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些朋友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会觉得不可思议,那就是家里的老人不在之后,明明有银行卡还有密码,但是钱却取不出来,这可把很多人惹恼了,这是什么破规矩,自己家里的钱,还不能取出来了,存的时候,怎么可以存?一旦想要取出来,就出现各种“阻拦”。
我的一个朋友,他父亲意外去世,想着把银行卡的钱取出来,结果在银行柜台前还与工作人员争执。他父亲留下13.7万元存款,分散在两家银行的三个账户中。尽管手握银行卡且知晓密码,银行仍拒绝了他的取款请求。
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个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2024年因继承纠纷引发的银行投诉达1.9万件,占总投诉量的7.3%。民政部统计显示,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2亿,65岁以上老年人银行存款总额高达24.7万亿元,人均存款约12.8万元。
那么老人生前的存款,为啥有密码也取不了呢?
许多人认为拥有银行卡和密码就能自由支配账户资金。但当账户持有人去世后,银行的规定远比想象中严格。即使家属掌握密码,银行仍要求提供继承公证书才允许取款。
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规定背后,是银行在防范三类风险:
第一:财产盗领风险
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掌握的密码盗取已故存款人的资金。密码只是账户的“钥匙”,而非财产所有权的证明。
第二:继承纠纷风险
当存在多位潜在继承人时,银行需确保资金分配合法合规。若银行随意放款给某一位继承人,可能引发家庭内部矛盾甚至法律诉讼。
第三:法律合规风险。
根据《储蓄管理条例》和《民法典》,银行存款属于遗产,必须通过合法继承程序转移所有权。银行若违规操作将面临监管处罚。
直白一点来讲,银行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死者账户的资金只能通过合法继承程序分配给法定继承人。其实银行也是怕担责,一切也都是按照规矩来办事,并不是有意去刁难去世老人的家属。
如何规避这个问题呢?银行员工:多加个步骤轻松取回
事实上,早在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关于简化提取已故存款人小额存款相关事宜的通知》,规定1万元以下存款免办公证手续。继承人只需提供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即可直接提取。
2024年底,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新规,将免公证提取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5万元,并将股票、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纳入简化提取范围。丧葬费和抚恤金不计入5万元限额,可全额提取。
不同银行在具体执行中存在差异。部分银行免公证限额为1万元,有的则高达5万元,但最高不超过5万元上限。对于超过5万元的存款,银行仍要求提供继承权公证书。全国公证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公证机构办理的继承公证达387万件,同比增长12.6%。
所以遇到存款比较多,就需要办理继承公证不过手续一般比较的复杂。如何能够简化一下,取回钱呢?只需要多加一步,那就是提醒老人,预设继承人。老人在开户时可预设继承人信息。老人去世后,继承人凭双方身份证即可提取存款,省去公证环节。
当然也可以开通网银转账。若账户已开通网银,继承人可登录操作转账。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输入逝者的账号和密码,登录到该存款账户,直接通过网银转账。这样可以避免去公证处办遗产证书的麻烦。
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ATM分批取款。对于5万元以下的小额取款,可通过ATM机操作。如金额较大,可每天取款不超过2万元(多数ATM单日限额),分多日完成。但需注意,一旦银行发现账户持有人已去世,会立即冻结账户。
银行工作人员透露,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提前规划。一些银行开设了 “安心传承”账户,允许预设继承人;更多人选择将大额存款转为指定受益人的保险产品。毕竟最好的遗产规划不是留下多少财富,而是留下一个和谐的家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