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1953年罗荣桓在北戴河养病,一位老帅到访,罗:你真是糊涂到底了

0
分享至

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唯一的“政工元帅”。



罗荣桓善于做政治工作,善于扩军,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罗帅是一位温文尔雅、沉默寡言的人,在军中以好脾气著称。毛主席称赞他是“老实人”,小平同志则说,罗荣桓“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一生光明磊落”。

然而这样一位老实人,却在1953年罕见动怒,而且发火对象是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

罗帅和彭老总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疾病缠身,到北戴河休养

1949年,罗荣桓作为少数几个元帅之一,参加了开国大典。

罗荣桓之所以有机会参加开国大典,是因为他没有随四野大军南下。他留京工作,出任华中局第二书记兼第一政委。

没有罗荣桓在东北的扩军,就没有四野百万大军。可到1949年,因为身体原因,罗荣桓已经无法长途奔波,指挥部队了。

实际上从1942年开始,罗荣桓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1945年抗战胜利时,罗荣桓刚刚在新四军军部接受了手术。然而罗荣桓还来不及休息,就接到临沂战线失利的消息。他不顾妻子林月琴劝阻,亲自前往前线指挥战斗。

不久之后,罗荣桓率领山东纵队挺进东北。刚到沈阳,罗荣桓就因为严重的肾病住进了原日军医院。医生告诉他,他患上了肺癌,如果想活命的话,必须接受右肾摘除手术。
但罗荣桓考虑到东北局势未定,迟迟没有动手术。直到1946年四平保卫战后,他才放下一切工作,在妻子的陪伴下前往莫斯科,做了右肾切除手术。



1947年3月,罗荣桓接受医生建议,准备到克里米亚疗养。可他刚准备动身,就接到国内消息:国民党占领了延安。

罗荣桓心急如焚,决定立马回国。苏联医院专家实在拗不过他,给他写了一份医嘱:建议休养3年,每天工作不超过3个小时。

可罗荣桓一回国,就将医生的叮嘱抛之脑后。不是他不在乎自己的身体,而是东野需要他,搞政治动员、推动土改、组织后勤,工作样样离不开他。

1947年9月,罗荣桓突发心脏病,险些丧命。他虽然被救了过来,但身体大不如前,左肾也发生病变,同时患有高血压。

平津战役后,罗荣桓抵达天津,因为过度劳累,难以指挥四野大军南下了。新中国成立后,罗荣桓留京工作,任解放军总政部主任,定居在北京。

罗荣桓日夜奔波忙碌,身体状况每况愈下。1953年,病魔缠身的罗荣桓不得不放下工作,前往北戴河疗养。



彭德怀来访,罗荣桓罕见发火:你真是糊涂到底了

罗荣桓在北戴河疗养期间,接待过许多老友。这年7月的一天,罗荣桓住所迎来了一位“重量级贵客”——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

井冈山时期,罗荣桓与彭德怀就是朋友了。抗战时期,罗荣桓曾任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归彭德怀直接指挥。

彭德怀此次前来,不仅代表党中央,也带来了自己的关怀问候。这本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可彭德怀刚到,两位元帅就上演了一场激烈交锋。

一向温文尔雅的罗荣桓没等彭德怀说话,当场发火:“我发现你真是糊涂到底了,会议简报我看了,你难道真想模仿苏联,逐步推行一元首长制吗?”

彭德怀是个暴脾气,可面对罗荣桓的质问,彭总却把脾气收了起来,平静地问:“你怎么看呢?”



罗荣桓没有丝毫顾虑,再次言语激烈地说:“绝不能这样,双首长制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怎么能丢了呢!”

罗荣桓接着说,井冈山初期,正因为我党的领导系统没建立起来,才出现逃兵,战士们旧军阀思想严重,导致战斗力不强,怎么能忘了呢?

罗荣桓又说,红军长征的原因,正是因为李德的瞎指挥。共产国际派来的人,险些葬送了红军,这个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罗荣桓与彭德怀并无个人恩怨。1959年彭总落难的时候,有人让罗荣桓揭发彭总,罗荣桓没有说话。他不喜欢落井下石,更不愿平白无故给人乱扣“帽子”。

1953年的这次谈话,罗荣桓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他对彭总做法的深深担忧。



“党指挥枪”,无往而不利

身为一位政工干部,罗荣桓关心的事情,正是“党指挥枪”的原则。

党指挥枪,初步形成于著名的“三湾改编”。在这场毛主席组织的改编中,第一次对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军队作了探讨与实践,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当时的罗荣桓作为连党代表,对这次改编记忆犹新。

1929年的古田会议,首次确立了“党指挥枪,指挥军队”的理论指导。正如罗荣桓所说,红军在井冈山受挫,部队滋生悲观情绪,出现了逃兵。加上部队人员复杂,部分将士军阀思想严重,必须统一思想。

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划清了人民军队和一切旧军队的界限,阐述了军队与党的关系,确定军队必须服从党的领导。也是从那时起,从军团到连队,每一级指挥机关都配政委(指导员)。政委负责政治工作,军事主官负责打仗,实行“双首长制”。

党指挥枪的本质,是党不能有任何特殊利益。1938年,毛主席在《战争与战略问题》一文中进一步阐述:“枪杆子里出政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绝不允许枪指挥党。

毛主席的一席话,道出了人民军队与蒋介石集团的本质区别。



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因为践行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能够实现高度团结。将士们的想法高度一致,简单一句话就是:听党话、跟党走。

比如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有罗荣桓带过去的山东纵队,有黄克诚的新四军3师,有曾克林的部队。因为党指挥军队,即便各军来自于不同地方,也是按照党组织的命令参加战斗。正因如此,才铸就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攻无不克的百万雄师。

反观蒋介石集团,蒋介石是依靠“枪指挥党”上台的。大革命时期,他是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地位本在汪精卫之下,却最终凭借军事实力压过汪精卫一头。

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是国民党内部无比混乱,每个位置都充满派系之争。比如何应钦派不听陈诚派的,比如张灵甫孤军深入,兵败孟良崮,就是友军各怀鬼胎,救援不力的后果。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军阀之间也各自为政,保存实力。红军长征时,红军每到一地,当地军阀不是想着“剿灭”红军,而是赶紧将红军送走。军阀想得很明白,我和红军拼个你死我活,岂不是正中蒋介石“驱虎吞狼”的奸计!

其内在原因,在于国民党有自己的私利,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就必然实行“枪指挥党”。



彭德怀的解释

彭德怀是我军最优秀的指挥官之一,他指挥一野时,身兼司令员和政委两个职务。他同样是政治主官,为什么建议取消政委,实行一元首长制呢?

这还要从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专家援华说起。来中国的苏联专家不仅有从事科技、工业的,还有来当军事顾问的。

军委的一些苏联专家,就不止一次向彭德怀建议,说苏联已经取消了政委这一职务,军队只有军事主官,师里由师长说了算,团里是团长。苏联专家认为,这样有利于发生战事时,军队迅速决策。

彭德怀起初并不赞同,认为不符合我军的实际情况。但架不住苏联专家的屡屡劝说,彭总产生了动摇,决定在军队展开渐进式探索,逐步推进一元首长制。



彭德怀组织召开了军委会议,印发了会议简报。罗荣桓虽然在北戴河养病,但作为解放军总政部主任,始终关心着军队建设,看到了这份简报。

罗荣桓非常生气,本打算给彭德怀打电话,指出这个错误。没想到彭总不请自来,罗荣桓抓住这个机会,严肃讨论了此事。

其实彭总本来就有顾虑,经罗荣桓这么一说,当下就豁然开朗了。彭总自责地说,自己的确犯糊涂,意见被苏联专家左右,这是不对的。

这次长谈后不久,彭总就给北京打电话,收回了那份会议简报。

两位元帅激烈交锋,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情。而军政双首长制沿用至今,始终是我军的致胜法宝。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有范又有料
有范又有料
镜头记录真实生活!
78文章数 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