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晚上有网友发帖,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今天在某论坛上看到了一个求职者,吐槽现在的就业环境。她本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到了香港大学的硕士。专业是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
2025年6月份即将毕业了,目前参加了很多场招聘会,目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她现在很焦虑,希望有人能帮忙内推一下,不然毕业就失业了。大家觉得她能不能找到工作?如此优秀的人都找不到工作岗位了吗?
- 这究竟是咋回事?
我们来看看该网友提供的信息。这是该女生的求职信息。
根据该女生的发帖,她现在想找一份供应链方向的工作,求内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毕业,香港大学的硕士。学的专业是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期望在上海、杭州或深圳工作。简历如下:
出生年月:2002年9月
教育经历
2024.09-2025.12香港大学(QS17)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工程硕士
·核心课程:运筹学、项目管理、全球物流与运输系统、物流法律基础
2020.09-2024.0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交通运输学士
成绩:3.5/5.0(专业前20%),获2次校级一等奖学金核心课程:运筹学、线性代数、统计学、Python编程实习经历
2023.07-2023.08中国东方航空多部门轮岗
标准化 30+份维护记录,统一P/N编码,减少信息不匹配问题。
·轮岗3个部门(地面服务、航材管理、飞机维修),快速熟悉不同业务流程,提升跨部门协作和学习能力。
2022.12-2023.02吉祥航空航班运行控制中心
.每日跟踪 20+班次航班调度,参与异常航班应急处理,并协助制定航班延误应对方案。跨部门对接地面服务、机组等团队,确保信息传递精准,提高航班调整效率。项目经历
2024.09-至今基于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优化研究(运行中断情况下)
·构建仿真模型:使用AnyLogic从0到1搭建轨道交通仿真模型,模拟6种关键站点关闭场景,分析运行中断对客流分布与调度效率的影响,为应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优化调度策略:优化2种客流调度与网络恢复方案,基于仿真数据量化调整效果,使站点关闭情况下的平均出行时间缩短15%-20%,提升乘客分流效率与网络负载均衡度。
2024.01-2024.06无人机-卡车协同配送网络优化模型与算法研究
·构建协同配送网络模型:使用Python和ArcGIS从0到1构建无人机-卡车协同配送网络模型,将卡车作为“移动仓库”,优化无人机执行最后1公里配送的路径规划与调度策略。
·优化任务分配算法:改进遗传算法进行无人机-卡车任务分配,相比传统方法,配送成本降低14%,整体物流运营效率提升18%。
2023.08-2023.09京东智能供应链调研与优化报告|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4.0暑期课程(优秀节课)
·供应链数字化研究:分析工业4.0关键技术(物联网、AI、大数据)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结合京东供应链体系案例,研究仓储自动化、配送网络优化、数据驱动决策等核心策略,并撰写调研报告。
·组织与汇报能力:作为团队组长兼汇报人,整合分析成果并进行最终汇报,在12个小组中排名第2,助力团队获得优秀成绩。
2022.01-2023.06中国民航繁忙航线发展演化及与区域经济关系分析|“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
·航空货运供应链分析:收集100+城市的经济、航班流量及区域经济数据,构建数据库分析航空货运网络对区域供应链的影响。
·数据分析与趋势预测:运用Python进行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时间序列预测,量化繁忙航线的发展模式,评估其对区域物流与供应链网络的影响,并预测未来航线演化趋势。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分配团队任务,确保项目按时交付,提升团队协作与管理能力。
其他信息
语言能力:英语可作为工作语言(六级571分,雅思7分)
从上述简历来看,她不仅学业优秀,在多家大型企业实习过,比如京东物流、航空公司等,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然而,就是如此出色的简历,如今居然吐槽工作难找,让人唏嘘。
针对此事,有网友分析,其实这事儿跟大学生就业率关系不大,她不是找不到工作,只是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有网友指出,前些年经济规模增长太快,大学招生扩招力度很大,同步发展一下子看不出问题。一旦经济放缓,人才需求减弱,学校毕业生数量却还在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现在看来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夸大!
- 说到就业,几组数据值得关注。
财联社6月16日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月是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就业主体人群的失业率保持稳定,青年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下降,就业形势延续了稳的态势。
另一组数据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2025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1222万,再创历史新高。
“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是我国就业市场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为应对就业挑战,全国高校多措并举,推进就业工作,以创新与责任,全力护航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有报道提到,深化产教融合,破解人才供需“错配”。为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配度”,高校正大力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比如,北京体育大学与企业共同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每年有数十个科研团队参与企业相关研究和实习实训工作,极大提升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产业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与企业打造“1355”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共建“工程师训练营、求职指导综合体、就业实习基地”三大平台,构建“专业认知—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求职实训—实习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一年多来,该校参与企业工程师训练营学生800人,获结营证书360人,大三年级学生拿到企业提前批次录用offer达157人。该模式为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综上而言,当前的就业压力客观存在,但也是稳中向好。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问题,还是求职心态问题。期望值必须与现实接轨,先就业再择业或是更好的选择。就如开篇提到的这名优质美女硕士,工作肯定是不愁的。关键是,她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踏实就业。
对此,你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