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618,主要家电巨头的“开仓放价”,虽然没有全面激活市场的消费热度,却成功抢到了很多同行和对手的订单。
宁言撰写
领不了“国补”券?没事,家电企业直接让利,价格一步到位!比“国补”之后的价格,还要优惠!
随着618大促,即将全面落下帷幕。家电圈从多个家电企业和商家处获得的信息显示,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厨电、生活电器、清洁电器等各个品类的头部企业,从618开局到收尾,几乎都选择了“开仓放价”抢夺出货的机会。
这不只是进一步拉低了行业的均价,压缩了中小厂商的价格竞争优势和空间。同时,家电圈认为:这也将给下半年家电市场的竞争,以及消费订单抢夺,蒙上了一层阴影。简单来说,让众多市场参与者担忧:今年618大促,各个品类的头部家电企业们已经将价格直接干到谷底,下半年的家电市场争夺又拿什么手段参与?难道,价格还要再破底线、再创新低?
对于这一困惑,家电圈也不清楚,下半年怎么办。但是,即将落幕的618大促,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记忆深刻,且不愿回首。
总体表现:京东、天猫两大平台的出货量,还是处在同比增长的上行周期之中,但众多中小商家和家电卖场基本选择了躺平,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受到“国补”政策调整,出货进一步承压,大小商家的分化已经呈现极端化走势,好的很好、差的非常差。从品类来看,当季产品空调的表现最好,头部的美的、格力、海尔,以及小米、TCL、海信都在冲量;其次是洗衣机,电视和冰箱承压,生活电器、清洁电器、厨卫电器普遍不佳,家电品类的“冷热不均”也带给众多企业的经营压力。
主要特点:今年618大促,对于很多家电厂商来说,不只是很苦、很累,而且收获也较少。虽然头部家电企业在各个品类的价格竞争,极其惨烈,京东、天猫等平台各个家电品牌的零售价,已经跌出了众多厂商的心理认知,完全就是“低无止境”。同时,不断击穿底线、突破下限的家电产品价格,在一线市场上对于消费者的拉动作用,相当有限而且愈发失灵,拼低价现在已经沦为“鸡肋”。让很多家电厂商陷入了“不拼低价害怕、拼了低价痛苦”。
核心变化:今年618大促,市场热度和消费热度,较过去几年相比明显衰减,但市场竞争的拼抢程度却异常激烈,基本上就是海尔、美的、格力、海信、TCL及方太、老板、松下、西门子等企业的“巨头肉搏”,以及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商业平台的较量。市场抢夺就集中在少数头部企业和商家之间,大量中小厂商基本选择躺平。整个市场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挤压式洗牌,而是升级为“大鱼跟大鱼”的强强对决。
矛盾冲突:过去618大促被认为是很多家电厂商市场经营的“发动机”,快速解决上半年市场销售任务的“最后冲刺”。现实的尴尬是,今年618大促则成为很多家电厂商在市场经营的“抽水机”,导致很多厂商的市场份额被持续挤压、货卖不出去,少数厂商则面临着“量稳但利大跌”困境。经营亏损甚至是生存的红线提前出现,一些企业被逼至悬崖边上,加速市场各种矛盾冲突的加剧。
一些担忧:618期间,家电“国补”政策多地的调整和变化,引发了很多厂商在一线市场抢夺的难度。特别是多地开始变“敞开领券”为“限时限量”领券,直接导致家电企业和商家的经营陷入了“券难抢,单更难抢”泥潭之中;同时主流消费市场陷入了新一轮的低迷和保守通道,整个市场的消费活力缺失,厂商激活消费需求的手段匮乏,厂商经营面临新的动荡与不安。
618终将落幕,不过对于家电厂商来说,这并不意味着阶段性的竞争结束了。相反,一场场更为艰难的商战即将开启。2025年下半年市场怎么办、怎么干,家电厂商普遍还没有头绪,却也只有“硬着头皮冲”!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