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北望。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两年前,我打算在上海周边买个房子,锁定了昆山花桥。当时觉得,花桥离上海近,而且房价相比上海也没那么贵。
然后我上班的地方,离花桥大概30公里,如果在花桥买房,上下班通勤也能实现。
接着2023年初的时候,我就多次去花桥看了房子,走了几个盘。当时的房价在3-4万左右,如果看90平左右的,就是小三百万。
还记得当时最低首付比例是20%,那么就是至少要拿出60万。
咱当时资金有限,考虑很久,没有上车。记得当时带我看房的中介,还反复问我,为什么不买了。因为这个中介是朋友介绍的,他甚至跑过去问我朋友。
就当时这个感觉,我就意识到,他们卖房子确实不容易,就我这个意向度不算很高的客户,都想发设法留住。
另外,我当时其实有个感觉,就是房价真的会持续下滑。
毕竟在2022年的时候,我老家卖过一个房子,当初为了卖那个房子,真的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我老家是东北的,因人口外流,房价处在下行行情,房子一卖,就两三年。
我家那次卖房的感受,让我有种,房子时代彻底过去的感觉。就决定不买房子了,也幸而错过了,这两年房价的大跌。
最近呢,我刷到一个帖子,讲的是花桥某房产对比。
之前4万多一平,近400多万的房子。现在跌至1万4一平,130多万。
这跌幅,已经不能用腰斩来形容了。
其实全国类似跌幅的房子,又岂止这些。比如我近期刷到的南京一个小区,叫世贸外滩新城,在最高点的时候,房价曾达到6-7万/平。
而现在,房子成交价已跌至2万以下。
这两年来,房价正以一种罕见的速度,加速下跌。而且跌幅,必然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
前几天,广州公布彻底放开了限购。
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的时候,广州就已经全面放开了限购,也降低了贷款首付比例。
就是说,早在一年前,在广州买房,就已经没有了门槛。
而这次,广州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更像是再进行一次宣传。
毕竟根据过往的数据,广州的房地产局势,相比于其余一线城市来说,确实是有些尴尬。
这个我们从数据就能得知。
对比其余一线城市,北上深,去年救市政策后,房子都有一定的涨幅。
比如北京,自去年九月份以后,九个月来,有六个月,二手房价格都是上涨的;
上海则是楼市最稳定的,过去九个月以来,新房都是处于上涨;
还有深圳,新房也有六个月是上涨的。
反观广州,过去九个月,无论新房和二手房,没有上涨的情况。
而且从房价来看,广州的房价也较为惨淡,甚至出现了单价1万平左右的房子。
确实是卖出了县城房市的价格。
造成这样的原因,和广州这两年的经济情况有一定关系。
2024年全年,广州的GDP增速,只有2.1%;
再看今年,第一季度,广州GDP实际增速3%,在27个万亿城市里倒数第二。
当然,也不止广州,现在除了上海、北京还能说稳住外,整体的房价都是持续跌幅状态。
根据国统计公布的五月份房产数据。
先来看新房数据。
今年以来,70个中大城市里,对比去年同期,只有三个城市新房价格是上涨的,就是上海、杭州,太原。
对比同期一到五月份,就只剩上海和太原。
这是新房数据,再来看二手房,就更为惨淡了。
所统计的70个大城市,较之于去年同月,全部是无一例外的跌幅。
而现实来看,房价还是还是会继续下跌的。
就如广州的放开限购一样。
其实本身也是别无刺激之法了,放出最后的大招。但救市政策频出后发现,效果仍旧有限。现在的楼市情况,已经不是这些救市政策能拉动的了。
有关房价为啥会下跌这么惨,之前也和大家分析过。
一方面是经济的基本面撑不住那么高的房价,另外也和需求有关。
举个例子,一个城市,房价2万,但大多数人,工资可能就3-4千。这就意味着,若买100平的房子,多数人不吃不喝,可能要40-50年才能买得起。
外加上,支撑房价的,是人口。
很多城市房价往下掉,就是人口流失较为严重。以及,近年来非常低迷的新生儿数据,这代表着,从长期看,房价就是会有一定的震荡。
还记得两年前和大家提到,房子的行情彻底过去了。二线以下的城市,房子能卖就卖了。一线城市,如果是好地段的稀缺房产,可以留用。
现在情况确实如我们预料的那样。但我没有想到,房价的跌幅,会如此迅猛就是了。
作为一个保险博主,我们经常会和大家分享有关房产的话题。
无他,就是房子对于我们国内的老百姓来说,就是命根子。过去这些年,许多家庭的资产大头,都是房子。
也有很多人,确实赶上了房子的红利,赚到了钱。
但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的事情。
这两来,房子的行情过去了,我们就要接受。
我们应该是对房子下行风险提醒的最早一批的博主了。
在2022年的时候,我们明确和大家提醒了,在当时的阶段,买房不如买增额。详细对比了3.5%增额和房产相比较的优劣。
如果说,在三年前,真听了我们的建议,用同样的钱,选择了增额而不是房子的朋友,现在一定会感受到,我们的理性和善意。
但在当时,很多人并不接受我们的观点,多数都提出反对的意见。比如下图这些,是从观点来说和我们不同的,这种其实可以接受。
但更多的是谩骂和不理解。
今天回望,我会觉得当时的决定,是无比的正确。
当时的想法,就是基于我们对楼市的整体判断。当然,也有我们身边卖房的体会。
三年前,房市的表现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还没有表现得像今天这般衰颓。
也意味着,卖房还算是一个好时机。
至于判定的逻辑,就是上面和大家提到的,包括经济基本面、人口数据、居民债务杠杆率等综合来看。房子就会步入下降的趋势,回到它真实的价值。
现在的每一次救市政策,其实都是一个出手的好机会。
所以,当时我们非常建议,大家把手头的房子卖出去。现实也证明,早卖两年,就能早点减少些损失。
太多网上案例不讲,就以我之前和大家分享,我同事的卖房案例吧。他在老家有套学区房,在2021年的时候,房价还能在2万一平,总房子价值200万左右;
然后到了2023年有买家联系他,准备150万买他的房子,当时我就建议他卖掉,他认为太少,没有同意。
结果到了2024年,行情一再下跌,房子已经跌至110万左右了。
当时他意识到房子的行情,准备卖掉。但已经变为买房市场,最后以105万才艰难卖出。
这么看,他买的晚,至少亏了大几十万。
当然他更庆幸,能在去年脱手。因为今年在回顾那个房子,100万以上完全不用想,买家要从90万开始砍价了,行情就这么残酷。
当然,把房子卖掉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笔钱放在哪呢?
三年前,我们建议多数人,可以考虑,把这笔钱放进储蓄险里,锁定利率,这个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因为同期我们对比过,同类安全的存款和国债,都在2.5-3.0%左右,而当时储蓄险能锁定3.4%左右的长期复利。
更不用提,利率会持续下行,存款和国债到期后,面临更低的利率。但如果我们买增额,那意味着长期锁定3.4%左右的复利,这个收益,非常有优势。
终身锁定3.5%的利率,买到就是赚到!
最后,我们慎重的得出了卖房买保险这个结论。
那么现在这个阶段,卖房买储蓄险,还来得及嘛?
到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房子行情不好的时候,把房子能不能卖出去,就不是决策问题,而是现实问题。
现在的行情是完全的买方市场,房子的成交周期,动辄是一年往上。
还能买房的,那是真打算定居自住的。
还记得之前有一个观点,就是刚需买房不需要考虑涨跌。但实际上,就算是用于自住,不打算卖的,也会估量一下房子的价值。
就算长期居住,那后期会不会有置换的可能。
还有,房子如果长期跌幅,你能做到完全不关注。实际上,真正的房东,不可能不关注自己房子的价值。就像是买了股票,完全不惦记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买房的,即便是自住,也会对价格极其敏感。多数城市,砍价都会极其宽松,让房东心痛。
如今这个阶段,即便把房子卖了,那也会承受非常大的损失。
不过,即便如此,如果手里有多套房,原本就用于投资的,我是非常建议,无论卖不卖,大家都可以把房子挂出去,感受一下行情,有一定的准备。
万一后续还有跌幅,那现在出手,就是提前止损。
另一方面,我觉得,卖掉房子的钱,保险的优势确实不如当初那么大,但也依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年前,站在利率的角度看,我觉得3.5%的增额,会是许多年后会被追忆的奢侈品;
现在,我们看2.5%的储蓄险,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对比同期的存款、国债,它依旧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
毕竟后续的利率,跌至1%以下是必然的事件。那我们锁定2.0%以上的利率,就是一种提前预判,预防利率再度下行的风险。
所以,我依旧建议,手头有闲钱的朋友,选择2.5%的储蓄险。
总结就是,如果你手里有房,我已经不会强制你去卖,相比于三年前,现在出手机会不算好,真卖的话,要忍受住近乎腰斩的价格。
当然,另一方面,如果手头有一笔闲钱,我还是坚持建议大家,可以考虑买2.5%的储蓄险亦或是2.0%的分红险。
这个是我站在长期利率角度,做的一个判断,也在之前的文章里反复和大家提到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