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经理,公司决定和您解除劳动合同。"
"什么?我在这工作了十五年!"人事总监刘雅的话如晴天霹雳,李明华感觉脑袋嗡嗡作响。
"这是最终决定,补偿金5万,今天就可以办手续。"刘雅推了推眼镜,语气冰冷得像机器人。
李明华的手微微颤抖,紧握着手机。会议室里的空调呼呼作响,但他却感到浑身发冷。十五年的忠诚,无数个加班到深夜的日子,为公司开拓市场流下的汗水,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
"好,很好。"他缓缓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嘴角浮现一丝冷笑,眼神中闪过一道寒光,"有些账,是该好好算一算了。"
"李经理,希望您能理解公司的决定..."刘雅试图缓和气氛。
"理解?"李明华转身走向门口,回头看了一眼这个冷漠的女人,"放心,我会让所有人都'理解'的。"
HR经理看着李明华离去的背影,那坚定的步伐中透着一种决绝。
01
李明华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夕阳从百叶窗的缝隙中洒进来,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张冰冷的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静静躺在那里,白纸黑字格外刺眼。
2008年7月15日,他还记得这个日期。刚从大学毕业的他,怀着满腔热血走进了这家名为"康盛消费品有限公司"的写字楼。那时候公司还只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主要代理进口食品和日用品。
"小李,好好干,公司就是你的家。"当时的老总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十五年来,他真的把这里当成了家。从基层业务员做起,跑客户、拓市场、熬夜写方案,一步步爬到市场经理的位置。华东三省的销售网络,几乎都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年销售额从最初的2000万,做到了现在的8个亿。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想跟你说说学校的事。"昨晚女儿李雨欣还在电话里撒娇。
孩子刚上高中,正是青春期最需要父亲陪伴的时候。可他总是忙于工作,一年到头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学费生活费一年要十几万,这在他们这样的三线城市已经是不小的开支。
"华子,妈妈的血压又高了,你什么时候回来看看?"年迈的父母身体越来越差,每月的医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房贷还有八年才能还清,每月1万2的还款额。车贷还有两年,每月4000块。
46岁的中年男人,正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车贷,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肩膀上。
"李经理,人事谈话。"秘书小王站在门口,神情复杂地看着他。小王跟了他三年,是个勤快的姑娘。此刻她的眼中满含同情,但又不敢多说什么。
"知道了。"李明华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向会议室。
走廊里的同事们纷纷侧目,窃窃私语。消息传播得很快,整个市场部都知道要有人被裁了。
会议室里,人事总监刘雅坐在长桌的一端,面前摆着厚厚的文件夹。她是去年从外企挖来的,一副职业女强人的精明干练模样,但缺少人情味。
"李明华,坐吧。"她没有抬头,继续翻看着手中的文件,"公司进行业务调整,市场部要精简人员。"
"我的业绩一直很好,去年华东区销售额增长了15%,今年上半年也完成了既定目标。"李明华试图为自己争取,声音中带着不甘。
"这不是业绩问题。"刘雅终于抬起头,目光冷淡如冰,"你的年龄、薪资成本、未来发展潜力...这些都是公司考虑的因素。"
年龄。这两个字如同尖刀扎在李明华心上。46岁,在职场上确实开始变得尴尬。年轻人有冲劲有活力,薪资要求低;年纪大的有资历有经验,但成本高昂。他正好卡在最尴尬的位置。
"按照劳动法,公司应该给我什么补偿?"李明华努力保持冷静。
"工作十五年,按照法定标准,N+1的模式,补偿金是5万元。"刘雅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已经是按照最新的劳动法规定计算的。"
"5万?"李明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声音突然提高了八度,"我十五年的青春,为公司创造了几十亿的价值,就值5万块钱?"
"请控制情绪。"刘雅皱了皱眉,"补偿标准是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计算的,没有商量余地。如果有异议,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李明华的拳头紧握,指节发白。他想起了那些为了签下大客户,在酒桌上拼酒拼到胃出血的夜晚;想起了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4小时的疯狂;想起了无数次为了维护公司利益,与供应商据理力争的激烈谈判。
"我需要考虑一下。"李明华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心中的怒火。
"没什么好考虑的。"刘雅合上文件夹,动作干脆利落,"公司决定已经下达,今天下午5点前办完手续,财务会把钱打到你账上。保险、公积金等手续也会一并处理。"
"为什么是我?"李明华最后问了一句。
刘雅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李明华,公司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团队配置。"
李明华缓缓站起身,看着这个曾经熟悉的办公环境。透明的玻璃墙,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墙上挂着公司的愿景和价值观标语。
走廊里同事们投来同情的目光,但没有人敢多说什么。在这个残酷的职场里,自保才是第一要务。
办公桌已经被IT部门的人清空了,十五年的工作痕迹被装进了两个普通的纸箱子。工牌、电脑、手机、文件...这些陪伴他多年的物品,现在都要上交。
"华哥,真的很舍不得你。"小王偷偷走过来,眼圈有些红,"你是我见过最负责任的领导。"
"好好工作,照顾好自己。"李明华拍了拍她的肩膀,"职场如战场,要学会保护自己。"
下午5点整,李明华提着两个纸箱子走出了公司大门。保安大叔还是那么客气地跟他打招呼,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面。
站在马路边,看着车水马龙的城市夜景,李明华忽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这座城市他生活了十五年,这家公司他奉献了最好的青春年华,但现在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
02
晚上7点,李明华回到家中。这是一套120平的三居室,位于市中心的一个高档小区。当年为了买这套房子,他几乎掏空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房贷。
"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妻子张怡从厨房走出来,围着碎花围裙,手里还拿着锅铲。她比李明华小两岁,是一名小学老师,温柔贤惠,十几年来一直默默支持着他的事业。
"被辞了。"李明华瘫坐在沙发上,声音疲惫得像泄了气的皮球。
张怡手中的锅铲"啪"地一声掉在地上,溅起几滴菜汁。她愣愣地看着丈夫,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怎么可能?你在公司这么多年,业绩一直很好..."张怡的声音有些颤抖。
"5万块钱,十五年就值5万块钱。"李明华苦笑着摇头,眼中满是讽刺,"按照劳动法的最低标准给的。"
张怡缓缓坐到他身边,伸手轻抚着他的肩膀:"没关系,咱们慢慢找工作,以你的能力和经验,总会有公司要的。"
"46岁了,哪有那么容易。"李明华摇头,"现在的公司都喜欢年轻人,我们这种中年人,成本高、要求多,谁愿意要?"
"那我们就省着点花,我的工资虽然不高,但维持基本生活还是可以的。"张怡眼圈红了,但努力保持着乐观,"大不了卖掉这套房子,换个小一点的。"
李明华看着妻子坚强的笑容,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女人跟了他十八年,从来没有抱怨过什么。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她也始终站在他身边。
"雨欣的学费怎么办?她明年就要高考了。"李明华想起女儿,心中更加沉重。
"我们想办法,实在不行就贷款。"张怡握住他的手,"孩子的教育不能耽误。"
晚饭时间,李明华几乎没有胃口。张怡做了他平时最爱吃的红烧肉,但他只是机械地扒拉着米饭。
"爸爸,你怎么了?看起来不太高兴。"女儿李雨欣刚从学校回来,背着沉重的书包。她很聪明,成绩一直在年级前十,是李明华最大的骄傲。
"没事,爸爸只是有点累。"李明华勉强挤出一个笑容,"你专心学习就好,其他的不用担心。"
"爸爸,我听同学说现在找工作很难,你要不要考虑自己创业?"雨欣天真地建议,"我可以帮你在网上查资料。"
李明华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个孩子从小就懂事,从来不给家里添麻烦。
"好,爸爸会考虑的。"他伸手摸了摸女儿的头,"你先去做作业,爸爸陪你。"
晚上9点,女儿去房间做作业了,张怡在厨房收拾碗筷。李明华独自坐在客厅里,电视开着,但他完全没有心思看。
他想起了很多往事。
想起了刚入职时的意气风发。那时候他年轻气盛,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定能在这个公司干出一番事业。
想起了第一次拿到业绩冠军时的激动。那是入职第三年,他开发了一个大客户,为公司带来了500万的订单。当时的总经理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表扬了他,还给了1万块的奖金。
想起了无数次加班到深夜的身影。为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他可以连续一个月每天工作到凌晨2点。有时候累得在办公室沙发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又继续工作。
想起了那些为了维护公司利益而得罪客户、供应商的时刻。有多少次,他明明知道公司的要求不合理,但还是硬着头皮去执行。
凭什么?
凭什么他要为公司的利益全力以赴,最后却被一脚踢开?
凭什么他十五年的忠诚和付出,只值5万块钱的打发?
凭什么那些高高在上的管理层可以随意决定他的命运,而他只能默默承受?
越想越愤怒,越想越不甘。
晚上11点,张怡已经睡了,李明华坐在书房里,打开了电脑。
他看了看求职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市场经理的岗位不少,但大多数都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少数几个没有年龄限制的,要么薪资很低,要么要求很苛刻。
46岁重新找工作,确实不容易。
李明华关掉电脑,拿起手机。微信里有很多未读消息,大都是同事朋友的关心和问候。消息传播得很快,整个行业圈子都知道他被辞退的事了。
03
深夜12点,李明华还是睡不着。
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安静的小区。路灯昏黄,偶尔有几辆车经过,发出轻微的引擎声。
手机放在床头柜上,屏幕偶尔亮起,显示有新的微信消息。
"华哥,听说你被辞了?怎么回事?"这是以前的老同事张强发来的。
"李哥,公司太过分了,十五年说辞就辞。"这是市场部的小刘。
"明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这是多年的客户朋友。
李明华一一回复着这些关心的消息,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至少,还有人关心他,记得他的好。
凌晨1点,他收到了一条特别的消息。
发件人是"陈明",他的前同事,去年离职去了一家竞争对手公司。
"华哥,听说你的事了。方便聊聊吗?"
李明华想了想,拨通了陈明的电话。
"华哥,这么晚打扰你了。"陈明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激动,"刚听朋友说你被辞的事,我实在忍不住想给你打个电话。"
"明子,怎么还没睡?"
"睡不着。华哥,说实话,我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陈明压低了声音,"你还记得去年我为什么离职吗?"
李明华记得。陈明是因为不满公司的管理方式,主动提出离职的。当时他们还私下聊过,陈明说公司的一些管理制度让他很不舒服。
"你是说...管理层的问题?"
"不只是管理问题。华哥,你在公司待了这么多年,应该比我更了解内部的情况。"陈明停顿了一下,"现在他们辞退你,可能就是觉得老员工不好管理。"
李明华心中一震。陈明说得没错,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确实更倾向于年轻化的团队。
"明子,你现在在新公司怎么样?"
"挺好的,薪资比原来高了30%,工作压力也小很多。"陈明笑了笑,"华哥,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次被辞,说不定是好事。"
"46岁了,哪有那么容易。"
"华哥,你别妄自菲薄。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你的能力。"陈明认真地说,"而且,现在有很多投资机构、咨询公司都需要有实战经验的专家。你这样的人才,到哪里都抢手。"
挂断电话后,李明华陷入了沉思。
陈明的话给了他一些启发。也许,离开这家公司确实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二天早上,李明华很早就醒了。张怡已经去上班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他坐在餐桌前,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思考着未来的路。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李经理,我是小王。"是昨天那个秘书,声音听起来很紧张,"刘总让我给您打个电话..."
"什么事?"李明华放下咖啡杯。
"昨天的事情,刘总说可能处理得有些急躁了。"小王小心翼翼地说,"她想跟您当面谈谈,看看能不能妥善解决。"
"妥善解决?"李明华冷笑,"昨天不是说没有商量余地吗?"
"李经理,您也知道,人事部门有时候执行政策比较死板。"小王努力缓和气氛,"刘总的意思是,也许补偿标准可以再商量商量。"
李明华沉默了几秒钟。
昨天还是铁板一块,今天就想商量了?
看来他们也开始担心了。
"告诉刘总,我会考虑的。"李明华没有一口拒绝,"但是,有些事情需要时间。"
挂断电话后,李明华思考着公司突然改变态度的原因。
作为市场经理,他确实掌握着公司的核心销售数据和客户资源。这些信息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得,对公司来说确实是个损失。
也许,这就是公司开始担心的原因。
上午10点,李明华收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李明华吗?我是《财经周刊》的王记者。"
李明华愣了一下。王记者他认识,是这个行业的知名财经记者,专门报道企业管理和行业发展的新闻。他们之前在一些行业活动上见过面,有过简单的交流。
"王记者,您好。什么事?"
"听说你从康盛公司离职了?"王记者的声音很友善,"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中年员工职场困境的专题报道,想跟你聊聊,方便吗?"
李明华心中一动。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许能引起社会对中年员工就业问题的关注。
"可以,不过我现在不太方便在电话里说太多。"
"理解。下午有时间吗?我们见面聊。"
"好的。"
下午2点,李明华来到了市中心的一家咖啡厅。王记者已经到了,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戴着眼镜,看起来很儒雅。
"李总,很高兴见到你。"王记者站起来握手,"听说你离开康盛了?"
"是的,昨天刚办完手续。"李明华坐下,要了杯美式咖啡。
"我做财经报道很多年了,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王记者开门见山,"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进行人员优化,中年员工往往是最容易受冲击的群体。"
"确实如此。"李明华点头,"年龄成了我们最大的劣势。"
"你在康盛工作了这么多年,对公司的发展应该很了解吧?"王记者继续问,"比如,公司的管理模式、发展战略等等?"
李明华谨慎地回答:"我主要负责市场这一块,对整体战略了解不是很深入。"
"我听说康盛最近发展很快,业绩增长也很亮眼。"王记者若有所思,"作为市场经理,你应该对这些数据很了解吧?"
"市场数据确实不错,但具体的情况涉及公司机密,我不太方便透露。"
"当然,我理解。"王记者笑了笑,"我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像你这样有经验的员工被辞退,对公司来说是不是也是一种损失?"
"这个问题你应该问公司高层。"李明华苦笑,"在他们眼里,也许我这样的老员工已经没有价值了。"
聊了一个小时,王记者并没有问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李明华也感觉到,这个记者似乎对他掌握的市场数据很感兴趣,但他没有深入这个话题。
"李总,如果有什么想法,随时可以联系我。"王记者拿出一张名片,"我们的报道会客观公正,也会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回到家后,李明华坐在书房里,看着那张名片,心情复杂。
如果他选择接受采访,详细讲述自己的遭遇,确实可能引起社会关注,对改善中年员工就业环境有积极意义。
晚上,张怡和女儿都睡了。
李明华独自坐在客厅里,电视开着,但他的注意力完全不在上面。
他想起了很多事情。
想起了刚入职时的誓言,要为公司奉献一生。
想起了那些加班加点的日子,为了公司的业绩拼尽全力。
想起了无数次在客户面前维护公司形象,即使有时候心里并不认同公司的做法。
也想起了昨天HR冷漠的嘴脸,想起了5万块钱的"慷慨"补偿,想起了十五年忠诚换来的无情抛弃。
深夜23点30分,李明华打开手机微信,点击了朋友圈。
李明华看着手机屏幕上刚编辑好的文字,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方。
十五年的职场生涯,从青涩的业务员到经验丰富的市场经理,所有的回忆在这一刻如潮水般涌来。
5万块钱的补偿,就像是对他整个职业生涯的嘲讽。
时针指向23点30分,李明华深吸一口气,点击了发送键。
朋友圈瞬间发布。
此刻的李明华并不知道,明天上午,当董事长习惯性地打开手机时,看到的内容会让他手中的咖啡杯直接摔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