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之前的文章就对日本养老问题,老龄化问题解决方式进行过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客观上讲,我国社会经济出现的很多问题,日本可能早三十年就出现了,但是很显然,日本并没有彻底解决这类问题,但是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在哪?
也许看到我这么说,大家会对日本鄙夷,但是希望你们耐心的看,找到一些破局之法。
一、日本“踩过的坑”
编制泡沫与金融体系崩溃
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公务员被视为“避风港”,大量人开始内卷考编和事业单位。
但随财政压力加剧,2000年起地方政府编制缩减30%,银行也倒闭了近百家。
情绪价值与情感寄托
平价咖啡、百元店美妆(如Canmake)短暂刺激消费,但未能扭转通缩。1998-2010年日本个人消费年均增速仅0.4%,陷入“失去的三十年”。
精神避世产业扩张:动漫、二次元产业规模达2000亿美元。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和感情寄托的产业蓬勃发展,例如迷信,虚拟。
性代偿经济
风俗业年营收占GDP 1%,但加剧性别对立与社会伦理危机,直接让结婚率和生育率干了个稀碎,养老都成问题。
但伴随结婚率跌至4.2(2024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29.3%,社保支出占财政比重超33%。
这点最明显的就是,之前去日本旅游回来的朋友和我讲,走到大街上,到处都是牛郎店,还有很多年轻人不停“搭讪”找一些一夜伴侣,这反而成了常态。
所以不论资本如何宣传性开放和性自由,我依旧认为中华文化礼义廉耻的重要性!
二、日本是如何破局的?
2000年推行《介护保险法》,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70%养老机构由医疗法人运营,降低家庭照护成本。
政府补贴研发适老科技,护理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00万增至4亿美元(2035年预估),缓解34%的护理人力缺口。
安倍经济学治理改革:2015年起强制上市公司设独立董事,资本回报率(ROE)从5%升至9%,推动日股2023年涨幅超25%。
汇率劣势转优势:日元贬值40%(2022-2024年)吸引制造业回流,半导体工厂回流带动关西地区就业增长12%。
性价比消费:优衣库、无印良品以“基础款+高性价比”重构消费逻辑,取代奢侈品崇拜,家庭储蓄率回升至5.8%(2023年)。
三、中国的同质困境:相似轨迹与结构性风险
1. 编制热与铁饭碗脆化
2025年国考报名破200万人,但银行、医疗系统裁员潮已现,国企合同工清退比例达15%-20%;
财政压力下,2028年编制缩编成学界共识,现在上不了岸,可就真没戏了!
2. 情绪消费与精神代偿膨胀
低价情绪寄托:蜜雪冰城年销百亿杯、拼多多出世斩下销售奇迹。
各种打着“爱自己”“补偿童年”的资本陷阱! 还有很多人“上班”不如上香的情况。
性价比革命:洛阳汉服妆造99元全包、延边“朝鲜族写真”低价套餐,将文化体验拆解为标准化情绪产品。
直播经济麻醉剂:人均日刷短视频132分钟,打赏规模千亿,娱乐直播成为中国版的精神麻醉药。
中国的短剧甚至成为世界标志流量新秀,这不就类似于日本动漫等平替?
之前冰墩墩和现在的拉布布,哪个不是证明,我国受到类似产品操作的市场很大?下一个又是谁?
3. 老龄化加速与社保承压
65岁以上人口占比15.6%(2024年),社保基金2035年恐耗尽;个人养老金参保率仅7%,远低于日本国民年金覆盖率98%。
四,所以那些是出路?
虽然困境在发展,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这些问题日本三十年前都有了,中国虽然会产生类似的问题,但解决的方法也就不同。
我们在快速的求突破和变革、电商经济、互联网经济县城经济养老改革,我们都在努力的转型升级。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着相似的韵脚。
根据历史的潮流,现在最火的就是情绪产业(文旅,短剧)、信价值代偿,以及性价比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