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中国的禁区,大部分人都会想到军事基地。
其实,作为世界奇迹之一的三峡大坝,也是我国一个名副其实的禁区。一旦有敌人想进入,势必会引发大规模的武力对抗。
除了三峡大坝之外,中国还有第二个禁区。虽然很少有人提及,但敌人想触碰的话,基本上就等于向我们宣战。
第二个禁区到底在哪?为什么这两个地方那么敏感?它们究竟多硬核?
三峡大坝:长江的守护神
提起三峡大坝,老百姓们的第一反应就是“牛”、“神”和“厉害”。因为,三峡大坝不是个普通水坝,它堪称人类工程史上的“巅峰之作”。
1994年,随着一声开山炮响,三峡大坝的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此后,在12年间,工人们日夜奋战,将2700万立方米混凝土一点点浇筑,最终筑起了这座高181米、长2335米的 “钢铁巨龙”。
那么,这个费时费力的三峡大坝,究竟有啥用呢?
据报道,这座大坝具备抵御7.5级地震的能力,为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大坝的发电机组持续运行,每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满足大量地区的用电需求。
同时,它还改善了长江航道条件,使万吨级轮船能够从重庆航行至上海,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而且,三峡大坝不仅是重大水利工程,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被评为 “新世界七大奇迹”。
现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演变,三峡大坝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设施,其安全防护体系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所以,在三峡大坝周边,我们已构建了起层次分明、功能完备的防空反导系统。
在远程预警层面,部署有相控阵雷达系统,探测距离达数百公里,可对各类飞行器进行实时监测与精准追踪。
中程防御依托红旗系列地对空导弹系统,具备多目标拦截能力,能有效应对敌方战机、巡航导弹等威胁。
近程防御则由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组成,凭借高射速和高精度,可对突破前两道防线的目标实施末端拦截。
与此同时,歼击机编队按照固定航迹在大坝上空开展常态化巡逻、巡逻周期、飞行高度及战机数量均根据安全形势动态调整,确保空中防御无死角。
针对潜在的敌人入侵威胁,三峡大坝还制定了分级分类的应急预案体系。
预案详细规定了情报研判、指挥调度、兵力部署、火力分配等各环节的具体流程。
当启动应急响应后,防空反导系统将自动进入战斗状态,雷达探测范围扩大至极限,导弹发射单元完成预瞄准备。
巡逻战机编队迅速调整飞行路线,执行战斗巡逻任务。
地面指挥中心同步启动多部门联合指挥机制,整合防空、陆军、公安等力量,实现情报共享与协同作战。
此外,三峡大坝还建立了定期的全流程模拟演练机制。
通过贴近实战的演练场景,检验预案可行性并持续优化,确保在突发状况下,各防御力量能够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可即便我们布局如此多战力,在国际上,还有人对三峡大坝的抗击力提出质疑。
2025年1月,面对美国记者关于攻击三峡后果的提问,金一南将军明确表示已做好全面战争准备。
2005年,朱成虎少将也曾强调,任何对三峡的攻击都将被视为核打击,中国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进行反击。
如果说,三峡大坝以钢筋混凝土铸就陆上防线。
而在广袤无垠的深海之中,“战略核潜艇基地”则是另一道至关重要的护国屏障,也是我国的第二禁区。
深海中的护国屏障
在现代战争体系里,战略核潜艇堪称国家核安全的“最后底牌”。
而战略核潜艇要发挥作用,离不开核潜艇基地的支撑。
这些基地是高度机密的军事禁区,为保障核潜艇的安全,基地构建了天然屏障、电磁干扰与防空反导三重防护体系。
在天然屏障方面,基地大多选址于地形复杂的区域。
例如,一些基地利用岛屿群形成的天然航道,使得核潜艇在进出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开敌方侦察;
还有的基地将洞库,直接修建在山体内部,核潜艇可以驶入坚固的山体洞库中隐蔽。
即使遭遇敌方导弹攻击,厚实的山体也能抵御大部分冲击,极大提升了核潜艇的生存能力。
电磁干扰防护,也是基地对抗现代电子侦察的重要手段。
随着卫星遥感、电子监听等技术的发展,敌方获取军事目标电磁信号的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防止核潜艇的电磁信号被敌方捕捉,基地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
一方面,通过部署电磁干扰设备,向周边空间释放大量干扰信号,这些信号会混淆敌方的侦察设备,使其难以分辨出核潜艇真实的电磁特征。
另一方面,对核潜艇本身进行电磁信号伪装,通过特殊的材料和技术处理,降低核潜艇在停靠和航行时的电磁辐射强度,让敌方的电子侦察设备难以发现其踪迹。
基地防御体系的最后一道坚实防线,是防空反导防护。
在基地周边,从地面到空中构建起了多层次的防空火力网。
地面上,部署有近程防空导弹系统和高射炮,它们可以快速拦截低空突袭的敌方战机和巡航导弹。
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则负责拦截来自中高空的威胁,其射程可达上百公里,能够在敌方目标靠近基地前就进行拦截。
同时,空中还会有战斗机进行常态化巡逻,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巡逻战机能够迅速升空进行查证和驱离。
此外,基地还配备了,先进的雷达监测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周边空域的情况,并根据威胁等级自动调配防空力量,确保基地和核潜艇的绝对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防护措施可不是纸上谈兵,在实战化的警戒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0年的一个深夜,某核潜艇基地的雷达突然捕捉到不明飞行物靠近。
基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天基卫星第一时间锁定目标,空基巡逻机紧急升空,陆基防空系统也进入战斗状态。
各作战单元紧密配合,最终成功拦截可疑目标。
这次事件,充分展现了我国核潜艇基地动态防御体系的高效运作。正是因为有了时刻紧绷的戒备状态,我国核潜艇基地多年来,始终保持“零入侵”的纪录。
三峡大坝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 定海神针”,核潜艇基地则是捍卫国家核安全的“钢铁堡垒”,二者都是不容侵犯的国之重器。
它们承载着亿万国人的安全与希望,见证着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坚实步伐,也向世界宣告:
任何企图挑战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将付出惨痛代价。
参考资料:北方网——三峡大坝能应付核武器 短时间可降到安全水位
网易军事——中国绝密地下核潜艇基地:神秘发射阵地在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