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间,连接了东部的阿曼湾和西部的波斯湾:西起波斯湾,东达阿曼湾,是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必经之路。
(一)
作为全球闻名的“石油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承载着波斯湾沿岸8个国家石油、液化天然气出口的重任,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作为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约三分之一的海运原油贸易都要途经霍尔木兹海峡。
如果说马六甲海峡是亚洲尤其是东亚国家的海上能源咽喉,那么霍尔木兹海峡就是欧洲国家的海上能源咽喉。
对于这个海峡,伊朗经常放狠话、说气话,比如伊朗占据霍尔木兹海峡的绝对优势位置,放置大量海雷、派出武装快艇集群、布置大量无人机和无人艇、利用自身岸基导弹系统等等,可以轻松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不让一滴石油从这里运出去。
然后真实的情况是:从1988年4月18日以后,伊朗再也没有真正封锁过霍尔木兹海峡,连海雷都不敢放——1988年4月18日的“祈祷螳螂”,仅仅一天时间,就让伊朗失去了军事上战胜美国的信心和勇气。
(二)
1988年4月波斯湾,两伊战争已经持续了七年多,陷入拉锯战中的伊拉克和伊朗军队为了拉入大国势力所进行的袭船战也进行了四年。
他们都曾经在波斯湾、锁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等海域对彼此的油轮及商船进行过袭击,这让美国尤其是欧洲一些国家十分焦虑——严重影响波斯湾的能源出口。
其中,伊朗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全面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及附近海域:布满海雷、每天都有大量武装快艇游弋、岸基导弹每天随时待命发射。
【伊朗很喜欢这种密密麻麻的武装小炮艇】
重点是伊朗只允许自己的海上油气平台继续工作、自己的能源照常出口,其他海湾国家则被堵住出口,结果自然是把以美国为主、欧洲为辅的多国海军力量全部招来了。
4月14日这天正在为油轮护航的美国海军“罗伯茨”号护卫舰突然传出一声巨响,水雷爆炸的巨大冲击力把这艘4200吨的佩里级护卫舰船身撕开了4.6米宽的大洞,“罗伯茨”号龙骨断裂,轮机舱进水,两台燃气轮机严重损坏。
所幸在5小时训练有素的损伤管理后,“罗伯茨”号扑灭了火灾并控制住了进水,以5节的速度撤出了雷区。此次袭击总共造成10名水兵重伤,“罗伯茨”号不得不返港大修——遭到攻击的护航舰队立刻派出“复仇者”级扫雷艇,并很快打捞上了其他未爆炸的水雷。
在对水雷序列号对比后,美国海军发现其符合在1987年9月21日俘获的伊朗海军“Iran Ajr”号布雷舰上的水雷序列号,怒不可竭的美国海军誓要为“罗伯茨”号复仇。
(三)
很快美军就提出了一项代号为“祈祷螳螂”的军事报复行动计划,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立即批准了美军的报复行动——此时仅过去4天即4月18日,这说明美军早就有所准备,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机会好对伊朗大打出手。
以“企业”号航母和其护卫舰核动力巡洋舰“特拉克斯顿”号为后方支援,美国海军派出两组舰队分别对伊朗位于波斯湾的“锡里”和“萨桑”石油钻井平台发起同时攻击。这两座钻井平台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在袭船战开始后便被伊朗改造成军事基地,用以甄别油轮并指引战机攻击。
【1988年的“企业”号航母】
4月18日早上8点整,由“美林”号驱逐舰,“林德麦考斯克”号驱逐舰和船坞登陆舰“特伦顿”号组成的舰队向伊朗的“萨桑”石油钻井平台发出警告,命令其人员立刻撤离。
20分钟后两艘驱逐舰开始对“萨桑”进行炮击,钻井平台上的伊朗军队立刻以ZU-23“谢尔盖”防空炮还击,早已在空中待命的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马上用TOW导弹摧毁了这些防空炮阵地。
【“温赖特”号巡洋舰】
随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登陆并安置炸药炸毁了“萨桑”钻井平台——在离开钻井平台后,两架伊朗空军的F-4朝着舰队飞来,“林德麦考斯克”号驱逐舰立即以火控雷达照射警告,两架F-4旋即掉头离去。
几乎同时,由“温赖特”号巡洋舰,“辛普森”号护卫舰和“巴格利”号护卫舰组成的另一支舰队向“锡里”钻井平台发起炮击,大量的127毫米炮弹瞬间将钻井平台化为一片火海。
(四)
看到两座钻井平台消失在浓烟中,伊朗海军非常愤怒,便派出大量武装快艇对距离最近的三艘分别悬挂美国,巴拿马和英国国旗的油轮发起攻击,三艘油轮分别遭到不同程度损伤。
然而这些武装快艇的胜利是短暂的,两架从企业号上起飞的A-6E“入侵者”攻击机很快赶到并对快艇群投放了CBU-100集束炸弹,一艘快艇被炸伤,多艘重创,剩余的快艇旋即掉头撤往伊朗控制下阿布穆萨岛。
初步受挫的伊朗海军并没有放弃,为了在自己的家门口扳回一城,伊朗派出了“约尚”号导弹快艇向温赖特号巡洋舰发起攻击。
【伊朗的导弹快艇】
这种导弹快艇是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从法国购买的“卡曼”级导弹快艇,可以携带四枚鱼叉反舰导弹,还可以36节的高速和优秀的机动性躲避敌方的导弹和炮击。
为了确保命中,伊朗的“约尚”号在水天线尽头目视发现美军“温赖特”号后便发射鱼叉导弹,只可惜鱼叉毕竟是美国海军自己造的导弹,也因此对其弱点了如指掌。
美军“温赖特”号立即开始电子干扰并发射铝条诱饵,使得这枚鱼叉导弹在“温赖特”号右舷约30米处撞入水面。同时美军的“温赖特”号发射了一枚导弹,“辛普森”号发射了四枚RIM-66标准导弹对约尚号反击。
采用空爆弹头的标准导弹让伊朗的“约尚”号的高机动性毫无用武之处,大量破片将其炸成了漂浮的船壳,随后美国军舰以舰炮击沉。
【时至今日,武装快艇依然是伊朗近海作战的主要力量】
(五)
美军“温赖特”号巡洋舰接着对48公里外盘旋的两架伊朗空军的F-4战机发射了两枚RIM-67标准2增程导弹,其中一枚在机身旁引爆重伤一架F-4,随后两架伊朗战机立即停止战斗,返航飞回了阿巴斯港的军事基地。
伊朗的“约尚号”攻击失败后,恼羞成怒的伊朗海军于当天正午时分派出吨位更大的“萨汉德”号护卫舰,“萨汉德”号企图以39节高速再次攻击,只可惜刚离开阿巴斯港不久,“萨汉德”号便被为美军“约瑟夫施特劳斯”号驱逐舰护航的两架A-6E在拉腊克岛西南大约16公里的海域发现。
伊朗的“萨汉德”号随即向A-6E发射防空导弹,不过并未命中,这两架A-6E随后和美军“约瑟夫”号驱逐舰一起开始反击。
【伊朗“萨汉德”号护卫舰】
伊朗的“萨汉德”号先后被命中三枚鱼叉导弹和两枚AGM-123“船长”激光制导导弹,凶猛的火焰吞噬了95米长的船身,在撤退的路上还是力不从心——最终在拉腊克岛西南大约200米处沉没。
此时已经发狂到失去理性的伊朗海军,于4月18日下午接着派出“萨汉德”号的姊妹舰“萨巴兰”号,而“萨巴兰”号的遭遇则仿佛是“萨汉德”号的翻版。在当天下午6点17分向空中飞过的A-6E发射导弹后,伊朗的“萨巴兰号”被A-6E投掷的Mk-82激光制导炸弹命中。
【伊朗“萨汉德”号被击中后沉没】
非常巧合的是:美军这枚227千克的炸弹正好从“萨巴兰”号的烟囱处灌入轮机舱,巨大的爆炸瞬间瘫痪了“萨巴兰”号。
幸运的是,由于为了给伊朗留有一些余地和颜面、不让局势继续升温以便进行停火和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弗兰克卡路奇决定给伊朗的“萨巴兰”号留一条生路,取消了对其的后续轰炸——“萨巴兰”号最终被伊朗海军拖回阿巴斯港,经过大修后得以继续服役。
【伊朗的“萨巴兰”号不是运气好,而是对手没有下狠手】
(六)
在这仅持续不到一天的“祈祷螳螂”行动中,美国海军以绝对优势赢得胜利,唯一的人员损失来自一架因机械故障而坠毁的AH-1直升机。
而伊朗海军则遭受重大损失,2座石油钻井平台被毁,1艘护卫舰沉没,1艘重伤,1艘导弹快艇沉没,3艘武装快艇沉没,多艘重伤,并有至少56名水手阵亡——伊朗还专门在德黑兰的贝海什特扎赫拉公墓为这些水手建造了纪念碑。
【伊朗为1988年4月18日发生的事,修建的纪念碑】
1988年的“祈祷螳螂”行动仅仅只有了一天时间,不仅在军事上重创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的伊朗海军,更在外交方面给了伊朗巨大压力让,伊朗同意解除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并且还有意外惊喜:愿意进行两伊停战和谈,并最终在4个月后的8月20日结束了持续7年10个月的两伊战争。
【伊朗为1988年4月18日发生的事,修建的纪念碑】
重点是,“祈祷螳螂”行动在军事上就对伊朗产生了漫长且巨大的心理阴影,从此伊朗根本不敢再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
伊朗开始耗费多年时间、开始精心花费巨资慢慢构建所谓的“抵抗之弧”,这是一个由伊朗领导的、包括巴勒斯坦哈马斯组织、叙利亚政府军、伊拉克什叶派民兵、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等等在内的“隐形”组织。
【“抵抗之弧”画得很漂亮、投入也很大,只不过灰飞烟灭也很快】
结语
进入21世纪后,在20多年来伊朗多次在面对西方制裁与地区局势紧张时,都会高调威胁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不让波斯湾各国的石油、天然气顺利出口。
每次说完气话、放完狠话后,伊朗多少都会做出一些配套的举动,比如升起各种颜色的旗帜、比如举行海上军事演习,都是在展示自己能够控制霍尔木兹海峡能源通道的强大能力——海雷、武装快艇、无人机与无人艇,当然还有岸基导弹系统等等。
【伊朗的武装快艇继续发展】
【伊朗的无人机继续发展】
但是,别说战略封锁(长期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就是战术性短期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也要认真思考很久之后,也不敢再干了。
无论气话还是狠话,说了几十年就注定会变成笑话,所以2025年6月,当伊朗再次高呼要封锁海峡时,不仅美国有动作,而且英国、法国等欧洲的舰队纷纷驶向中东地区了。
【海湾就是指波斯湾,海湾国家的能源运出咽喉就是霍尔木兹海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