都传出线下粉丝因抢夺LABUBU大打出手的新闻。



“黄牛”们更是为之疯狂,通过“科技”的力量在网络上疯狂抢购限定款。

每一个上新即售空的门店里,也挤满了为他们代购的人。

每个“泡泡玛特”的自动售货机前,都有“黄牛”在通宵蹲守。



他们甚至远赴海外,从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收购LABUBU产品。

然后再以三倍的价格卖往欧美。

一个官方标价不到400的玩偶,竟然都炒到了1200块高价。



大团队“吃肉”,小散户“喝汤”。

一些比较成熟的“黄牛”团队已经有了几十万的进账。

那些“散户玩家”也在这场倒卖的“狂欢”中赚足了生活费。



然而看着这些“黄牛”疯狂的行为,一些清醒的网友调侃道:

“所有的好事都轮不到我等‘牛马’,能轮到我等的绝不是好事。”



还有人认为,这场由“泡泡玛特”发起的“LABUBU狂欢”是“跑路收割的前奏”。

“从一个星期前软文开始多起来,就是要找人脱手,都是闷声发大财,谁会告诉你。”



可惜大家虽然都知道这场“狂欢”是一触即散、一碰就破的“泡沫”。

但侥幸心理作祟,谁都不觉得自己是最后接盘的那个人。

一夜之间,风向变了,有人仰天长笑,有人欲哭无泪。



高层抛售跑路,“黄牛”欲哭无泪

在“泡泡玛特”持股大跌之后,有人关注了一下股东的情况。



结果发现企业的创始人、董事会成员们还有早期的投资者。

都一个比一个急着抛售减持,大有全员离席的架势。



创始人王宁夫妇已经持续减持超过33亿港元了。

而“蜂巧资本”也不遑多让,以不到6亿的资本狂赚9倍收益。

最终套现了将近23亿的港币。



元老董事屠铮此前把手中的三千多万股全部分批套现,获利60亿天价巨额。

而且这一系列的行为早在2024年就完成了。

今年的“LABUBU之风”兴起前,他就已经清仓退场了。



“泡泡玛特”高层们的相继减持被各大媒体和群众认为是一场“胜利的逃离”。

而这个公司的未来发展,如今深陷重重迷雾当中,投资者们忧心忡忡。



然而高层们风光离去,“黄牛”们却如同晴天霹雳。

就在“泡泡玛特”市值蒸发的前三天,上海还上演了一出LABUBU的“哄抢事件”。



在华东首展的LABUBU吊卡迅速被预约一空,二手价预计能够飙升到上千元。

当然,在预约秒光的背后,都是“黄牛”动用了“科技大法”,普通人根本抢不到。



原本他们就要做上赚大钱的美梦了,然而一盆冷水浇来的猝不及防。

LABUBU3.0系列开启了不限量线上预售,没有“限量”两字的诱惑。

LABUBU暴涨几十倍的溢价瞬间回归原来的水平,“黄牛市场”彻底崩盘。



原本上千元才能求来的一个玩偶,如今800块就能买上一整盒。

“黄牛”群里一片哀嚎,各种急出的消息刷屏。



这下双方态度两极反转了,之前多少人重金求购,如今黄牛要求着别人购买。

因为这些货多在手里待一天,就要损失更多的钱。



但顾客又不傻,大家都在按兵观望,坐等再次降价。

有人唏嘘:“抢不到伤心,买贵了伤心,价跌了更伤心,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错。”



全方位“崩盘”

看完“泡泡玛特”的LABUBU风波,有人倍感熟悉。

“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君子兰。”



如今对LABUBU的追捧和炒作,不就是80年代被炒到天价的君子兰的翻版吗?

人们总以为自己长了教训,然而时间一过,新一茬的“韭菜”就又“长势喜人”。



在各种追捧的潮流之中,总有人觉得看到了商机,但其实那就是一根引人上钩的“胡萝卜”。

借着信息差,大多数资金都流向了风潮的发起者,而蜂拥而上的后来者往往都成了炮灰。



狂热过后,接踵而来的就该是反噬了。

因为过于追赶数量,而缺乏了品控的把关。

“泡泡玛特”产品的质量问题激增,顾客反馈给客服,却只得到所谓的几块钱“补偿”。



那个薄荷色的初款LABUBU被营销为“全球唯一”。

但懂行的业内人士却称其树脂成本是个位数,流水线半小时能产500个。



过分的饥饿营销既纵容了“黄牛”市场,又消费了人们的信任和热情。

那些过低的隐藏款抽中概率也引来无数不满,甚至被质疑带“博彩”属性。



其实早在2024年“泡泡玛特”就有崩盘趋势,在国内市场持续走低,于是疯狂出海。

在海外的大热看起来确实有力挽狂澜之势,但最终的净利润却一言难尽。



曾信誓旦旦保证做“中国迪士尼”,如今成了笑谈。

无论是头牌Molly还是LABUBU,只能称得上风靡一时,却无法像米奇那样长盛不衰。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洪崖洞红衣大姐饭碗还能保得住吗?当地宣布整顿,同行也受到牵连

洪崖洞红衣大姐饭碗还能保得住吗?当地宣布整顿,同行也受到牵连

梦史
2025-07-13 10:12:08
2025-07-13 20:11:00
玫瑰讲娱 incentive-icons
玫瑰讲娱
实时更新娱乐圈热点!
2260文章数 27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宗馥莉被三名“同父异母”弟妹起诉

头条要闻

韩官员:美方提合作 前提是在造船领域"联合牵制中国"

头条要闻

韩官员:美方提合作 前提是在造船领域"联合牵制中国"

体育要闻

杨瀚森两战20+9+8 隔扣成最大亮点

娱乐要闻

38岁何洁近照曝光,与老公用餐甜蜜

科技要闻

Grok正式登陆特斯拉 "脱缰模式"让车主上头

汽车要闻

小米YU7深度试驾: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

态度原创

游戏
艺术
时尚
房产
公开课

诚意满满 《双点博物馆》免费更新档加入全新博物馆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今年最流行的4件T恤,减龄又好看!

房产要闻

8大新盘曝光!2025下半场,广州主城开卷厮杀!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