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晚上,人民网一篇《禁止违规吃喝不等于吃都违规》的文章引发全网热议。文章直指各地政府在执行反公款吃喝政策时出现的跑偏现象,呼吁莫让正常生活因懒政而受限。这一话题,道出了众多老百姓和基层人员长久以来的心声。
政策出台,初心本善。公款吃喝腐败,早已是社会顽疾。河南信阳官员陪酒猝死、天津医药集团把茅台灌进矿泉水瓶掩饰消费等案例,无一不暴露出权力在酒桌上勾兑利益的丑恶嘴脸。一顿饭能吃掉贫困户一年的补助金,一杯酒能让工程招标暗箱操作,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国家下决心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公务接待“烟酒全禁”,旨在斩断“酒杯中的腐败链”,这一决策无疑是顺应民心、大快人心。
新规落地,成效显著。一个月内,全国违规吃喝举报量猛降42%,军队接待费省出45.4%,官兵存款涨了56.8%。年轻干部们更是拍手称快,终于不用陪领导喝到胃出血,汇报工作也回归到以数据说话。90后公务员小王感慨:“现在汇报工作带数据就行,谁还带茅台啊?”这些变化,让我们看到了政策执行带来的积极一面。
然而,好经却被歪嘴和尚念歪了。反腐的“手术刀”到了某些地方,竟变成了“砍刀”,政策执行层层加码,懒政之风盛行。云南规定公务员“工作日全天禁酒”,下班在家喝也不行;某企业要求员工“在家饮酒需处分”;司法局甚至发文要求律师“任何场合禁酒”。安徽涡阳农商行两名客户经理外出办事,吃客户请的两碗十几块的面条,结果每人被罚3000元,领导还振振有词:“规定写着就得罚!”云南某地连退休老同志都接到通知“不得随意外出聚餐”,纯粹是怕担责的懒政思维作祟。这些“土政策”,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让公职人员连正常社交都战战兢兢,生怕哪天吃个饭就被通报。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跑偏的政策误伤了民生,让餐饮业遭受重创。全国餐饮总产值超5万亿,养着3000多万从业人员。可如今,体制内人员连正常外出吃饭都提心吊胆,广安市一条餐饮街半年倒闭6家店,高端餐厅营业额暴跌40%,服务员比客人还多。这直接与国家刺激消费的大局背道而驰,国家天天喊“内循环”,可某些地方却把最大消费群体之一按在家里不敢出门。卖面的老板老李苦笑:“公务员不来聚餐订单少了一半,他们吃碗面都怕被拍,我这生意还做不做了?”
而且,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没有真正遏制住腐败。想腐败的人压根没被禁酒令难倒,有老板给干部送礼,直接去烟酒店买茅台,付钱拿个提货单走人,过几天再派人去店里要么提货要么折现套钱,全程合法交易,纪委想查都找不到把柄。云南纪委自己都承认,禁酒重点是反腐不是折腾老百姓,可某些地方只管表面“风平浪静”,却放任腐败转入地下,这无疑是掩耳盗铃。
好在转机已经出现。人民网发文后,多地开始悄悄调整政策。浙江规定公务期间严格禁酒,非公务时间允许“安全适度”饮酒,重点抓警示教育而非惩罚;广东强调非执行任务时可不限酒,以“不影响工作、不危害安全”为前提;茅台股东大会上直接撤酒,董事长张德芹公开表态:“白酒该回归本心了,靠品质不是靠关系!”这些调整迅速赢回民心,浙江公务员小林周末终于敢和老同学聚餐了:“政策有温度,大家反而更自觉。”
国家反腐的铁拳,老百姓举双手支持。但把正常吃饭喝酒的路堵死,让基层人员吃碗面都成“高危行为”,让餐饮老板看着空桌发愁,这绝不是反腐的本意。公款乱吃、借酒搞权力交易,必须见一个打一个;但老百姓自己掏钱下馆子、同事朋友聚餐、红白喜事随份子,这些热气腾腾的生活场景,谁也没资格一刀切掉。毕竟,7800万人的正常生活、5万亿的行业饭碗、14亿人的人间烟火,这些都禁不起懒政的折腾。希望各地政府能以此为鉴,让政策执行回归正轨,让“烟火气”重新升腾。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