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住院没和狗说,结果狗跑了60公里赶来探望,病房里众人泪目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护士,外面那条狗是怎么回事?”病房里有人问道。

“不知道啊,从昨天就在医院门口转悠,今天竟然跑到住院部来了。”年轻的护士擦着汗说。

“你看它那副样子,浑身脏兮兮的,好像走了很远的路。”

“会不会是在找什么人?”

这一幕发生在市人民医院的住院部,没人知道它为了这次寻找,已经走了整整60公里的路程。



01

李大海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这个习惯保持了十几年。

外面天还没完全亮,他就开始穿衣服准备出门跑货运。

客厅里的金毛犬大黄听到动静,立刻从狗窝里钻出来,摇着尾巴跑到主人脚边。

“大黄,今天又得一个人在家了。”李大海蹲下身,用手揉着大黄的脑袋。

大黄是五年前李大海从别人家抱回来的小狗崽,那时候只有巴掌大小,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条威武的大狗。

每天早上的这个告别仪式,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李大海会先给大黄的食盆里倒满狗粮,水盆里装满清水,再检查一遍院子的门是否锁好。

“我走了,你在家好好待着,晚上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李大海拍拍大黄的头,走向院门。

大黄总是会跟到门口,看着主人启动那辆蓝色的货车,直到车子开出巷子才回到院子里。

这是他们的日常,平凡而温馨。

李大海今年四十八岁,皮肤被长年的风吹日晒弄得黝黑粗糙,开货车已经二十多年了,算是这一行的老司机。

妻子王秀莲在外地的电子厂打工,一年只能回来过年和国庆节,家里就剩下他和大黄两个“光棍”相依为命。

邻居们都说李大海对这条狗比对自己还好,每次从外地拉货回来,总要给大黄带点什么特别的东西。

有时候是牛肉干,有时候是新的玩具球,有时候是从别的地方买来的特制狗饼干,大黄每次看到主人拿出这些东西,都会兴奋地跳起来在院子里转圈。

县城不大,只有十几万人口,李大海跑的线路主要是往返于县城和市里,有时候也会接一些省际的长途活儿。

他的货车虽然有些年头了,但保养得很好,发动机声音还算平稳,车厢也没有什么大毛病。

这天早上,他接了一个去市里的货,装的是一车建材,水泥、钢筋什么的,按照以往的经验,下午四五点钟就能回来。

大黄目送着蓝色货车消失在巷子口,慢慢悠悠地走回院子,趴在葡萄架下面的小窝里。

秋天的阳光透过已经有些发黄的葡萄叶洒下来,在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黄闭上眼睛,耳朵还竖着,听着远处传来的各种声音,开始等待主人回家。

它不知道,这一等,竟成了它狗生中最漫长也最惊心动魄的等待。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隔壁的张大妈像往常一样过来串门,她是个热心肠的老太太,经常帮李大海照看大黄。

“大黄,你家主人今天怎么还没回来呀?平时这个点早就到家了。”张大妈习惯性地跟大黄说话,虽然知道它听不懂。

大黄抬起头看了看张大妈,摇摇尾巴,走到院门口张望了一下,又回到原地趴下。



它的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期待,一直盯着巷子口的方向。

下午一点,两点,三点,太阳开始西斜,李大海还是没有回来。

大黄开始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时不时跑到门口去看看,耳朵竖得高高的,仔细听着外面的每一个声音。

平时这个时候,主人早就回来了,院子里应该响起熟悉的脚步声、钥匙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主人特有的“大黄,我回来了”的呼唤声。

但是今天什么都没有,巷子里安安静静的,只有偶尔几个路人经过的脚步声。

傍晚六点,天色开始暗下来,大黄的焦虑更加明显了。

它站在院门口,前爪扒着门框,努力向外张望,嘴里发出轻微的呜呜声。

这种声音很轻,但是充满了担忧和不安,就像小孩子找不到妈妈时的哭声一样。

夜里十点,大黄的食盆已经空了,但它完全没有心情去吃剩下的狗粮。

它趴在院门口的石台上,身体紧贴着冰凉的石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巷子口。

有人走过的脚步声,有自行车经过时车链子的响声,有远处传来的汽车引擎声,但就是没有那辆熟悉的蓝色货车特有的柴油机轰鸣声。

深夜十二点,整个县城都安静下来,只有路灯还在孤独地亮着。

大黄依然趴在门口,它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着微弱的光,像两颗小星星。

它在等,用一种人类无法理解的执着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

02

第二天早上,大黄依旧在院门口等着,它甚至没有回到窝里睡觉,就这样趴了一整夜。

张大妈像往常一样过来串门,看到大黄的样子,心里有些不安。

“大黄,你家大海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昨天晚上我一直没听到他回来的声音。”

大黄看着张大妈,眼睛里有种她从来没见过的神情,那是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困惑。

张大妈试着给李大海打电话,电话通了,但是一直没人接,最后自动挂断了。

她又打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这让她更加担心起来。

下午的时候,消息终于传来了,是从另一个跑货运的司机老刘那里听说的。

“听说大海出事了,昨天下午在市里突然肚子疼,被紧急送到市人民医院去了。”老刘骑着摩托车专门过来告诉张大妈。

“严重吗?是什么病?”张大妈急忙问道。

“据说是急性阑尾炎,已经做手术了,人倒是没什么大事,就是要住院观察几天。”

张大妈松了一口气,但随即又想到了大黄。

她回到李大海家,看着趴在门口的大黄,想要告诉它这个消息,但是一条狗怎么可能听得懂这些复杂的事情呢。

她只能给大黄添了些新鲜的水和狗粮,然后回到自己家里,心里想着明天再想办法联系李大海。

第二天,第三天,大黄还是在等。

它的眼神开始变得焦虑不安,不再趴在窝里,而是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有时候它会跳到院门口的石台上,努力向巷子外面张望。

有时候它会对着大门叫几声,声音里带着一种呼唤的意味。

邻居们路过的时候都会看它一眼,有人摇摇头说:“这狗怕是要等坏了。”

第三天晚上,大黄做了一个决定。

它要去找主人。

这个决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完全是一种本能的驱使。

大黄跳上院门口的石台,前爪扒着门框,后腿一蹬,翻过了一米五高的院门。

这是它第一次离开这个院子,没有主人的陪伴。

巷子里很安静,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在亮着。

大黄沿着李大海平时开车的路线,开始了它的寻找之旅。

它记得主人的车总是从巷子口右转,然后经过那条通往县城外的马路。

大黄走过了整个县城,从东头走到西头,又从南边走到北边。

它在每一个它认为主人可能出现的地方停留,用鼻子仔细嗅着空气中的味道。

车站,货运市场,平时经常去的小饭馆,那些和李大海有过接触的地方,大黄都去找了一遍。

但是没有,哪里都没有主人的气味。

天亮的时候,大黄已经走出了县城,站在通往市里的公路上。

这条路它坐车走过很多次,记得车子总是沿着这个方向开很久很久。

大黄开始沿着公路走,一步一步,坚定而执着。

公路两边是绵延的农田,现在正值秋季,玉米地里的玉米已经收割完毕,留下光秃秃的土地。

远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还带着露水的湿润。

大黄走了一个上午,遇到了第一个好心人。

那是一个骑着摩托车的农民,看到路边有条金毛犬在走,觉得很奇怪。

“哎,这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农民停下车,从包里拿出半个馒头扔给大黄。

大黄走过去闻了闻,叼起馒头几口吃掉,然后继续向前走。



农民在后面喊:“回家去吧,这里离县城还有十几公里呢!”

大黄头也不回,继续沿着公路前进。

中午的时候,太阳开始变得毒辣,大黄的舌头伸出来喘气。

它在路边找到一个小水沟,里面有一些积水,虽然不是很干净,但大黄还是低头喝了几口。

休息了一会儿,它又站起来继续走。

下午经过一个小村庄的时候,几个孩子看到大黄,好奇地围了过来。

“妈妈,这里有条大狗!”一个小女孩喊道。

她的妈妈走出来一看,发现是条金毛犬,毛发有些脏乱,看起来走了很远的路。

“这狗是从哪来的?怎么跑到我们村里了?”女人有些担心。

大黄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性,只是友善地看着她们,尾巴轻轻摆动。

女人心软了,回屋拿了一碗剩饭和一块肉出来放在地上。

大黄低头吃了几口,抬起头对着女人叫了两声,像是在表示感谢。

“你家主人呢?怎么让你一个人跑这么远?”女人蹲下来摸摸大黄的头。

大黄舔了舔她的手,然后转身继续向前走去。

女人站在村口,看着大黄的身影越来越小,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03

傍晚的时候,大黄来到了一座小山前。

这座山不高,但是公路要绕过去,而山的另一边就是通往市里的主干道。

大黄选择翻山,这样可以节省不少路程。

山路很难走,到处都是碎石和荆棘,大黄的爪子被划出了几道血痕。

但它没有停下,一步一步往山上爬。

夜幕降临的时候,大黄终于翻过了山头,看到了远处的灯火。

那里就是市区,李大海可能就在那里的某个地方。

大黄在山顶上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开始下山。

深夜的山路更加难走,伸手不见五指,只能凭着感觉摸索前进。

几次差点踩空滚下山坡,大黄都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坚持下来。

天亮的时候,大黄终于走出了山区,来到了市区的边缘。

这里的景象和县城完全不同,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大黄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繁华的地方,但它没有被这些景象所迷惑。

它要找的只有一个人,那个每天早上和它告别,每天晚上给它带好吃的人。

大黄沿着街道走,用鼻子仔细嗅着空气中的每一种味道。

汽车尾气,食物的香味,各种各样的人体气味,但就是没有主人的味道。

走了一整天,大黄来到了市中心的一个广场。

这里人很多,大黄觉得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起勇气继续寻找。

一个卖烤红薯的老大爷看到大黄,觉得这条狗很特别。

“小狗,你是迷路了吗?”老大爷蹲下来看着大黄。

大黄摇摇尾巴,但没有停留,继续向前走去。

老大爷从炉子里取出一个刚烤好的红薯,撕开皮递给大黄。

大黄闻了闻,确实很香,但它只是象征性地舔了几下,就继续上路了。

老大爷看着大黄远去的背影,嘀咕道:“这狗怕是在找什么重要的东西。”

第四天的早上,大黄终于来到了市人民医院附近。

这里的气味很复杂,消毒水的味道,药品的味道,还有很多人的味道混杂在一起。

大黄在医院门口转悠了一上午,保安几次想要赶它走,但看它没有攻击性,也就随它去了。

中午的时候,大黄决定进入医院里面寻找。

它从住院部的侧门溜了进去,沿着走廊一层一层地寻找。

护士们看到它都很惊讶,但大黄表现得很温顺,没有人真正阻止它。

李大海此时正躺在内科病房的三号床上。

三天前的那个下午,他在装卸货物的时候突然腹部剧痛,痛得直不起腰来。

工友们赶紧叫了救护车,把他送到了市人民医院。

医生检查后确诊是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手术。

整个过程太匆忙了,李大海连给家里打个电话的机会都没有。

手术很成功,但李大海的情绪一直不太好。

“医生,我什么时候能出院?”李大海问主治医生。

“至少还要观察三天,如果恢复得好的话。”医生看着他的病历说。

李大海点点头,但眼神里有些焦虑。

同病房的几个病友都注意到了他的情绪。

“老李,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隔壁床的老张问道。

李大海叹了口气:“我家里养了一条狗,现在已经三天没回去了,不知道它怎么样了。”

“狗?那倒是个问题。”老张摇摇头,“没人照顾的话,确实让人担心。”

“我试着给邻居打电话,她说狗已经不见了。”李大海的声音里带着自责。

病房里的其他人都安慰他,说狗的生存能力很强,应该没什么问题。

但李大海知道,大黄从小就没离开过那个院子,突然消失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算了,先把病养好再说吧。”李大海躺回床上,但眼睛一直盯着窗外。

护士小刘进来给他们测体温,顺便说起了今天的趣事。

“你们知道吗?今天有条金毛犬跑到我们医院来了。”小刘边说边摇体温计。

“金毛犬?在医院里?”老张好奇地问。

“对啊,从昨天就在门口转悠,今天竟然跑到住院部来了,到处走来走去的,好像在找什么人。”

李大海听到这话,突然坐了起来。

“金毛犬?什么样的?”他急切地问道。

“就是那种黄色的大狗啊,毛很长,看起来挺温顺的,但是有点脏,好像走了很远的路。”小刘回忆着说。

李大海的心开始砰砰跳起来,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在他脑海中浮现。

“那条狗现在在哪里?”李大海问。

“应该还在住院部吧,保安也没真的赶它走,说是看起来挺可怜的。”

李大海想要下床去看看,但是刚做完手术,医生不允许他随意走动。

他只能躺在床上,心里默默祈祷着。

04

下午的时候,病房里来了一个新病人,是个年轻人,刚做完阑尾炎手术。

大家都在聊天,病房里的气氛还算轻松。

李大海却一直心不在焉,时不时往门口看看。

三点多的时候,走廊里传来一阵骚动声。

有人在喊:“那条狗又来了!这次跑到三楼来了!”

护士们的脚步声匆匆经过病房门口,还有人在讨论什么。

李大海坐起身来,努力想听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

老张也被吸引了注意力,探头往门外看。

“确实有条大狗在走廊里走来走去,护士们都拿它没办法。”老张回过头说。

李大海的心跳得更快了,他有种强烈的预感。

“老张,你能帮我看看那条狗长什么样吗?”李大海请求道。

老张点点头,下床走到门口去看。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脸上带着惊讶的表情。

“老李,那条狗很奇怪,它好像在寻找什么人,走到每个病房门口都要停下来看看。”

“什么颜色的?多大?”李大海急切地问。

“金黄色的,挺大一条,看起来像是成年狗,但是毛很乱,身上都是泥土。”

李大海听到这个描述,几乎可以确定那就是大黄。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从县城到这里有六十多公里,一条狗怎么可能走这么远的路找到这里?

外面的声音越来越近,似乎那条狗正在朝他们这个病房的方向走来。

李大海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病房门口。

其他病友也都好奇地看着门口,想看看这条“明星狗”到底长什么样。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了,大家都能听到狗在门口停留的声音。

护士小刘跑过来说:“外面有条大狗,好像在找什么人!”

病房里的人都探头往外看,只见一条满身泥土、毛发凌乱的金毛犬正在走廊里张望。

那条狗走得很慢,每到一个病房门口都会停下来仔细嗅嗅,然后摇摇头继续往前走。

它的动作看起来充满了目的性,绝不是在闲逛。

突然,那条狗在他们病房门口停下了脚步,鼻子用力嗅了嗅空气,整个身体开始微微颤抖,然后猛地抬起头,琥珀色的眼睛直直地看向病房内部,看向李大海的方向冲了过去...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