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银行半年考:“放水”没人接,信贷市场遭遇“长热短冷”

0
分享至


2025年上半年已接近尾声,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信贷市场呈现出诸多复杂且值得关注的态势:从整体信贷数据的波动,到居民短期与中长期贷款的分化,再到即将迎来的6月银行特殊节点与“618”购物节对信贷市场的潜在影响,这一系列因素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充满变数的信贷市场图景。

信贷市场分化,长贷稳健、短贷塌陷

2025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从部门来看,住户贷款和企事业单位贷款均在增长,但增速和规模有所不同。企事业单位贷款在一季度表现较为强劲,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79.53亿元,同比增长8.8%,一季度增加8.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余额60.69万亿元,同比增长9.3%,一季度增加2.9万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1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7%,一季度增加5.53万亿元。

对于住户贷款,2025年一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83.88万亿元,同比增长3%,一季度增加1.04万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余额24.97万亿元,同比增长6.5%,一季度增加7965亿元;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消费性贷款余额21.02万亿元,同比增长6.1%,一季度仅增加321亿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住户贷款的增长相对较为缓慢,尤其是消费性贷款的增长乏力,这与居民的消费意愿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

进入5月,信贷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5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信贷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至7.1%。分部门来看,居民、企业贷款分别新增540亿元、5300亿元,同比分别少增217亿元、2100亿元。在居民贷款方面,5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为-208亿元,同比少增451亿元;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为746亿元,同比多增232亿元。这种短期贷款减少、中长期贷款增加的现象,进一步凸显了居民信贷结构的分化。

居民短期贷款持续为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消费动能不足。从宏观层面来看,居民就业、收入等长周期变量未有实质性好转,直接导致消费贷、信用卡增长乏力。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增加,使得他们在消费时更加谨慎,减少了对短期消费贷款的需求。

二是监管下消费贷利率上调降低“内卷”竞争。自4月起商业银行上调信用消费贷产品利率至3%及以上,以减少“内卷”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上行。伴随非房消费贷价格战降温,从“以价换量”向“量价均衡”逐步过渡,消费贷规模增长将更多反映居民实际消费需求。

天风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表示,居民加杠杆意愿有待进一步提振。4月以来随着银行陆续上调消费贷利率至3%,当月住户短期贷款就已出现大幅下滑,一定程度上表明居民对于提前消费仍持偏谨慎的态度,故而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较高的利率使得居民借贷成本增加,对于一些对利率较为敏感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会抑制他们通过短期贷款进行消费的意愿。

三是政策效应减弱。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对居民短期贷款产生影响。截至6月13日,江苏、广东、重庆等地因资金使用完毕等原因暂停国补,虽然各省份随后澄清,例如重庆表示资金耗尽,第二轮补贴筹备中;江苏省表示系统升级,限额管理……但这一举动导致部分原本计划换新的居民推迟或取消消费,预计将对居民短期贷款形成扰动。同时,6月以来多地银行取消车贷“高息高返”政策,使得消费者获得折扣减少,进一步削弱了短期消费意愿。这些政策的调整或结束,使得居民在短期消费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受挫,导致短期贷款需求下降。

反观长贷市场,楼市交易活跃,政策保持宽松。5月,房地产市场交易仍具韧性,估算的一、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录得0.7%,实现正增长,为居民中长贷投放提供支撑。一二线城市楼市交易活跃,部分消费者看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发展,或者有刚性住房需求,选择通过中长期贷款购买房产。此外,房地产政策宽松,如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等政策,降低了居民购房的门槛和成本,刺激了居民的购房需求,进而带动了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长。例如,一些城市为了吸引人才,出台了购房优惠政策,使得部分符合条件的居民加快了购房步伐,增加了中长期贷款的申请量。

除了购房需求外,部分居民可能将中长期贷款用于其他投资或资产配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一些居民认为通过贷款进行投资,如投资商铺、写字楼等商业地产,或者进行一些长期的金融投资,有望获得更高的回报。此外,一些居民可能会利用中长期贷款进行教育、医疗等大额支出,以提升自身或家庭的长期竞争力。这种投资与资产配置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居民中长期贷款的增长。

从风险评估角度看,中长期贷款通常与大额资产购买相关,如房产。购房者一旦选择贷款购房,由于房产的刚需属性以及购房投入的大量资金,他们往往会更有动力按时还款,以避免房产被收回的风险。相比之下,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满足居民日常消费或临时性资金周转需求,消费行为相对较为灵活,还款来源可能更多依赖于居民不稳定的日常收入,如工资收入可能会受到工作变动、行业季节性等因素影响,导致还款稳定性较差。

从抵押物价值角度看,中长期贷款尤其是房贷,房产作为抵押物具有较高的价值且相对稳定。银行在评估贷款风险时,抵押物的价值是重要考量因素。即使借款人出现还款困难,银行通过处置抵押物(房产)有较大概率收回贷款本金和利息,降低损失风险。而短期消费贷款往往不需要抵押物,或者抵押物价值相对较低且难以评估其市场价值的稳定性,如一些耐用消费品作为抵押物,其市场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快速贬值,一旦借款人违约,银行难以通过处置抵押物弥补损失。

从收益与成本角度看,中长期贷款期限较长,银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获取稳定的利息收益。以房贷为例,贷款期限通常为20年甚至30年,银行在这期间持续收取利息,总体利息收入较为可观。相比之下,短期贷款期限较短,一般在1年以内,即使利率可能相对较高,但由于贷款存续时间短,银行获得的利息收益相对有限。

从运营成本角度看,发放一笔贷款需要进行客户信用评估、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一系列流程,这些流程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与贷款金额和期限关系不大。中长期贷款由于金额较大,分摊到每单位贷款金额上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而短期贷款虽然金额可能较小,但同样需要经历完整的贷款流程,导致单位贷款金额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银行六月有水可放,需求端能否接住?

6月对于银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月份,银行要冲刺半年业绩。

在这个节点,银行有强烈的动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完成年初制定的信贷目标。一方面,信贷投放量是银行重要的业绩考核指标之一,上半年信贷投放情况直接关系到银行在行业内的排名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可以增加利息收入,提升盈利能力。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银行需要通过积极的信贷业务来稳定收入来源。

因此,六月也是银行推出利率优惠和特殊政策的时候,为了放完上半年额度、稳定市场,银行也会推出一波利率优惠,甚至某些城商行、农商行会出现“定向放水”的机会。例如农业银行的网捷贷,在3月的公告为年化3.45%起,到了5月的公告改为年化3.2%起,而6月公告显示年化利率为2.85%-3.45%(部分区域利率略高,需以当地政策为准)。

根据公开数据以及业内人士反馈,部分银行上半年的额度还有多余,这为6月信贷投放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为了充分利用这些额度,银行可能会在6月适当放宽信贷政策,降低贷款门槛,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以促进信贷投放。例如,一些银行可能会降低企业贷款的利率,或者减少对个人贷款的附加条件,吸引更多客户申请贷款。

“618”作为一年一度的大型购物节,通常会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进而带动消费贷需求的增长。在购物节期间,各大电商平台和商家会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商品。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利用消费贷购买家电、数码产品等大额消费品,或者用于旅游、餐饮等消费场景。商家也会为了促进销售,也会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分期付款、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进一步推动消费贷需求的上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以往的“618”购物节期间,消费贷申请量会有明显增长,然而据今年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反馈,互联网金融在今年“618”期间收获颇丰,伴随着国补的加入和越来越多年轻消费者的涌入,在平台上贷款消费成了消费者的首选。反观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监管局限了贷款产品的让利力度,因此和平台消费贷相比缺少了竞争力。

然而想要预测上半年的信贷情况,还需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尽管银行有冲刺半年业绩的动力和部分额度剩余,但市场信贷需求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银行信贷投放的难度。企业方面,由于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存在担忧,投资和扩张意愿不强,导致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不旺盛。由于关税前景迷茫,一些制造业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这会导致他们推迟或取消原本的投资计划,从而减少在银行贷款的申请。

居民方面,消费信心不足和购房观望情绪浓厚,也使得居民贷款需求难以有效提升。如前所述,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持续为负,中长期贷款主要依赖房地产市场,而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这都给银行信贷投放带来了困难。

二是风险控制压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信用风险有所上升,从不少银行的一季报就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底出现了增长,因此银行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总体来看,2025年以来信贷市场呈现出复杂的态势——居民短贷与长贷的分化。长贷相对好做的原因是6月银行特殊节点以及“618”对信贷的影响,这些都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信贷市场的特点和挑战。市场预测6月新增贷款约1.5万亿元,环比5月(6200亿元)显著增长,主要受银行季末冲量、前期降准降息政策落地以及“618”消费刺激等因素驱动。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向笔者反馈,“虽然相比于5月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是较去年同比大概率是下降的,主要源于需求端的缺失,优质贷款客户少,银行争抢着要,中等品质的客户出现断层,而更多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品质处于中下评级,因此银行也不敢轻易放贷,从而出现了有“水”却放不去的情况。”(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编辑|蔡鹏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特朗普出访行程公布,专机将飞往中国家门口,访华已是水到渠成?

特朗普出访行程公布,专机将飞往中国家门口,访华已是水到渠成?

通文知史
2025-07-18 19:00:03
31岁陆文涛国外溺亡!发表过100多页论文,学费全免每月补贴3000

31岁陆文涛国外溺亡!发表过100多页论文,学费全免每月补贴3000

裕丰娱间说
2025-07-18 10:24:53
我不想死!游客在米兰被割喉,血流满身绝望哭喊,原因结果曝光

我不想死!游客在米兰被割喉,血流满身绝望哭喊,原因结果曝光

鋭娱之乐
2025-07-19 01:55:03
宗馥莉更换广告牌:水就是水,让水回归纯净,网友称:在宣示主权

宗馥莉更换广告牌:水就是水,让水回归纯净,网友称:在宣示主权

丫头舫
2025-07-19 14:58:20
比自来水发臭更危险的,是补偿5吨水的傲慢与敷衍

比自来水发臭更危险的,是补偿5吨水的傲慢与敷衍

基本常识
2025-07-18 23:31:36
减持5484亿美债,中方开始囤粮囤油,比尔盖茨预言成真

减持5484亿美债,中方开始囤粮囤油,比尔盖茨预言成真

智观科技
2025-07-19 10:50:10
安徽卡车司机带16岁儿子出车,在四川高速上出事故双双遇难,社区:不敢告知家中老人

安徽卡车司机带16岁儿子出车,在四川高速上出事故双双遇难,社区:不敢告知家中老人

极目新闻
2025-07-19 19:25:43
宗庆后澳洲旅游照曝光,一家点4个菜,儿子宗继盛三级运动员水平

宗庆后澳洲旅游照曝光,一家点4个菜,儿子宗继盛三级运动员水平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07-18 08:31:56
官方通报自来水异味原因 多篇论文显示藻类确可造成水体嗅味,并出现沼泽或化粪池味

官方通报自来水异味原因 多篇论文显示藻类确可造成水体嗅味,并出现沼泽或化粪池味

红星新闻
2025-07-19 17:47:14
台风“韦帕”最新路径公布,可能多次登陆!84个预警生效中

台风“韦帕”最新路径公布,可能多次登陆!84个预警生效中

南方都市报
2025-07-19 20:15:07
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重庆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中央第二巡视组巡视重庆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极目新闻
2025-07-19 18:55:38
不给歼20就放弃歼-35?中方态度坚定,没有商量余地

不给歼20就放弃歼-35?中方态度坚定,没有商量余地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7-18 10:41:40
惊悚黑匣子录音曝光:印度航空171号班机坠毁前,机长行为引发强烈关注

惊悚黑匣子录音曝光:印度航空171号班机坠毁前,机长行为引发强烈关注

华人生活网
2025-07-19 01:29:38
男孩被塞后备箱后续!亲妈曝光与前公公聊天记录,毁三观

男孩被塞后备箱后续!亲妈曝光与前公公聊天记录,毁三观

魔都姐姐杂谈
2025-07-19 11:41:24
19岁高考生讲述被骗缅甸经历:通过招聘软件求职,有人称当主播挣大钱

19岁高考生讲述被骗缅甸经历:通过招聘软件求职,有人称当主播挣大钱

极目新闻
2025-07-19 14:20:09
杭州自来水发臭小区居民称收到水质检测报告:“臭和味”项目显示为“符合”

杭州自来水发臭小区居民称收到水质检测报告:“臭和味”项目显示为“符合”

红星新闻
2025-07-18 20:51:18
此时此刻,杭州全城都在抬头看!

此时此刻,杭州全城都在抬头看!

鲁中晨报
2025-07-19 19:24:17
演唱会偷情被6万人抓奸!美国版"野鸳鸯"身份被扒,正宫连夜离婚

演唱会偷情被6万人抓奸!美国版"野鸳鸯"身份被扒,正宫连夜离婚

乌娱子酱
2025-07-18 21:03:14
被骗至缅甸失联半个月的19岁高考生已找到,正准备回国事宜,父母已赶至云南

被骗至缅甸失联半个月的19岁高考生已找到,正准备回国事宜,父母已赶至云南

极目新闻
2025-07-19 12:26:57
广东名嘴陈扬:54岁离开广州台,失业多年,年过70的他复出做网红

广东名嘴陈扬:54岁离开广州台,失业多年,年过70的他复出做网红

睡什么起来嗨
2025-07-19 14:43:32
2025-07-19 20:43:00
钛媒体APP incentive-icons
钛媒体APP
独立财经科技媒体
121075文章数 86082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娃哈哈争产大战:杜建英的进击

头条要闻

缅甸园区老板送回19岁高考生:你前途光明 不该留在这

头条要闻

缅甸园区老板送回19岁高考生:你前途光明 不该留在这

体育要闻

韦德:杨瀚森让我想起王治郅 打球都非常聪明

娱乐要闻

肖战微博改名:去掉X玖少年团头衔

科技要闻

工信部等约谈17家车企巨头,竞争划新红线

汽车要闻

中汽中心新能源检验中心焕新发布"汽车行车控制安全技术验证VCTA"

态度原创

亲子
健康
时尚
家居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宝宝拍照不配合?让废片秒变大片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学会这10个小技巧,养成女人的高级感

家居要闻

简构智居 现代功能美学

军事要闻

特朗普:印巴冲突期间有5架战机被击落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