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AA制47年,我爸患癌后将13套商品房给前女友,我妈竟然放声大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疯了吗?这是我们家的全部!"陈浩然的声音在客厅里炸开,脸上的青筋暴起。

"什么叫我们家?这些年来哪一样是我们的?"陈志远坐在沙发上,语气平静得可怕。

"爸,您不能这么做!妈她怎么办?我们怎么办?"女儿陈思雨哭着冲过来。

"你?"陈志远冷笑一声,"你们懂你妈吗?"

"爸,求您了,那是13套房子!我们辛苦一辈子也买不起一套!"陈浩然跪了下来。

"13套?"陈志远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你们以为就这些?"

房间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陈志远缓缓站起身,走向窗边:"有些事情,你们永远不会明白。"

陈浩然的手机从颤抖的手中滑落,砸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声响,屏幕应声碎裂。



01

1978年,22岁的宋慧敏第一次见到陈志远时,就被这个男人的直率震惊了。

"我觉得我们可以结婚,但我不会养你。"这是陈志远对她说的第二句话。第一句是"你好"。

当时的宋慧敏刚从师范学院毕业,分配到县城的小学当老师。她家境贫寒,父母都是农民,供她读书已经倾其所有。而陈志远是县里建筑队的技术员,虽然也不富裕,但在当时已经算是有前途的年轻人了。

"什么意思?"宋慧敏当时愣住了。

"就是各人花各人的钱,各人管各人的事。"陈志远点燃一支烟,"我见过太多夫妻因为钱的事吵架,我不想我们将来也这样。"

这在当时简直是惊世骇俗的想法。1978年的中国,夫妻之间谈钱色变,大多数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依附男人生活。可陈志远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那我们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宋慧敏问。

"相伴,但不依附。"陈志远看着她,眼神认真,"我喜欢你的独立,你也应该喜欢我的坦诚。"

三个月后,他们真的结婚了。婚礼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寒酸。没有婚纱,没有戒指,就在县政府民政科领了证,然后在国营饭店摆了两桌酒席。但让所有人都惊讶的是,他们居然签了一份"婚姻协议"。

"家庭开支AA制,个人收入归个人所有,重大决定需要双方同意。"协议很简单,但在当时绝对是超前的。

宋慧敏的父母气得要断绝关系,陈志远的父母也觉得丢人。但两个年轻人坚持了下来。

婚后的生活确实按照协议执行。宋慧敏每个月工资42元,陈志远58元。他们把各自收入的一半拿出来作为家庭共同开支,剩下的各自支配。买菜、水电费、房租,都是AA制。

"连买个肥皂都要算得清清楚楚,这还叫夫妻吗?"邻居王大妈经常在背后嘀咕。

但宋慧敏觉得这样很好。她用自己的钱买书、买衣服,陈志远则喜欢攒钱研究那些建筑图纸和新技术。两人各有各的空间,很少因为钱的事争吵。

1980年,陈浩然出生了。孩子的到来让这个特殊的家庭面临新的考验。

"孩子的费用怎么算?"宋慧敏抱着刚出生的儿子问。

"还是AA制。"陈志远想都没想,"奶粉钱、尿布钱、以后的学费,一人一半。"

"那我要辞职在家带孩子怎么办?"

"不行。"陈志远断然拒绝,"你辞职就没有收入,这个家的平衡就打破了。孩子我们一起带,工作我们都不能丢。"

这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大部分家庭都是母亲在家相夫教子,可陈志远却坚持让妻子继续工作。白天,他们把孩子送到陈志远母亲那里,晚上接回来一起照顾。

1983年,女儿陈思雨出生。这时候,陈志远已经从技术员升为工程师,月薪涨到了120元。宋慧敏也从小学老师升为教导主任,月薪80元。按照协议,家庭开支继续AA制,但这次陈志远主动提出:"我多出20元。"

"为什么?"宋慧敏问。

"因为我挣得多了,承担的也应该多一些。但这不代表你要依赖我。"

这个调整让他们的婚姻更加稳固。两个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从小就知道父母之间有着清晰的界限,但这种界限并不意味着冷漠。

陈浩然后来回忆:"爸妈很少吵架,但也很少有那种腻歪的亲密。他们更像是合作伙伴,但又确实相爱着。"

198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小县城。陈志远敏锐地察觉到建筑行业的巨大机遇,用自己攒下的钱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个小型建筑公司。

"我要投资这个公司。"陈志远回家后对宋慧敏说。

"用多少钱?"

"我所有的积蓄,大概8000元。"

宋慧敏点点头:"你的钱,你决定。但如果失败了,不要指望我来救你。"

"当然。"陈志远笑了,"同样的,如果我成功了,收益也全是我的。"

宋慧敏也在同一年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她用自己的积蓄5000元,在县城买了一套小房子,准备出租。

"你也要做投资?"陈志远有些意外。

"我总不能让你一个人冒险。"宋慧敏淡淡地说,"而且,我觉得房子以后会值钱。"

这一预测简直是神来之笔。到了1990年,宋慧敏的那套小房子已经涨了三倍,租金也从每月50元涨到了150元。而陈志远的建筑公司也越做越大,他的股份价值已经超过了5万元。

两人的财富都在快速增长,但AA制的原则依然坚持。他们甚至为此专门开了各自的银行账户,连孩子都知道爸爸妈妈的钱是分开的。

"爸爸的钱能不能借给妈妈?"小时候的陈思雨曾经天真地问。

"不能。"陈志远说,"但如果妈妈有困难,爸爸可以帮忙,这叫帮助,不叫借。"

这种微妙的区别,成了这个家庭的独特文化。

90年代初,陈志远的建筑公司接到了县里最大的一个项目——新建县政府办公楼。这个项目让他一夜暴富,个人资产突破了百万大关。与此同时,宋慧敏也在房地产投资上频频得手,先后买了3套房子出租。

"我们是不是该买个大房子?"陈志远问。

"各买各的。"宋慧敏回答,"你买你的别墅,我买我的公寓。"

最终他们没有分开买房,而是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买一套200平米的大房子,房产证上写两个人的名字,各出一半的钱。

搬进新房子的那天,邻居们都很羡慕。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有钱的家庭有着令人费解的生活方式。

陈志远在客厅装了两个保险柜,一个放他的重要文件和现金,一个放宋慧敏的。两把钥匙分别由各自保管,谁也不知道对方到底有多少钱。



"这哪像夫妻,简直像室友。"新邻居李太太悄悄对丈夫说。

可是陈志远和宋慧敏的婚姻却意外地和谐。他们很少争吵,彼此尊重,两个孩子也成长得很好。陈浩然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学建筑,陈思雨则选择了财会专业。

"爸妈这样的婚姻模式,让我们从小就懂得独立。"陈思雨后来说,"我们知道,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依赖别人,包括最亲的人。"

进入21世纪后,两人的事业都到了顶峰。陈志远的建筑公司已经发展成了全市知名的企业,他个人的资产保守估计超过了千万。宋慧敏则在房地产投资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先后买入了多套商铺和住宅,每年的租金收入就有几百万。

但是,AA制的原则始终没有改变。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两人依然坚持各自管理各自的财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陈志远的建筑公司遭受重创,资金链差点断裂。宋慧敏主动提出借钱给他。

"不是借,是投资。"宋慧敏认真地说,"我投资500万到你的公司,占10%的股份。"

"为什么?"陈志远问。

"因为我看好你的能力,也相信这个公司的前景。"宋慧敏的回答很理性,"当然,如果公司倒闭了,我的500万也就打水漂了。"

这笔投资帮助陈志远度过了难关,公司不仅没有倒闭,反而在危机过后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宋慧敏的10%股份后来价值超过了2000万。

"妈真是太厉害了。"陈思雨感叹,"她不仅是好妻子,还是好投资人。"

到了2015年,两个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陈浩然继承了父亲的建筑天赋,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陈思雨则成了一名注册会计师,在省城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这时候的陈志远和宋慧敏已经年近60,开始考虑退休的事情。

"我们的财产怎么处理?"陈志远问。

"各人的还是各人的。"宋慧敏回答,"我的钱我做主,你的钱你做主。"

两人分别立了遗嘱。陈志远把自己的财产平分给两个孩子,宋慧敏也是同样的安排。但他们的财产具体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我估计爸妈加起来的资产应该有几千万吧。"陈浩然和妹妹私下讨论过,"但具体多少,他们从来不说。"

2018年,陈志远和宋慧敏双双退休。陈志远把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了职业经理人,自己当起了董事长。宋慧敏则彻底退出了房地产投资,开始享受退休生活。

两人每个月都会一起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的感情似乎比年轻时更好了,但AA制的原则依然在坚持。

"爸妈出去旅游都是AA制。"陈思雨对朋友们说,"住酒店各付各的,吃饭轮流请客。47年了,他们还是这样。"

朋友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陈志远和宋慧敏却乐此不疲。在他们看来,这种模式让他们的婚姻保持了新鲜感和平等性。

"很多夫妻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要么互相嫌弃,要么相敬如宾。"宋慧敏曾经对朋友说,"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是两个独立的人选择在一起生活,这种感觉很好。"

没有人想到,这种看似完美的婚姻模式,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02

2019年春天,退休后的陈志远迷上了收集古董。他经常出现在各种拍卖会和古玩市场,每次回家都会带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这是明代的青花瓷。"陈志远小心地把一个花瓶放在客厅的博古架上,"花了12万。"

宋慧敏看了一眼,没有多说什么。按照他们的规矩,各人的钱各人做主,她无权干涉丈夫的消费。

但陈浩然和陈思雨却有些担心。

"爸最近花钱有点过头了。"陈浩然打电话给妹妹,"光上个月就买了50多万的古董。"

"我也注意到了。"陈思雨叹了口气,"但您也知道爸的脾气,我们说了也没用。"

陈志远的古董收藏越来越疯狂。他不仅在本地的古玩市场扫货,还跑到北京、上海的大拍卖行参加竞拍。短短一年时间,他就花了将近300万买古董。

"老陈,你这是要干什么?"宋慧敏终于忍不住问了。

"投资啊。"陈志远理所当然地说,"古董保值增值,比放银行强多了。"

"可是你懂古董吗?"

"不懂可以学嘛。"陈志远信心满满,"我已经报了古董鉴定班,还请了专家当顾问。"

宋慧敏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她有自己的投资渠道,最近在关注一些新兴的产业投资项目。

与此同时,一个神秘的身影悄悄出现在了陈志远的生活中。

她叫林雅琴,比陈志远小5岁,是一个古董商人。她在古玩圈里很有名气,据说眼光独到,从来不出错。

"陈先生,您这个花瓶恐怕有问题。"林雅琴第一次见到陈志远时,直接指出了他收藏中的一个赝品。



"什么问题?"陈志远不服气。

"釉色不对,胎质也不对。这是现代仿制的,最多值几百块钱。"林雅琴拿起花瓶仔细端详,"您花了多少钱买的?"

"12万。"陈志远的脸有些发红。

"那您亏大了。"林雅琴摇摇头,"古董这行水很深,没有十几年的功力,很容易上当。"

从那以后,陈志远开始频繁向林雅琴请教。林雅琴也很热心,经常陪他去各种古玩市场,帮他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古董。

"林老师真是太专业了。"陈志远回家后对宋慧敏说,"她帮我避免了好几次上当受骗。"

"哦。"宋慧敏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声。

陈浩然和陈思雨很快就注意到了父亲的变化。他不仅古董买得更加频繁,而且经常提到林雅琴这个名字。

"爸,这个林老师是什么人啊?"陈思雨试探性地问。

"古董专家,很厉害的。"陈志远说起林雅琴就眉飞色舞,"她在这行干了二十多年,眼力比那些所谓的鉴定大师强多了。"

"她多大年纪?"

"60出头吧,比我小几岁。"陈志远想了想,"她年轻时候肯定是个美女,现在也很有气质。"

这话让陈思雨心里一紧。她敏感地察觉到,父亲对这个林雅琴似乎有些不同寻常的情感。

2020年,疫情爆发。古董市场受到冲击,很多古董商都在抛售库存。林雅琴却反其道而行之,大量收购别人抛售的古董。

"现在是抄底的好时机。"林雅琴对陈志远说,"等疫情过去,这些古董的价格肯定会翻倍。"

陈志远被说动了,拿出500万现金交给林雅琴,让她帮忙代为收购。

"爸,您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陈浩然担心地说。

"有什么好冒险的?"陈志远不以为然,"林老师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比我们懂多了。"

果然,疫情过后,古董市场迅速回暖。林雅琴帮陈志远收购的那批古董,价值至少翻了一倍。

"看吧,我就说林老师眼光好。"陈志远得意地对家人说,"这一笔就赚了500万。"

这次成功让陈志远对林雅琴更加信任。他开始把越来越多的资金交给她打理,包括一些房产投资项目。

"陈哥,我最近看中了几个商铺,位置特别好。"林雅琴找到陈志远,"但是需要现金,您有兴趣吗?"

"多少钱?"

"1000万,能买3套商铺。按现在的租金水平,年回报率至少8%。"

陈志远心动了。他通过银行贷款和变卖部分股票,凑齐了1000万交给林雅琴。

这次投资的成功,让陈志远彻底对林雅琴言听计从。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陆续投入了近3000万资金,全部交给林雅琴打理。

"爸最近很少在家,经常和那个林雅琴出去。"陈思雨对母亲说。

"随他去吧。"宋慧敏依然很淡定,"他的钱,他的事。"

但是,宋慧敏心里其实已经有了警觉。她悄悄调查了林雅琴的背景,发现这个女人的身份并不简单。

林雅琴确实是古董商人,但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陈志远的初恋女友。

1976年,陈志远在技校读书时,曾经和同班的林雅琴谈过恋爱。两人感情很好,甚至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但后来因为家庭条件的差距,两人最终分手了。

林雅琴的父亲是县城里的小官,家庭条件比较好。她父亲坚决反对女儿嫁给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最终,林雅琴屈服于家庭压力,和陈志远分手了。

分手后,林雅琴嫁给了一个干部子弟,后来移居南方发展。陈志远则遇到了宋慧敏,开始了他们47年的AA制婚姻。

两人再次相遇,已经是40多年后的事情了。当时林雅琴已经离婚多年,独自经营着一家古董店。而陈志远虽然家庭美满,但心中似乎还保留着对初恋的那份特殊情感。

宋慧敏把这些情况查得一清二楚,但她选择了沉默。按照他们夫妻之间的协议,她没有权利干涉陈志远的私人交往,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前女友。

2022年,陈志远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据他自己透露,他已经通过林雅琴投资了13个房产项目,总价值超过5000万。

"爸现在简直是林雅琴的提款机。"陈浩然私下对妹妹抱怨,"她说什么他都信。"

"我担心的不是钱的问题。"陈思雨皱着眉头,"我担心的是爸对她的感情。"

两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陈志远确实对林雅琴产生了超越投资伙伴的情感。他开始频繁地和她见面,有时候甚至一整天都不回家。

"你们最近见面是不是太频繁了?"宋慧敏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谈投资嘛,当然要经常见面。"陈志远回答得很坦然,"而且雅琴一个人不容易,我们是老朋友,帮帮她也是应该的。"



宋慧敏心里明白,丈夫已经陷得很深了。但她依然选择了忍耐。毕竟,47年来他们的婚姻一直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不干涉的基础上。

然而,意外很快就发生了。

03

2023年3月,陈志远在例行体检中被查出了肺癌早期。医生说发现得还算及时,如果及时手术和化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癌症?"陈志远拿着检查报告,手微微发抖。

"是的,不过您不要太担心,早期肺癌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医生安慰道,"我们马上安排住院手术。"

这个消息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晴天霹雳。陈浩然和陈思雨立即从各自的城市赶回来,宋慧敏也放下了手头的所有事情,全力照顾丈夫。

"手术费用大概需要多少?"宋慧敏问医生。

"前期手术费用大概30万,后续的化疗费用要看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50万左右。"

按照他们家的经济条件,这点医疗费用根本不成问题。但问题出在费用的分担上。

"医疗费用怎么算?"躺在病床上的陈志远虚弱地问。

"还用算吗?"宋慧敏有些意外,"当然是一人一半。"

"不。"陈志远摇摇头,"这是我的病,应该我自己承担。"

"爸,都什么时候了,您还计较这个?"陈思雨眼中含着泪水。

"规矩就是规矩。"陈志远坚持己见,"47年来我们都是这么过的,现在不能变。"

宋慧敏看着固执的丈夫,心情复杂。她知道,在这种时候,陈志远还在坚持AA制,说明他心里已经有了某种打算。

手术很成功,肿瘤被完整切除。但后续的化疗过程却很痛苦,陈志远的身体急剧虚弱,头发也全部掉光了。

就在这个时候,林雅琴出现了。

"陈哥,我来看您了。"林雅琴提着一大袋营养品走进病房。

"雅琴,你怎么知道我住院了?"陈志远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我听朋友说的。"林雅琴坐在病床边,眼中含着关切,"您一定要好好养病,身体是最重要的。"

宋慧敏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她发现,丈夫看林雅琴的眼神和看自己的完全不同,那种眼神她很熟悉——那是年轻时陈志远看她时的眼神。

"您的投资项目现在怎么样?"陈志远关心地问。

"您别担心这些,好好养病最重要。"林雅琴温柔地说,"那些项目我都在认真打理,不会有问题的。"

从那以后,林雅琴几乎每天都来医院。她比宋慧敏来得更早,走得更晚,照顾得也更加细致。

"这个女人到底想干什么?"陈浩然私下对妹妹说。

"我觉得她是真心关心爸的。"陈思雨观察了几天后说,"而且爸看她的眼神也不对劲。"

化疗期间,陈志远的情绪经常低落。他开始频繁地思考生死问题,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真的不行了,你们会怎么办?"他有一天突然问宋慧敏。

"不要胡思乱想,医生说你的恢复情况很好。"宋慧敏安慰道。

"我是说如果。"陈志远坚持问,"如果我走了,我的财产..."

"按照我们的协议,你的财产由你决定怎么处理。"宋慧敏的回答很理性,"我不会干涉。"

这个回答让陈志远心情更加复杂。47年的AA制婚姻,让他们习惯了理性和独立,但在生死面前,这种理性显得有些冷漠。

相比之下,林雅琴的关怀显得更加温暖和感性。

"陈哥,您别想太多。"林雅琴握着他的手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们还有很多投资项目要做呢。"

"雅琴,如果我真的不行了,那些投资怎么办?"

"您别说这种话。"林雅琴眼中闪着泪光,"没有您,那些投资对我来说还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陈志远。他感到,在生死面前,只有林雅琴真正理解他的内心。

化疗进行到第三个疗程时,医生宣布了一个好消息:肿瘤已经完全消失,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

"太好了!"陈浩然和陈思雨激动得抱在一起。

"看吧,我就说陈哥一定会好起来的。"林雅琴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只有宋慧敏显得很平静,她只是点点头,说了句:"那就好。"

陈志远注意到了妻子的反应,心中的某种想法更加坚定了。

出院后的康复期间,陈志远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婚姻。他发现,47年的AA制婚姻虽然和谐,但缺少了一种温度。

"我们的婚姻是不是太理性了?"他有一天问宋慧敏。

"这不是挺好的吗?"宋慧敏反问,"我们很少吵架,彼此尊重,孩子们也都很优秀。"

"但是..."陈志远欲言又止。

"但是什么?"

"算了,没什么。"陈志远摇摇头。

他想说的是,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是林雅琴给了他更多的温暖和关怀。但他知道,按照他们夫妻之间的协议,他没有资格责怪宋慧敏的理性。

康复期间,陈志远和林雅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他们不仅讨论投资项目,还经常聊起年轻时的往事。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约会的地方吗?"林雅琴问。

"当然记得,县城的那个小公园。"陈志远笑了,"你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像个天使一样。"

"那时候我们多单纯啊。"林雅琴眼中闪过一丝遗憾,"如果当初..."

"别说如果了。"陈志远打断了她,"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但是,过去的真的能过去吗?

2023年10月,陈志远彻底康复了。医生说他的身体状况很好,基本不用担心复发的问题。

"爸,您现在可以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了。"陈思雨高兴地说。

"是啊,我们可以继续我们的旅行计划。"宋慧敏也很开心。

但陈志远的心思却不在这些上面。他开始频繁地找律师,咨询关于财产转移的法律问题。

"我想把一些资产转移给别人,需要办什么手续?"他问律师。

"转移给谁?配偶还是子女?"律师问。

"朋友。"陈志远回答。

"朋友?"律师有些意外,"陈先生,您确定要这么做吗?这可能会涉及很高的税费。"

"我确定。"陈志远点点头,"请您帮我准备相关的文件。"

律师按照陈志远的要求,准备了一份财产转移协议。协议的内容让律师都感到震惊:陈志远要把名下的13套房产全部转移给林雅琴。

"陈先生,这13套房产的总价值超过8000万,您确定要全部转移?"律师再次确认。



"确定。"陈志远的语气很坚定。

"那您的家人知道这件事吗?"

"暂时不知道。"陈志远说,"等办完手续再告诉他们。"

律师虽然觉得不妥,但客户的要求是合法的,他也只能照办。

11月15日,所有的法律手续都办完了。13套房产的产权全部转移到了林雅琴名下。

当天晚上,陈志远回到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

客厅里瞬间炸开了锅。

面对儿女的质疑和愤怒,陈志远一言不发,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

宋慧敏从始至终都没有说话,她平静地站起身:"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我们去律师事务所把具体情况了解清楚吧。"

第二天上午,一家人来到了律师事务所。律师详细宣读了房产转让协议:13套房产,总价值超过8000万,全部转移到林雅琴名下。

听完这些,所有人都紧张地看向宋慧敏,等待着她的反应——愤怒、绝望、或者歇斯底里的哭喊。然而,宋慧敏的反应却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她不仅没有崩溃,反而放声大笑起来。那笑声在寂静的律师事务所里显得格外诡异,连见多识广的律师都愣住了。

更让人不解的是,她一边笑着一边从包里慢慢拿出了一个厚厚的文件袋。当她打开文件袋,露出里面密密麻麻的文件时,陈志远看到的内容却让他整个人都僵在了原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