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家庭财富传承需求日益凸显,房产作为多数家庭核心资产,其过户方式备受关注。近期,“房产过户给子女需缴纳20%税费”的消息在社交媒体疯传,引发不少家庭担忧。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准确,2025年起实施的房产过户新规明确了不同过户方式的税费差异,为家庭资产传承提供了清晰指引。
房产过户给子女主要有赠与、买卖和继承三种方式,每种方式的税费政策大不相同。赠与方式中,非直系亲属间房产赠与需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20%个人所得税,但直系亲属间赠与免征个人所得税。
不过,仍需缴纳契税、印花税等,总计约为房产评估价值的3% - 5%。以北京一套价值500万元的普通住宅为例,父母赠与子女需缴纳契税15万元、印花税0.25万元,总计15.25万元,远低于20%的传言,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买卖过户方面,自2025年1月1日起,个人将住房买卖给直系亲属,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但仍需缴纳契税(1.5% - 3%,视城市和是否首套而定)和印花税(0.05%)。相比赠与方式,买卖方式总税费可能略低,特别是在子女符合首套房优惠条件时。不过,买卖时双方约定象征性价格并不能有效降低税费负担,税务机关会按市场评估价值核定应纳税额。
继承过户税费负担最轻,子女通过继承方式获得父母房产,免征个人所得税和契税,仅需缴纳少量登记费和印花税,总费用通常不超过几百元。深圳2024年通过继承方式办理的住房产权转移登记中,平均每宗税费支出仅为320元,远低于赠与方式。但继承方式要求产权人去世,无法提前规划,且在多子女家庭中可能引发继承纠纷,这使得部分家庭倾向于选择生前过户。
除了这三种主要方式,2025年新规还提供了一些创新选择。通过设立家庭信托方式进行房产传承,可享受特定税收优惠。将房产纳入家族信托,指定子女为受益人,可在一定条件下递延缴纳相关税费。2024年全国家族信托规模达到4.2万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不动产信托占比约23.5%,创新型财富传承工具正逐渐被高净值家庭接受。
针对不同家庭情况,2025年房产过户新规提供了精细化指引。拥有多套住房的家庭可采取“组合策略”,保留自住和情感价值高的房产采用继承方式传承,投资性房产可考虑通过买卖或赠与方式提前过户。
独生子女家庭的首套自住房过户可享受额外税费优惠,契税税率统一降至1%。各地在执行国家政策基础上也有所创新,如广东对60岁以上老年人将唯一住房过户给子女的,契税可按1%的优惠税率执行;江苏符合条件的“三代同堂”家庭,老年人将房产过户给子女或孙子女时,可享受契税减半征收的优惠。
从操作流程看,2025年新规进行了优化。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的“房产过户一体化服务”模块,将过户全流程纳入线上办理范围,办理时间从原来的15 - 20个工作日减少到5 - 7个工作日。不同过户方式的流程有所不同,赠与方式需准备房产证明文件、办理赠与公证、申报缴纳税费、办理产权转移登记等;继承方式需要准备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基础材料,办理继承公证或提供法院判决书等。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新规对“假赠与真买卖”等规避税费的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一经查实将补缴税款并处以1 - 5倍罚款。国家税务总局启动的“阳光房产”专项行动,已查处各类住房交易税收违法案件1.23万起,追缴税款及罚款82.3亿元。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选择最适合的房产过户方式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根据时间紧迫度选择,若父母年事已高或健康状况欠佳,且子女有迫切用房需求,可考虑赠与或买卖方式;若时间充裕,继承方式税费优势明显。考虑资金状况,赠与或买卖方式需一次性支付较高税费,对家庭流动性有挑战,继承方式资金压力几乎可忽略。评估子女情况,子女婚姻状况是重要因素,可通过婚前或婚内财产约定、遗嘱安排等方式防范房产流失。此外,若房产有贷款未结清,赠与和继承方式需先结清贷款,而买卖方式可办理“债务过户”。
总之,2025年房产过户新规为家庭资产传承提供了清晰指引和多元化选择。“房产过户给子女要交20%税费”是对政策的误读和夸大。家庭在进行房产传承决策时,应充分了解各种过户方式的优缺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和专业指导,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优化税费安排,实现家庭财富的平稳传承。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