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24年6月8日下午5点,最后一门英语考试结束铃声响起。
43岁的李振华从考场走出来,手里紧握着准考证,衣领上还沾着泥土。围在考场外的村民们窃窃私语:"老李真是疯了,都这把年纪了还来凑什么热闹。"
到了月底,成绩公布。
当李振华的分数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傻眼了——680分!
而更让人震惊的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竟然主动打来电话:"李振华先生,我们23年前就在找您......"
01
事情要从几个月前说起。
李振华的儿子李明轩今年高三,成绩一直在班里中等偏下。眼看高考临近,这孩子却越来越焦虑,晚上经常失眠,白天上课无精打采。
那天晚上,李振华从地里回来,看见儿子又趴在桌子上发呆,数学作业本摊开着,一道题都没做。
"明轩,怎么了?"李振华洗了洗手,在儿子旁边坐下。
李明轩抬起头,眼圈有些红:"爸,我觉得我肯定考不上好大学。"
"为什么这么说?"
"你看这道数学题,我想了一个小时都没想出来。"李明轩指着作业本上的一道导数题,声音里带着哭腔,"班里同学都在说,农村孩子考大学太难了,就算考上了也没钱读。张伟的哥哥当年考了570分,现在还不是在县城打工,一个月挣三千块钱。"
李振华拿起作业本,看了看那道题。题目确实有点难度,但他心里很快就有了解题思路。
"这道题其实不难,你看......"李振华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了几行,"这里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先把里面的函数求导,再把外面的函数求导,最后相乘。"
李明轩愣住了,看着父亲工整的解题步骤:"爸,您什么时候会做数学题了?"
李振华意识到自己露了马脚,赶紧说:"我......我以前也学过一点。你先按照这个思路试试。"
王秀芳从厨房出来,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明轩别想太多,尽力就行。"
"妈,您说得轻松。"李明轩苦笑,"同桌刘欣欣模拟考试都能考600分了,人家爸爸是县里的副局长,妈妈是银行主任。我呢?爸爸种地,妈妈在家,就算我考上了大学,学费都不知道怎么办。"
李振华听着儿子的话,心里五味杂陈。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问:"明轩,你知道高考报名现在还来得及吗?"
"啊?"李明轩抬起头,"爸,您问这个干嘛?"
"我想陪你一起考。"
这话一出,母子俩都愣住了。王秀芳手里的苹果差点掉在地上:"老李,你发什么疯?都43了还考什么试?"
李振华认真地看着儿子:"你不是说农村孩子考大学难吗?那爸爸陪你试试,看看到底有多难。"
"可是爸,您连高中都没毕业......"李明轩欲言又止。
"怎么,你觉得你爸很笨?"李振华故意板起脸。
"不是不是,我是说......"
"那就这么定了。"李振华站起身,"明天我就去问问还能不能报名。"
02
第二天一早,李振华骑着电动车来到县教育局咨询。
"什么?您要报名参加高考?"接待的小姑娘瞪大了眼睛。
"有什么问题吗?"
"倒是没有问题,只是......您今年多大了?"
"43。"
小姑娘翻了翻手册:"法律上确实没有年龄限制,只是报名费需要150元。"
"没问题。"李振华掏出钱包。
消息很快传回了村里。李振华刚到家,村长李大贵就匆匆赶来了。
"振华,我听说你要参加高考?"李大贵一脸严肃,"你这是闹哪样?"
"大贵叔,怎么了?"
"你都43了,还考什么试?万一考砸了,不是让人笑话吗?"李大贵语重心长,"我知道你是想给明轩做榜样,但这样搞下去,全村人都要议论你们家了。"
李振华倒了杯茶给李大贵:"大贵叔,您喝茶。我参加高考,又不犯法,也不影响别人,有什么好议论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
正说着,几个村民也来了。
"老李,听说你要和明轩一起考大学?"李二狗笑嘻嘻地问。
"是啊。"
"那你可得加油啊,别考个100多分,比明轩还低,那就丢人了。"王麻子在一旁起哄。
"就是,43岁的人了,还想考大学,真是异想天开。"刘寡妇摇着头,"我看你就是想出风头。"
面对这些冷嘲热讽,李振华始终保持着淡定的笑容:"大家说得对,万一我考得比明轩还差,确实挺丢人的。"
"那你还考?"
"试试嘛,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村民们面面相觑,没想到李振华这么不要脸。
等人都走了,王秀芳忍不住埋怨:"老李,你这是何苦呢?本来明轩压力就大,你这样一搞,万一真的考砸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会更重。"
李振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秀芳,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什么意思?"
"我是说,我这个人,做事情有把握吗?"
王秀芳想了想:"有把握倒是有把握,就是有时候想法太多。"
"那你相信我吗?"
"当然相信。"
"那就行了。"李振华拍拍妻子的手,"你只要相信,我不会给明轩丢脸就行。"
03
接下来的几天,李振华开始"偷偷"复习。
他从明轩的书柜里借了几本复习资料,趁着农闲时间翻看。王秀芳几次看到他在看书,但都以为他只是随便翻翻。
直到有一天晚上,王秀芳起夜,看到书房里还亮着灯。她悄悄走过去一看,李振华正在认真地做数学题,桌子上摊着几本厚厚的资料,上面密密麻麻地做满了笔记。
"老李,你怎么还不睡?"
李振华被吓了一跳,赶紧合上书:"马上睡,马上睡。"
王秀芳走近一看,惊讶地发现这些资料不是简单地翻阅,而是被认真地学习过。每一页都有详细的笔记,字迹工整,连错题都整理得井井有条。
"你......你真的在复习?"
"嗯。"李振华有些不好意思,"既然要考,总得认真点。"
"可是这些题目这么难,你真的能懂?"
李振华指着桌上的一道物理题:"这道题考的是牛顿运动定律,需要先分析受力情况,然后建立方程组求解。"
王秀芳完全听不懂,但能感觉到丈夫说得很专业。
"老李,你到底......"
"秀芳,先别问那么多。等高考结束了,我什么都告诉你。"李振华认真地说,"现在你只要相信我,我不会让明轩丢脸就行。"
04
李振华的认真劲儿很快感染了李明轩。
看到父亲每天比自己起得早,睡得晚,还要抽时间干农活,李明轩突然觉得自己的那些抱怨太矫情了。
"爸,您需要我帮您辅导吗?"一天晚上,李明轩主动问道。
"你先管好自己。"李振华头也不抬,"不过这道题你可以过来看看。"
李明轩凑过去一看,是一道复杂的立体几何题。
"这道题我也不会做。"李明轩有些沮丧。
"没关系,我们一起想想。"李振华拿起草稿纸,"立体几何最重要的是空间想象能力。你看,这个正方体......"
半个小时后,父子俩竟然真的把这道题解出来了。
"爸,您好厉害!"李明轩兴奋地说,"您的方法比老师教的还简单。"
李振华笑了笑:"条条大路通罗马,解题方法不止一种。"
从那以后,父子俩经常一起讨论难题。李明轩惊讶地发现,父亲的知识面竟然这么广,数学、物理、化学,甚至英语都懂一些。
最让他震惊的是,父亲做题的速度比他快很多,而且准确率特别高。
"爸,您以前真的只是种地吗?"李明轩忍不住问。
"当然啊。"李振华看了儿子一眼,"怎么,种地的就不能爱学习了?"
"不是,我是觉得......您好像知道很多东西。"
"书是最便宜的老师。"李振华拍拍儿子的肩膀,"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晚。"
05
随着复习的深入,李明轩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
原本数学只能考80分的他,模拟考试竟然考了120分。班主任张老师特地把他叫到办公室。
"明轩,最近是不是报了补习班?进步这么大。"
"没有啊,张老师。"
"那怎么回事?特别是数学,提高了40分。"
李明轩挠挠头:"就是我爸在家陪我学。"
"你爸?"张老师有些不相信,"他能辅导你数学?"
"说实话张老师,我爸做数学题比我还快。有时候我觉得他比您教得还好。"李明轩实话实说。
张老师愣住了:"你爸不是农民吗?"
"是啊,但是他很爱看书。"
张老师沉思了一会儿:"明轩,你爸真的要参加高考?"
"是的。"
"那你觉得他能考多少分?"
李明轩想了想:"我感觉......可能比我高。"
这话说得张老师更加好奇了。一个43岁的农民,真的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吗?
06
高考前一个月,村里的风言风语更多了。
"老李这是着了魔了,天天看书,地都不怎么种了。"
"就是,为了陪儿子考试,连农活都不干了,真是本末倒置。"
"我看他就是想出名,43岁还考大学,这不是笑话吗?"
这些话传到王秀芳耳朵里,她心里也开始打鼓。
"老李,要不算了吧?村里人说得也有道理。"王秀芳私下里劝丈夫。
"你觉得我会给明轩丢脸吗?"李振华反问。
"那倒不是,只是......万一真的考砸了......"
"不会的。"李振华的语气很坚定,"相信我。"
正说着,县一中的陈校长竟然亲自来到了村里。
"请问李振华在家吗?"
王秀芳赶紧把陈校长请进屋:"校长,您怎么亲自来了?"
"是这样的,听说李先生要参加今年的高考,我们学校想邀请他来做个分享,给其他家长一些鼓励。"
李振华从地里回来,看到陈校长有些意外:"陈校长,您怎么来了?"
"李先生,您这种精神很值得推广。现在很多农村家长都觉得孩子考大学没希望,您这样以身作则,很有教育意义。"
"陈校长,我参加高考不是为了做榜样,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李振华的语气很平静,"我只是想让我儿子知道,学习这件事,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陈校长沉默了一会儿:"李先生,恕我冒昧地问一句,您以前是做什么的?"
"农民,种地的。"
"那您的文化程度......"
"高中没毕业。"李振华说得很自然。
陈校长更加好奇了:"那您复习这么短时间,有把握吗?"
李振华笑了笑:"试试呗,反正也不会少块肉。"
07
高考前一周,李振华收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请问是李振华先生吗?我是省教育考试院的工作人员。"
"您好,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我们注意到您的报名信息,想了解一下,您参加高考的目的是什么?"
李振华愣了一下:"就是想陪儿子考试。"
"您知道43岁参加高考会引起很多关注吗?"
"我没想那么多。"李振华实话实说,"我就是觉得,既然儿子觉得考大学难,那我就陪他试试。"
"李先生,不瞒您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媒体关注到了您。如果您考得好,可能会成为励志典型;如果考得不好,可能会引来质疑。您有心理准备吗?"
李振华沉默了一会儿:"我没想过要成为什么典型,也不怕质疑。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想陪儿子考个试。"
挂断电话后,李振华陷入了沉思。他没想到自己的一个简单决定,会引起这么多关注。
08
高考前三天,李振华和李明轩住进了县城的小旅馆。
这是一家很普通的旅馆,一晚上80块钱,条件一般,但胜在安静。
"爸,紧张吗?"李明轩问。
"还好。"李振华整理着文具,"你呢?"
"有点。"李明轩坦承,"主要是怕考砸了。"
"考砸了又怎样?"李振华看着儿子,"人生又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
"可是您都陪我考了,万一我考得不好......"
"明轩,"李振华认真地说,"爸爸陪你考试,不是为了给你压力,而是想告诉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努力。结果重要,但过程更重要。"
李明轩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当天晚上,父子俩没有再复习,而是早早休息。但李明轩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想着明天的考试。
反倒是李振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呼吸平稳,看起来一点都不紧张。
09
高考第一天,考语文和数学。
早上6点,李振华就起床了,简单洗漱后开始准备早餐。
"明轩,起床了。"
李明轩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爸,才6点呢。"
"早点起来,心情比较平静。"李振华递给儿子一杯温水,"先喝点水,然后洗漱。"
吃完早餐,父子俩一起走向考场。路上遇到了不少同村的考生和家长。
"老李,今天可要加油啊!"有家长开玩笑地说。
"肯定的。"李振华笑着回应。
到了考场门口,李明轩突然有些紧张:"爸,万一我考砸了怎么办?"
"没有万一。"李振华拍拍儿子的肩膀,"就当平时做练习题一样,你能行的。"
进入考场后,李振华发现自己被安排在最后一排。监考老师看到他,明显愣了一下。
"您就是那个43岁的考生?"
"是的。"
"真了不起。"监考老师由衷地说,"祝您好运。"
语文考试开始了。李振华拿到试卷后,快速浏览了一遍,心里基本有了把握。
第一道选择题考的是古诗词,他毫不犹豫地选了C。
阅读理解是一篇关于乡村振兴的文章,这正是他最熟悉的话题。
作文题目是"平凡中的不平凡",李振华看到这个题目,嘴角微微上扬。
他提笔写道:"平凡是生活的底色,不平凡是精神的高度......"
中午休息时,李明轩急切地问:"爸,语文考得怎么样?"
"还行。"李振华很平静,"你呢?"
"作文可能写得不太好。"李明轩有些沮丧。
"没关系,下午的数学是你的强项。"
下午考数学。这是李振华最有把握的科目。
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他几乎是一眼就能看出答案。
最后的两道大题,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以他的水平,完全能够应付。
李振华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就做完了所有题目,剩下的时间他仔细检查了一遍。
走出考场时,李振华看到李明轩还在里面奋笔疾书,便在门口静静等待。
等儿子出来后,李明轩第一句话就是:"爸,数学最后两道大题我都没做出来。"
"没关系,尽力就好。"李振华倒是很轻松。
"您做出来了吗?"
"应该没问题。"
李明轩羡慕地看着父亲:"您怎么这么厉害?"
"多练练就好了。"李振华笑着说,"走,回去休息,明天还有理综和英语。"
到了月底,差分的时间到了。一家人紧张的坐在电脑前,李振华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密码。
王秀芳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这......这是多少分?"
"680分。"李明轩的声音都在颤抖。
一时间,屋子里安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680分,这是什么概念?全省前100名!清华北大随便挑!
王秀芳瘫坐在椅子上:"老李,你......你竟然这么厉害?"
李振华看着屏幕上的数字,神情复杂,既有意料之中,也有说不出的感慨。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
李明轩接起电话:"喂?"
"请问是李振华先生的家吗?我是清华大学招生办的陈教授。"
李明轩愣住了,赶紧把电话递给父亲。
陈教授激动的说出一句话,李振华听了,握着电话的手开始颤抖,思绪抽丝剥茧似的从脑中冒出来。23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