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的一次考试,有个考生带了36个馒头进考场,监考官问:你带这么多馒头干嘛?
“回大人,这是我的饭食,家母昨日特地蒸好的。”考生李幡提着那一大兜馒头,以为考官不让带进去。
实际上,考官之所以问李蟠,是因为当天考试只考一天,常人就算是再能吃,也用不着带36个馒头吧。
“就考一天,你带这么些吃的完吗?”监考官问。
然而李蟠却说:“吃得完,考试费神,家母说多吃些无妨。”
就这样,李蟠带着一大兜馒头进了考场。不过监考官却转身对监考员说:“多注意他一些,这人不太正常。”
监考官觉得,没有人能够一天吃下36个馒头,他觉得李蟠带这些馒头可能会用于别处,说不定还会用来作弊。
考试正式开始后,别的考生都赶紧提笔蘸墨开始作答,李蟠却先从布兜里拿出一个大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大口,才提笔开始作答。
古代的考场与我们现在的不同,在当时考场的座位是一间开放的小屋子,一个小屋子只能容下一个人,而后考生都是并列。
而监考员则直接站在考生的面前,能清楚的看到每个考生的状态。
李蟠当时正对面,就站着一个监考员。让监考员惊讶的是,李蟠确实能吃,从早到晚李蟠就把一兜馒头吃掉了一大半。
不过,试卷答题的进度,却比其余人也少了很多,当时监考员就笑了,心中暗自想道:这是来吃馒头的,还是来考试的?
李蟠自己也发愁,他倒不是写不出来什么,而是写字太慢,要一笔一划的往试卷上答。
后来时间从早到晚,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监考员往李蟠试卷上一看,才写了一半之多。当时就劝李蟠:“别写了,别人早都交卷回家了,你才写这么多一点,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李蟠一听这话,马上对监考员说:“大人,我出身乡野来一趟不容易,且脑袋笨,写字慢,还请大人见谅,再给我一些时间。”
监考员想了想,答应了下来,并嘱咐他说:“那你抓紧时间。”
李蟠提着笔,许久写不下一个字,监考员问:“怎么不写了呢?”
李蟠捂着肚子说:“大人,馒头吃完了,又饿了,能否给一些吃的?”
这让监考员无比震惊,他从没见过吃了这么多馒头还会饿的人。最终无奈,只能给李蟠几个馒头让他边吃边写。
实际上,李蟠之所以这么能吃,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太穷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一旦有饭吃,李幡就要吃个顶饱,慢慢的肚子就吃大了,自然也就能吃了。
后来家里收成好了生活条件好了,李蟠平日里也不少吃,但总是没吃饱过。这次是借考试的机会,其母才给他多备了一些馒头,让他不要饿着。
李蟠吃了监考员的馒头,又来了劲,因为答题进度太慢了,他着急忙慌的写到了深更半夜才写完。
因为缺少李蟠一人的卷子,所有人的卷子都要延迟上交考试院,康熙当时亲自过问考试一事,第二天没有见到卷子,就问卷子怎么还没有送来。
于是考官就解释称,都是为了等一个叫李蟠的考生,还把李蟠吃几十个馒头的事对康熙说了。
康熙当时就来了兴趣,在卷子送到以后,先找了李蟠的卷子看,发现李蟠字迹工整,写的文章很好,让康熙看的异常开心。
而且康熙还觉得,李蟠虽然考试时间太长,但是他坚持写工整字体,而且很有毅力,在与其余人的文章对比后,康熙当即决定,给李蟠打个高分。
谁料这高分一打,李蟠竟然成了状元。当消息传到李蟠的家里时,李蟠第一时间就觉得,这三十多个馒头没白吃。#MCN微头条伙伴计划#
据:《古代状元趣事多》知网期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