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静静...妈妈有话想对你说...很重要的话..."
母亲的眼神突然清醒,握住女儿的手,但话还没说完,又陷入了茫然。
十四年来,陈静习惯了这种残缺的对话。
直到那个下午,当她拿着仅有的两万块钱走进银行时,一个陌生的柜员竟拦住了她:
"请稍等,我们在系统中发现了一些信息,可能您并不知情!"
01
午后,陈静坐在母亲床边,手里拿着一把小勺,正耐心地喂着白粥。
母亲的嘴唇微微张开,但眼神早已不复从前的清明。
"妈,再吃一口。"陈静的声音很轻,带着十四年来积累的疲惫。
母亲没有回应,只是机械地咀嚼着,偶尔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
陈静已经习惯了这种单方面的对话,这样的午后她经历过无数次。
有时候母亲会突然拒绝进食,紧紧闭着嘴巴;有时候她会把粥吐出来,弄得衣服上、床单上到处都是。
陈静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游刃有余,这个过程花了她整整三年的时间。
"妈,您记得小时候您也是这样喂我的吗?"陈静轻声说道。
虽然知道母亲不会回答,但她还是愿意保持这种对话的习惯。
"您总是很耐心,从来不会因为我挑食而生气。"
母亲的眼神依然空洞,但陈静注意到她的嘴角似乎有一点微弱的抽动。
也许是错觉,也许不是,但这足以让陈静感到一丝安慰。
喂完粥,陈静开始为母亲整理床铺,小心翼翼地为她翻身,检查是否有褥疮的迹象。
"陈静啊,你在家吗?"门外传来邻居刘婶的声音。
陈静走到门口开门,刘婶手里拎着一袋蔬菜:
"我刚从菜市场回来,买多了,给你们送点过来。"
"谢谢刘婶。"陈静接过蔬菜,"您总是这么照顾我们。"
刘婶走进屋里,看了一眼坐在轮椅上的母亲,叹了口气,"你妈现在怎么样?"
"还是老样子。"陈静回答,"有时候会清醒一点,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
"你这孩子,真是..."刘婶摇摇头,"我昨天遇到你表姐了,她说让你考虑考虑她的建议。"
陈静知道刘婶说的是什么建议。表姐李芳上个月来过一次,建议她把母亲送到护理院,自己重新开始生活。
当时,李芳说得很直接:
"你这样下去,自己的人生就完了。阿姨现在这个样子,送到专业的地方照顾会更好。"
"我知道大家都是为我好。但是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刘婶看着她,眼中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孩子,你还年轻,不该把自己一辈子都搭进去。"
"刘婶,我没有搭进去什么。"陈静的声音很平静,"这是我的选择。"
刘婶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叹了口气:"那你要照顾好自己,有需要帮忙的就说一声。"
送走刘婶后,陈静坐在客厅里,看着那袋蔬菜。
邻居们都很好,经常会送些吃的用的过来,但同时也会带来各种建议和意见。
她理解大家的好意,但有时候也感到疲惫,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心理上的。
十四年前,她刚辞职的时候,朋友们都说她太冲动、太傻、当然也有人说她太伟大。
但陈静知道,她既不伟大也不愚蠢,她只是不愿意让母亲一个人面对这种疾病。
那时候的母亲还没有完全失去自理能力,只是记忆开始出现问题,经常会忘记一些事情。
医生说这种病会逐渐加重,建议家属做好长期护理的准备。
陈静的工作单位很理解她的情况,愿意给她长假,但她知道,这种假不可能无限期地请下去。
做出辞职决定的那个晚上,陈静坐在母亲的房间里,看着她的睡颜。
母亲的脸上没有了白天的困惑和不安,看起来就像普通的睡着了一样。
"妈,现在轮到我来照顾您了。"
下午四点,陈静开始准备给母亲洗澡。
先调好水温,然后小心地把母亲从轮椅上扶到浴室。
母亲的身体很轻,但由于无法配合,这个过程还是很费力。
"妈,水温刚好,很舒服的。"陈静说着,开始轻柔地为母亲清洗身体。
母亲的眼神有时候会变得惊恐,仿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这时候陈静会更加轻柔,用最温和的声音和她说话,直到她安静下来。
洗澡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洗完澡,陈静为母亲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把她扶回轮椅。
这个过程下来,陈静已经汗流浃背。
此时手机突然响了,是表姐李芳打来的。
"静静,你最近怎么样?"李芳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急切。
"还好,老样子。"陈静一边说话一边继续准备晚饭。
"我听刘婶说你还是不愿意考虑护理院的事情?"
"芳姐,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是..."
"你听我说完。"李芳打断了她,"我不是要你把阿姨丢掉不管,而是想让你现实一点。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三十五岁了,没工作,没收入,没社交,这样下去你自己怎么办?"
陈静沉默了一会儿,"我有在做一些手工活,能维持基本生活。"
"手工活能挣几个钱?你以后的养老怎么办?结婚生子怎么办?静静,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孩子,但是阿姨现在这个样子,她也不希望你为了她牺牲一切。"
"她是我妈妈。"陈静的声音很轻,但很坚定。
"正因为她是你妈妈,所以她更希望你过得好。专业的事留给专业的人干,对阿姨的病情也更有帮助。"
陈静知道李芳说的有道理,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芳姐,我再考虑考虑。"陈静最终说道。
"好,你好好想想。但是不要想太久,时间不等人。"
挂了电话,陈静继续准备晚饭。
02
晚上七点,陈静为母亲喂完晚饭,然后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家庭剧,讲的是一对夫妻照顾患病父母的故事。
陈静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讽刺,电视剧里的情节总是那么完美,现实却要复杂得多。
"静静..."母亲突然开口,声音很小。
陈静立刻走到她身边,"妈,您说什么?"
母亲看着她,眼神中有一种清醒的光芒,"你累了..."
陈静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妈,我不累。"
"我知道你累了..."母亲的声音更小了,"但是妈妈...妈妈舍不得你..."
"妈,您别这样说。"陈静握住母亲的手,"我愿意照顾您。"
母亲没有再说话,但她的手轻轻握了握陈静的手。
夜里十一点,陈静躺在床上,但怎么也睡不着。
她想起白天李芳的话,想起刘婶的叹息,想起母亲刚才的清醒时刻。
这些片段在她的脑海中反复播放,让她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
她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寂静的街道。远处有几盏路灯还亮着,投下昏黄的光圈。
陈静想起年轻时的自己,那时候她也有梦想,也有计划,也会想象自己的未来。
但现在,未来似乎只有一种可能性:继续照顾母亲,直到她离开。
第二天早上,陈静比往常更早地醒来。
"妈,今天天气很好,我们一会儿出去走走吧。"陈静一边喂母亲吃粥一边说道。
母亲没有回应,但陈静注意到她的眼神比平时更加专注一些。
上午十点,陈静推着轮椅带母亲到小区的花园里。
十月的阳光很温暖,几个老人在长椅上聊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
陈静把轮椅停在一棵大树下,自己坐在旁边的长椅上。
"妈,您看那些花开得多好。"陈静指着远处的花坛说道。
母亲的眼神看向那个方向,虽然不知道她是否真的在看,但她的表情看起来很平静。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小孩从她们身边经过。
小孩大约三四岁的样子,跑得很快,妈妈在后面追着。
小孩突然停下来,好奇地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
"奶奶您好。"小孩很有礼貌地说道。
母亲看了小孩一眼,嘴角突然有了一点弧度。
她伸出手,想要摸摸小孩的头,但手在半空中停住了,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做。
陈静轻轻握住母亲的手,帮她抚摸了一下小孩的头。小孩笑了,然后跑向他的妈妈。
"奶奶也笑了。"小孩对妈妈说道。
年轻妈妈向她们这边看了一眼,点点头表示友好,然后带着孩子离开了。
陈静看着母亲,发现她的眼中有一种柔和的光芒。
"妈,您是不是想起我小时候了?"陈静轻声问道。
母亲转过头看着她,眼神中有一种奇怪的清醒。
"静静...我的静静..."母亲说道,声音很轻,但很清楚。
陈静的眼泪突然涌了出来。
"妈,我在这里。"陈静握住母亲的手。
"我知道...我都知道..."母亲说道,"你是个好孩子...妈妈对不起你..."
"妈,您别这样说。"
"妈妈有话想对你说...但是总是忘记...重要的话...很重要..."
"您说,我听着。"
但母亲又陷入了沉默,眼神重新变得茫然。
那种清醒的时刻就像昙花一现,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
下午回到家后,陈静一直在想母亲刚才说的话。
"重要的话"是什么意思?母亲想要告诉她什么?
陈静翻看着家里的一些旧物,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
她找到了母亲年轻时的一些照片,找到了一些旧的银行存折,找到了一些旧信件...
但她没有找到任何特别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够解释母亲刚才的话。
晚上,陈静接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明天去领取"孝心女儿"的奖金。
四千元,对于陈静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足够支付母亲两个月的药费。
挂了电话,陈静坐在客厅里,看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
"妈,明天我要出去一趟,去领一点钱。"陈静说道,"然后我们可以给您买更好的药。"
母亲没有回应,但陈静也自顾自说,
第二天上午,陈静去社区领取了奖金。
仪式很简单,社区主任简单地说了几句表彰的话,然后把装着现金的信封递给了她。
在场的还有几个邻居和其他获奖的家庭,大家的表情都很平静,仿佛这只是一个例行的程序。
"陈静同志,你的事迹很感人,是我们社区的榜样。"社区主任说道。
陈静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回到家后,陈静把现金放在抽屉里,加上她这些年攒下的一点积蓄,总共有近两万块钱。
陈静为母亲准备了午餐,然后叮嘱保姆小张下午要按时给母亲喂药。
小张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人很老实,照顾母亲也很用心,但她只能在陈静外出的时候临时帮忙,无法承担长期的护理工作。
"陈姐,您放心去吧,我会好好照顾阿姨的。"小张说道。
"谢谢您,我很快就回来。"陈静回答。
走出家门的时候,陈静回头看了一眼三楼的窗户。
03
十月的下午阳光很好,街道上行人不多。
陈静慢慢走向银行,脚步比平时更加沉重。
十四年来,她几乎没有为自己买过什么东西,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母亲的医疗和生活上。
银行就在前面不远处,陈静看到了熟悉的招牌。
她在这家银行有一个账户,是母亲十几年前为她开的。
那时候母亲希望她能够养成储蓄的习惯,为将来做一些准备。
但现在这个账户里的钱反而要用来支付母亲的医疗费用,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充满了讽刺。
走进银行大厅,陈静感到一种熟悉的安静。
银行里的气氛总是很严肃,人们都在安静地等待着,偶尔传出工作人员敲击键盘的声音。
陈静取了号码,看了看手中的号码牌:15号。前面还有七八个人在等待。
她找了一个角落的座位坐下,环顾四周。
大厅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穿着西装的商人、拿着存折的老人、带着孩子的年轻母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
陈静想起第一次和母亲来这家银行的情景,那时候她还是个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妈,为什么要给我开银行账户?"当时的陈静这样问道。
"因为你要学会管理自己的钱。钱不多的时候要学会省,钱多的时候要学会存。"
"我什么时候会有很多钱?"
"总会有的。"母亲笑着说,"妈妈相信你。"
陈静看了看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两点半。
她估计办完手续回到家大概是三点半,正好可以赶上母亲的下午茶时间。
母亲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不清醒,但她的生物钟还在,每天下午三点左右总是会显得有些不安,这时候给她喝点温开水或者淡茶,她会安静下来。
"8号,请到1号柜台。"广播响起,陈静看了看自己的号码牌,还要等一会儿。
坐在她旁边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手里拿着一个旧的存折,看起来有些紧张。
老人时不时地看看手表,又看看自己的存折,嘴里轻声念叨着什么。
"老人家,您是第一次来这家银行吗?"陈静轻声问道。
老人抬起头,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不是第一次,但是我总是搞不懂这些新的规定。"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我想把钱取出来给孙子交学费,但是他们说要填很多表格。我眼睛不好,字写得不清楚。"
陈静看了看老人手中的存折,"您可以请工作人员帮您填写,他们都很乐意帮忙的。"
"真的吗?"老人眼中露出了希望的光芒,"我还以为他们会嫌麻烦。"
"不会的,这是他们的工作。"陈静安慰道。
老人笑了,"你真是个好孩子。我孙子和你差不多大,也很懂事。"
这样的对话让陈静感到一种久违的温暖。
她已经很久没有和陌生人聊天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和母亲独处。
这种正常的社交让她意识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与外界疏远了。
"12号,请到3号柜台。"
陈静的号码越来越近了。她从包里拿出银行卡和身份证,检查了一下,确保没有遗漏什么。
身份证上的照片是两年前拍的,那时候的她看起来比现在年轻一些,眼神中还有一些活力。
"13号,请到1号柜台。"
陈静注意到刚才那个老人已经在办理业务了,工作人员很耐心地为他填写表格,还专门用放大镜让他确认信息。
这让陈静感到一些安慰,至少在这个地方,还有人愿意关心老人的需求。
"14号,请到3号柜台。"
此时陈静的手机突然响了,是保姆小张打来的。
"陈姐,阿姨现在有点不安,一直在找您。"小张的声音有些着急。
"她说什么了吗?"陈静立刻紧张起来。
"她一直在叫您的名字,还说要等您回来。"
"您先安慰她一下,我很快就回来。"陈静说道,"给她喝点温开水,然后放一些轻音乐。"
"好的,我知道了。"
挂了电话,陈静的心情变得有些焦虑。
母亲很少会主动找她,如果真的在找,说明她可能处于一种相对清醒的状态。
这种时刻很珍贵,但也很短暂,她希望能够尽快回到母亲身边。
"15号,请到3号柜台。"
终于轮到陈静了。她快步走向3号柜台,心中想着要尽快办完手续回家。
柜台后面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孩,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戴着眼镜,看起来很专业。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柜员微笑着问道。
"您好,我要取钱。"陈静把银行卡和身份证递了过去。
"好的,请稍等。"柜员接过证件,开始在电脑上操作。
陈静站在柜台前,看着柜员熟练的动作。
"您要取多少钱?"柜员问道。
"全部。"陈静回答。
柜员看了一眼电脑屏幕,然后抬起头看着陈静:
"您确定要全部取出吗?账户里总共有19,647元。"
"确定。"陈静的声音很平静。
柜员继续操作,但突然停下了动作,眉头微微皱起。
只见,她在键盘上敲击了几下,然后又看了看陈静的身份证。
陈静有些紧张,"有什么问题吗?"
柜员突然皱眉:"女士,请您稍等,我需要核实一些信息。"
陈静的心跳加速,"出什么事了?"
"请您稍等,我马上就好。"柜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内部号码,"主管,您能过来一下吗?有个情况需要您处理。"
陈静站在柜台前,感到一种不安的预感。
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柜员的表情让她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04
几分钟后,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看起来是银行的主管。
他和柜员低声交谈了几句,然后走向陈静:
"陈女士,您好。我是这里的主管,姓张。我们在系统中发现了一些信息,可能您并不知情。"
"什么信息?"陈静的声音有些颤抖。
张主管看了看电脑屏幕,然后皱着眉头,可随后的一句话令陈静彻底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