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在台海局势的长期紧张对峙中,赖清德阵营的态度出现了微妙且值得关注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关键信号,来自于赖清德副手萧美琴在挪威广播公司的一次专访。
在这次专访中,萧美琴面对外媒镜头,清晰表述“我们遵守台湾地区现行有关规定,其中包含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句被岛内媒体称作“十年最软表述”的话语,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将赖清德团队内心的焦虑与挣扎暴露无遗。
回溯过往,赖清德的政治立场曾十分强硬。在2025年4月接受《天下杂志》专访时,他抛出“两岸统一如同企业并购,需由双方协商条件”的惊人言论。而这位长期自诩为“务实台独工作者”的政治人物,其立场转向其实早有迹象。在年初,赖清德的政治导师、民进党创党元老洪奇昌秘密访问北京,返台后仅表示此行“为台湾做有意义的事”,当时就引发了诸多猜测,如今看来,这或许正是赖清德阵营策略调整的前奏。
萧美琴作为赖清德亲自任命的副手,在分管的外事与两岸事务方面,其言论必然经过赖清德首肯。在挪威记者的追问下,她不仅避开“台独”字眼,还强调了三点核心内容:承认台湾地区现行规定中“两岸一中”的条文;声称台湾是“独立社会”;主张台湾未来由2300万人决定。这种看似矛盾的表态,实际上是赖清德阵营在当前复杂局势下精心设计的政治平衡术。
赖清德阵营做出这样的转向,背后是三重强大压力的驱使。军事上,解放军“海峡雷霆”系列演习常态化开展,双航母编队突破第二岛链进行实战演练,展现出强大的反介入能力,这让赖清德阵营意识到“以武谋独”毫无胜算;政治层面,中方在中美元首会晤中就涉台问题发出严正警告,随后制裁“台独”关联企业并通缉涉案人员,彰显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而最具冲击力的,是美方态度的转变。特朗普公开表态“支持有利统一的方案”,这使得民进党当局长期以来“倚美谋独”的幻想彻底动摇。
萧美琴在专访中的抱怨姿态也颇耐人寻味。她多次强调“对话主动权在北京”,甚至暗示大陆“拒绝沟通”,这种示弱背后,是赖清德当局陷入两难困境的真实写照:既想维持岛内“抗中”基本盘,以获取部分政治支持;又害怕触碰《反分裂国家法》红线,引发大陆的强力反制。而洪奇昌的北京之行,正是赖清德阵营试图在这种夹缝中寻找对话通道、缓解紧张局势的尝试。
然而,对于赖清德阵营的这种态度转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无论是之前的“公司并购论”,还是如今萧美琴提及的“两岸一中说”,都极有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从历史经验来看,两岸统一是基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是大势所趋,绝不是赖清德之流通过文字游戏和政治表演就能阻挡的。他们的任何策略调整,若不是真心回归一个中国原则,都不过是在统一进程中妄图挣扎的徒劳之举 。
注:本文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前美国《美中时报》社(记者)中国办主任
责编|陈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