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某县公务员因下班后与朋友自费聚餐吃火锅,竟被举报“违规”遭通报批评。当“禁酒令”的边界被层层加码模糊吞噬,一个指向公款吃喝的禁令,竟让普通人自掏腰包都成了“高危行为”。
这荒谬现实的本质,是形式主义懒政与民生经济之间一场冰冷的战争。某些地方官员以“严格”之名,将“禁酒”初衷扭曲为对正常社会消费的全面封杀——表面高举反腐利剑,实则以牺牲市井烟火为代价,献祭于“伪政绩”的祭坛之上。
政令在传递链条中层层发酵,其变形速度堪比失控的墨汁滴入清水——最终染黑的,是无数普通人的生计饭碗。央视春晚小品《花架子》里,一句“临街店铺玻璃该擦了”的简单要求,被层层扭曲为“每天擦一次”的硬性指标。这讽刺的镜像在禁酒令执行中精准复刻:为规避“把握不准”的风险,干脆“一刀切”禁绝所有饮酒与聚餐,从工作场合蔓延至私人时间,从公务接待斩断至自费聚会。这种“宁左勿右”的惰性思维,本质是懒政披上了“讲政治”的华丽外衣。
人民网锐评《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点明要害:此即懒政,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在部分执行者心中,民生经济的分量,远不及自己“不出事”的仕途安全重要。
这一刀切下去的,更是地方经济赖以喘息的血脉。全国广义财政供养人员约8000万,他们恰是缺乏产业支撑地区最稳定的消费引擎。当正常社交与餐饮需求被恐惧冻结,当地餐饮业便如突遭霜降。数据显示,餐饮业直接就业约3000万人,平均每10平方米营业面积就能解决一个就业岗位,2023年更带动上下游产业约2万亿元营收。这庞大链条的断裂,意味着一户户人家的生计陷入寒冬。重庆荣昌领导鼓励干部“买新衣、下馆子”的务实呼声,在“禁止一切聚餐”的冰冷执行面前苍白无力。而CPI连续4个月为负的警报,正尖叫着全社会消费信心的塌方——此刻打压合理消费,无异于在雪地里掐灭最后一簇火苗。
某些执行者对此心知肚明,却选择视而不见。他们以“突出政绩”的虚伪姿态向上邀功,将极端化执行包装为“政治魄力”与“绝对忠诚”。其深层逻辑,是将“严苛”等同于“正确”,把“压制”美化为“清廉”。殊不知,当“反腐”异化为对日常生活的窒息管控,它便从利剑退化为枷锁。那些被“政治正确”碾碎的餐馆、失业的厨师、断炊的家庭,他们的血泪在官员光鲜的“政绩报表”上,可曾留下半点墨痕?这种漠视经济规律与民生疾苦的“伪担当”,恰是最大的渎职。
“禁酒令”的初衷,本是为财政节流、为权力筑堤。然当堤坝越筑越高,在阻隔洪水的同时,也截断了滋润田地的渠水。这警示世人:任何政策若在落实中抽离了“人”的温度与“实”的尊重,再纯粹的初心也会结出苦果。
当市井烟火渐次黯淡,经济复苏的引擎凭何轰鸣?政令的边界,应是丈量民生冷暖的温度计,而非权力任性的刻度尺。唯有让治理回归精准之道,敬畏经济血脉的自然律动,万家灯火方能长明不熄——那光芒照耀的,才是繁荣应有的模样。(鹤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