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天空呈现出阴沉的灰色,小区内警笛声刺破宁静。在25层高楼的楼下,三具遗体躺在血泊中,怀中的婴儿还紧紧依偎着母亲。
李诚的办公桌上,31页遗书被泪水浸湿,字迹却依然清晰:"我们本该在世界顶端,却坠入无尽深渊。请记住,这不是我们的选择,而是命运的嘲讽。"
01
李诚和张雨晴是省城顶尖985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在校园里相识相恋,被誉为学校的模范情侣。李诚性格内敛,却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多次在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奖;张雨晴温婉聪慧,攻读生物医学,她的论文曾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导师曾预言她将来一定能成为行业翘楚。
他们的故事开始于一场学术讲座。那天,李诚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分享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台下的张雨晴被他的才华所吸引,讲座结束后主动上前请教问题。两人从学术交流到生活分享,日久生情。研二那年,他们在校园的樱花树下确定了恋爱关系。
"我从未想过会遇到一个如此完美的人,"李诚在日记中写道,"雨晴就像是我人生的另一半拼图,让我变得完整。"
两人的婚礼简单而温馨,仅邀请了少数亲友参加。婚后,他们住在学校附近的一套小公寓里,每天早上一起去实验室,晚上一起回家做饭、讨论研究。这样平静而充实的日子持续了两年,直到张雨晴意外怀孕。
"我们原本计划等博士毕业后再要孩子,"张雨晴对闺蜜说,"但既然他来了,我们就欢迎他。"他们决定保留这个孩子,同时继续各自的学业。那时候,他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以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学历,可以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然而,现实给了他们重重一击。张雨晴怀孕七个月时,李诚的父亲被诊断出晚期肝癌。医生说,如果想要延长生命,需要进行昂贵的靶向治疗。李诚是家中独子,这笔医疗费落在了他的肩上。
同一时期,张雨晴的导师突然离开学校,前往国外知名研究所工作。这意味着她的博士论文将面临重大调整,毕业时间可能推迟。而她的家人住在偏远山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无法提供什么经济支持。
"我们都以为学历就是护身符,"李诚在遗书中写道,"直到现实把我们打得体无完肤,才知道书本上的知识解决不了生活中最现实的问题。"
02
为了筹集父亲的医疗费,李诚开始接各种兼职。白天上课做研究,晚上在外卖平台送餐,周末还去补习班当家教。他的导师对他的情况表示理解,但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对他研究进度放缓的不满。
张雨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怀孕让她无法长时间在实验室工作,新导师对她的态度冷淡,让她感到前途迷茫。医院的产检费用、即将到来的婴儿用品开销,都让这对夫妻倍感压力。
"我们的积蓄一点点被消耗,"张雨晴在日记中写道,"每天晚上我都能听到李诚在卫生间里偷偷哭泣的声音,但第二天他又会装作若无其事,告诉我一切都会好起来。"
李诚父亲的病情恶化得很快,医药费像无底洞。李诚甚至开始考虑暂停学业,找一份全职工作。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即使是985高校的研究生,找到高薪工作也并非易事。
"我们被困在社会的夹缝中,"李诚在遗书中写道,"学历太高,普通工作看不上;经验不足,高端岗位进不去;收入有限,房子买不起;家庭负担,学业难继。我们到底错在哪里?"
就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一个看似转机的机会出现了。李诚在网上认识了一位自称是投资顾问的人,对方承诺可以通过一些"灰色渠道"帮助他们获得高回报的投资机会。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李诚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