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墙怎么这么厚?”女儿张晓宇用手摸着客厅北侧的墙壁,疑惑地问道。
验房师拿着卷尺反复测量后,脸色越来越难看:“张先生,您这房子有问题,面积对不上。”
张志远当时还以为是测量误差,直到发现那6平米竟然藏在墙里...
![]()
01
回想起那天的经历,张志远至今还觉得后怕。
那是去年十月的一个周末,张志远带着妻子何美珍和女儿张晓宇去春城市翠湖名苑收房。
这套128平米的三居室花了他们350万,几乎掏空了家底,但想到一家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新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张志远今年45岁,在建筑设计院工作了15年,对房屋结构多少有些了解。收房这种事情,他向来很谨慎,专门请了朋友介绍的验房师李师傅一起去。
“张工,您这眼光不错,这个小区品质确实可以。”李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干验房这行十几年了,经验很丰富。
他们一进门,何美珍就兴奋地四处查看:“志远,这装修真不错,省了我们不少事。”
张晓宇也很开心,拉着妈妈到处看:“妈,这个房间做我的卧室怎么样?”
“行,等搬进来你想怎么布置都行。”何美珍摸着女儿的头,满脸笑容。
张志远虽然也很高兴,但还是提醒她们:“别光顾着看装修,先让李师傅检查一下房屋质量。”
李师傅已经开始工作了,拿出各种专业工具测量房间尺寸。他从客厅开始,卷尺拉得很仔细,每个角落都不放过。
“张工,您这户型图给我看看。”李师傅测量完客厅后,对比着图纸皱起了眉头。
张志远把开发商提供的户型图递给他,心里有些不安:“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李师傅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重新测量了一遍客厅的长宽。测完后,他拿出计算器按了几下,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张工,有个情况需要跟您说一下。”李师傅放下卷尺,神情凝重。
“什么情况?”张志远心里咯噔一下。
“您这房子的实际面积和房产证不符。”李师傅指着客厅说,“按照房产证,这套房子应该是128平米,但我刚才测量的结果只有122平米。”
“什么?少了6平米?”何美珍听到这话,赶紧走了过来,“李师傅,您是不是算错了?”
李师傅摇摇头:“我已经测量了两遍,结果都一样。而且这6平米的差距不小,绝对不是测量误差。”
张志远作为搞建筑的,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6平米按照当时的房价,少说也得十几万。
“李师傅,这6平米到底去哪里了?”张志远努力保持冷静,但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李师傅指着客厅北侧的那面墙:“问题应该就出在这里。”
张志远仔细看了看那面墙,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异常,就是普通的承重墙。
“这面墙有什么问题?”张晓宇也凑过来问。
“问题很大。”李师傅拿出卷尺,“正常的内墙厚度不会超过25厘米,但这面墙我测量了一下,厚度接近60厘米。”
“60厘米?这么厚?”张志远也觉得不对劲了。
做了十几年建筑设计,他确实很少见到这么厚的内墙。即使是承重墙,也不需要这个厚度。
“会不会是为了隔音特意加厚的?”何美珍试图找个合理的解释。
李师傅摇头:“就算是为了隔音,也不会加厚到这个程度。而且如果真是这样,开发商应该在售房时说明,面积计算也应该扣除这部分。”
![]()
张志远陷入了沉思。当年买房的时候,售楼小姐明确说过这套房子的使用面积是128平米。如果实际只有122平米,那他们岂不是被坑了?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何美珍担心地问。
“我建议先联系开发商,问问这面墙为什么这么厚。”李师傅提议,“如果开发商不能给出合理解释,您可以考虑维权。”
张志远觉得这个建议很合理,但心里总有种不祥的预感。
回到家后,张志远立刻拨通了开发商的客服电话。
“您好,春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客服的声音很甜美。
“你好,我是翠湖名苑17栋2单元1502的业主张志远,我想咨询一个问题。”
张志远把验房时发现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客服听完后说需要查一下当年的建筑图纸。
“张先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需要找相关部门核实一下,三个工作日内给您回复。”
等了三天,开发商终于来电话了。
“张先生,我们查过了建筑图纸,您反映的那面墙确实比标准厚度要厚一些。”客服的语气有些小心翼翼。
“为什么会这样?”张志远直接问道。
“是这样的,当年设计时那里原本有一个设备井,用来走各种管道。后来施工过程中,物业公司觉得设备井影响美观,要求取消,但墙体厚度没有调整。”
这个解释听起来有些道理,但张志远总觉得哪里不对。
“那为什么房产证上的面积没有相应调整?”张志远追问道。
“这个...当时可能是疏忽了。”客服的语气更加不确定了,“不过您放心,这个厚度不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和安全。”
“不影响使用?我们可是按128平米的价格买的房子!”张志远有些生气了。
“张先生您别着急,我们再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过几天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又过了几天,开发商的回复更加模糊。
“张先生,关于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内部讨论了一下。确实存在设计变更的情况,但具体的技术细节比较复杂。”
“什么意思?”张志远感觉他们在敷衍自己。
“如果您实在介意这个问题,建议可以考虑局部改造一下那面墙。根据我们的图纸,墙体内部有一部分不是承重结构,可以适当拆除。”
“拆除?”张志远愣了一下,“那不是承重墙吗?”
“是承重墙,但只是部分承重。您如果要改造,建议找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评估一下。”
挂断电话后,张志远把情况告诉了何美珍和张晓宇。
“爸,我觉得开发商在骗我们。”张晓宇直接说道,“如果真的只是设计变更,为什么不早说?”
何美珍也有些担心:“志远,这事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张志远心里也是这么想的。6平米十几万的差价,不是小数目。
“我决定找专业人士再看看。”张志远下定决心,“不管怎么样,都要搞清楚那6平米到底去哪里了。”
接下来几天,张志远联系了三家不同的验房公司,请他们重新测量。结果都一样,实际使用面积确实比房产证少了6平米。
“张先生,从我们的经验来看,这面墙确实有问题。”第二家验房公司的师傅说得更直接,“正常的承重墙绝对不会这么厚。”
![]()
第三家公司的技术员更是直言不讳:“这种情况我们以前也遇到过,通常是开发商为了多卖钱,把原本的公共空间封闭了。”
“公共空间?”张志远追问道。
“可能是管道井,也可能是设备间,甚至可能是走廊的一部分。总之肯定有猫腻。”
这些话让张志远更加确信,那面墙后面一定藏着什么秘密。
为了慎重起见,张志远决定找一个权威的结构工程师来鉴定。
通过朋友介绍,张志远联系了市里有名的结构专家陈工程师。陈工有三十年的建筑经验,在业内很有威望。
“张先生,我先实地看看再说。”陈工在电话里很谨慎。
约定的那天,陈工带着各种专业设备来到张志远家。他仔细检查了那面墙,用小锤子敲击,用专业的探测仪扫描。
“张先生,这面墙确实有问题。”陈工检查完后,神情严肃。
“什么问题?”张志远、何美珍和张晓宇都围了过来。
“从探测结果来看,这面墙内部是空的,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空的。”陈工指着探测仪上的图像说。
这个结论让他们都震惊了。
“空的?那里面是什么?”何美珍紧张地问。
“这就不清楚了。可能是原本的房间,也可能是其他空间。”陈工说,“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绝对不是正常的承重墙结构。”
张志远深吸了一口气,问出了心里最关心的问题:“陈工,如果要开洞查看,会不会影响房屋安全?”
陈工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房屋的整体结构,测量了其他承重墙的位置和厚度。
“从整体结构来看,这面墙虽然是承重墙,但不是主要的承重结构。”陈工沉吟了一下,“如果只是开个小洞探查,应该不会影响安全。但建议先开一个观察孔,确认内部情况后再决定下一步。”
何美珍听到这话,脸色有些苍白:“志远,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
“妈,我觉得爸说得对。”张晓宇反而支持父亲,“6平米十几万呢,这不是小钱。而且万一里面真的有什么,我们不查清楚怎么行?”
张志远也是这么想的。花了350万买的房子,莫名其妙少了6平米,这个亏不能白吃。
“美珍,我知道你担心安全问题。”张志远握着妻子的手,“但陈工都说了,开个小洞不会有问题。而且我们有权知道自己买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情况。”
何美珍看着丈夫坚决的表情,最终点了点头:“那好吧,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陈工给张志远推荐了一个专业的拆除工人:“这个小刘我认识,技术很好,做事也细心。”
张志远立刻联系了小刘,约定第二天上午来开洞查看。
那天晚上,张志远一家三口都有些紧张和兴奋。
“明天就能知道那6平米的秘密了。”张晓宇显得很期待。
“希望别出什么问题。”何美珍还是有些担心。
张志远安慰她:“能出什么问题?最多就是个封闭的设备间。”
![]()
但说这话的时候,张志远心里其实也没底。
第二天上午九点,小刘准时到了。他是个三十多岁的师傅,看起来很专业,带了全套的工具。
“张先生,我们先在墙上开一个30厘米见方的观察孔,看看里面的情况。”小刘说。
“好,就按你说的做。”张志远点头同意。
小刘选择了墙面中间偏上的位置,开始用电锤作业。随着电锤的轰鸣声,墙面的涂料和腻子层被一点点剥落。
很快,小刘就钻透了外层的装饰层。
“张先生,这里确实是空的!”小刘兴奋地说。
张志远赶紧凑过去看,透过小洞,里面确实是黑洞洞的空间。
“里面有多大?”何美珍也围了过来。
小刘用手电筒往里面照了照:“看起来空间还不小,应该就是您说的那6平米。”
这个发现让他们都很激动,看来那6平米的差距真的有了着落。
“继续扩大洞口,我要进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张志远迫不及待地说。
小刘继续作业,很快就开出了一个60厘米见方的洞口,刚好够一个人钻进去。
张志远拿着强力手电筒,小心地把头伸进洞里观察。
里面确实是一个密封的空间,看起来比想象中要大。地面铺着地砖,墙面刷着乳胶漆,完全不像是设备间。
“这里面好像是个房间。”张志远对外面的人说。
“房间?什么样的房间?”何美珍好奇地问。
“你们让开,我要进去仔细看看。”
张志远身材不算胖,勉强能从洞口钻进去。进入这个神秘空间后,他真的被震惊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设备间,而是一个布局完整的小房间。
房间大约6平米左右,高度和外面一样,是正常的2.8米层高。更让张志远惊讶的是,这个房间的装修很完善,不仅有地砖和乳胶漆,还有简易的卫生间和小厨房设施。
在房间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洗手池和马桶,虽然简陋但功能齐全。另一角放着一个双头电磁炉和小冰箱,还有简单的橱柜。
剩下的空间摆着一张折叠床和一个小桌子,桌子上还放着一些生活用品。
最让张志远不安的是,这些东西看起来都不像是废弃的,而是有人在正常使用。
电磁炉是新的,冰箱还在运转,小桌子上的水杯里还有半杯水。
“这里有人住过?”张志远心里一阵发毛。
他打开冰箱查看,里面有蔬菜、牛奶、鸡蛋,还有一些熟食。从保质期来看,这些食物都很新鲜,最近的保质期就是下个月。
“这不可能啊!”张志远感到头皮发麻。
这套房子从交房到现在只有一个月,他们是第一任业主,怎么可能有人在这里生活?
张志远继续检查房间的其他地方,在床头的小柜子里发现了更多令人震惊的东西。
几套换洗衣物,有男装、女装,还有童装。款式都很新,而且尺码不同,明显是一家三口的。
在柜子的抽屉里,张志远发现了一些个人用品:洗漱用品、化妆品、药品,甚至还有一些孩子的玩具。
最让张志远震惊的是,在抽屉最底层,他找到了三张身份证。
张志远拿起身份证仔细查看,瞬间感到一阵眩晕。
身份证上的地址,竟然就是他们这套房子的地址:春城市翠湖名苑17栋2单元1502室。
主人分别叫王建华、刘秀芳、王小雨,从照片看是一家三口。男的四十岁左右,女的三十多岁,孩子大概十岁。
更恐怖的是,这些身份证的签发日期都是最近两年的,也就是说,他们确实在这个地址居住。
“这怎么可能?”张志远手里拿着身份证,整个人都在发抖。
他们明明是这套房子的合法业主,怎么会有其他人的身份证登记在这个地址?
而且从身份证的新旧程度来看,这些证件绝对是真的,不可能是伪造的。
就在张志远困惑不解的时候,他在床头又发现了一部手机。
手机还有电,张志远尝试开机,屏幕亮了起来。壁纸是一张全家福,正是身份证上的那一家三口。
张志远试着解锁手机,输入了几个常见的密码,竟然真的打开了。
手机里的内容更加令人毛骨悚然。
照片库里有大量的生活照,背景都是这套房子的各个房间。但奇怪的是,照片中的装修风格和他们现在看到的完全不同。
现在的客厅是现代简约风格,照片中却是中式装修。现在的卧室是米色调,照片中是粉色的。
从照片的时间戳来看,最新的一张竟然是上个星期拍的。
“这不可能!”张志远感到彻底混乱了。
上个星期他们还在办交房手续,这套房子根本没有人居住过,怎么可能有人在这里拍照?
张志远继续查看手机里的其他内容,发现了更多令人不安的信息。
微信聊天记录显示,这个手机的主人确实是王建华,他经常和一个备注为“房东老李”的人联系。
最近的几条聊天记录让张志远看得心惊肉跳:
“老李,新业主今天来收房了,看起来不太好糊弄。”
“小王你们注意点,最近先别出声。”
“知道了,我们会小心的。不过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再等等看,实在不行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看到这些聊天记录,张志远彻底明白了。
这一家人不是什么意外住进来的,他们是被人安排住在这里的。而且他们一直在监视着张志远一家的动向。
更可怕的是,最新的一条消息是昨天发的:
“老李,他们明天要砸墙了,我们该怎么办?”
张志远拿着手机的手在颤抖。昨天他们确实讨论了砸墙的事情,而且只有他们一家人知道。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些人一直在监听他们的谈话!
张志远急忙在房间里寻找,很快就在天花板的角落发现了一个小型的监听设备。
设备很隐蔽,如果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
张志远继续搜查,又在几个位置发现了类似的设备。其中一个竟然是摄像头,正对着外面的客厅方向。
![]()
这意味着,他们这一个月来在客厅的一举一动,都被这些人看在眼里。
想到这里,张志远感到一阵恶心和愤怒。
他们花350万买的房子,竟然被人装了监控设备,他们的隐私完全暴露在陌生人面前。
张志远急忙从房间里爬出来,脸色苍白地对外面的人说:“快,快报警!”
“志远,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何美珍看到丈夫的表情,立刻紧张起来。
“里面有人住,而且一直在监视我们!”张志远抓着妻子的手,声音都在颤抖。
“什么?”何美珍和张晓宇都被吓到了。
张志远把在房间里看到的情况简单说了一遍,三人听后都感到震惊和恐惧。
“这些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要住在我们家的墙里?”张晓宇害怕地问道。
“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张志远说着就要拿手机报警。
就在这时,张志远的手机突然响了。
来电显示是一个陌生号码,张志远犹豫了一下还是接通了。
“请问您是张志远先生吗?”
“是的,您是?”张志远警觉地问道。
“我是王建华,我想我们需要见面谈一谈。”
听到这个名字,张志远瞬间明白了一切。
王建华,就是身份证上的那个人,就是一直住在他们墙里的那个人。
“你在哪里?你为什么要住在我们家里?”张志远愤怒地质问道。
“张先生,别拆了,我马上就过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