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为何总有生灭变化?先天为何能恒常不变?返璞归真的目标是什么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道德经》《心经》等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自古以来,修道之人皆有一个困惑:为何天地万物总是在生灭变化之中?花开花落,人生人死,江河奔流不息,日月轮回不停,这后天世界似乎没有一刻安宁。

而传说中的先天境界,却能恒常不变,超脱生死。这其中的奥秘何在?返璞归真这四个字,又究竟指向什么样的终极目标?

相传春秋时期,有一位得道真人,曾经为弟子们解开了这个千古之谜,其中蕴含的天机,直指修道的根本所在。



话说春秋末年,函谷关外有一座无名山峰,山中住着一位白发道人,人称玄虚子。此人来历神秘,有人说他是老子的关门弟子,也有人说他早已得道成仙,只是留在人间度化有缘之人。

这一日,玄虚子正在山中静坐,忽然听到山下传来阵阵读书声。他睁开眼睛,只见一个青年书生正在溪边大声朗读《道德经》。这书生名叫慕道,原本是个儒生,后来对道家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特地前来深山寻访高人。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慕道读得投入,却不知身后已经站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

"小友读得不错,可知其中深意?"玄虚子轻咳一声。

慕道回头一看,见是一位道骨仙风的老者,连忙起身行礼:"晚生慕道,见过道长。刚才失礼了,不知道长在此。"

玄虚子摆了摆手:"无妨。你既然在此读《道德经》,想必对道家思想颇有兴趣。可有什么疑惑?"

慕道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忙道:"道长,晚生确实有个疑惑已久的问题。《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又说'复归于无极',这让我很困惑。为什么这个世界总是在变化?花会凋谢,人会衰老,连山川河流都会改变。可道家又说有个先天境界是恒常不变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玄虚子听了,抚须而笑:"好问题!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已经触及了道家思想的核心。来,我们坐下慢慢谈。"

两人在溪边坐下,玄虚子指着溪水说:"你看这溪水,时时刻刻都在流动,从不停歇。这就是后天世界的特征——生灭变化,永无止息。"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慕道问道。

"因为后天世界已经落入了阴阳对待之中。"玄虚子捡起一块石头,"你看这石头,有形有质,占据空间,就必然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风能吹动它,水能冲刷它,时间能磨损它。凡是有形有相的东西,都逃不过成住坏空的循环。"

慕道似懂非懂:"那先天又是什么样的?"

玄虚子放下石头,指着自己的心口:"先天,就在这里。它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个'物'不是指具体的东西,而是指那个根本的、原始的、未分化的状态。"

"可是,我们怎么能回到那个状态呢?"慕道急切地问。



"这就要说到返璞归真了。"玄虚子望着远山,"璞是未雕琢的玉,真是原本的面目。人生下来时,本来具足这种先天的品质,但随着后天的教育、欲望、执着,逐渐迷失了本性。返璞归真,就是要回到这个原本的状态。"

正说着,忽然一阵风吹过,溪边的柳叶纷纷飘落。慕道看着落叶,叹道:"连这柳叶也逃不过生死,何况是人?"

玄虚子却笑了:"你只看到了表象。这些柳叶看似死了,实际上它们会回归大地,化为养分,明年又会长出新的柳叶。这就是生命的循环。而这个循环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在主导着,那就是道。"

"道?"慕道眼中露出困惑。

"对,道。"玄虚子站起身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源头,它本身是不生不灭的。万物生于道,最终也要归于道。这个过程看似是变化,实际上是道的自然流露。"

慕道若有所思:"那么,我们修道的目标,就是要回到这个道的状态?"

"正是如此。"玄虚子点头,"但这里有个关键问题——如何回去?很多人以为修道就是要脱离这个世界,逃避现实,这是大错特错。真正的返璞归真,不是逃避,而是在生灭变化中保持那颗不变的心。"

"怎么理解这句话?"慕道有些困惑。

玄虚子重新坐下,说道:"你看这溪水,虽然水在流动,但水的本质没有变。同样地,虽然万物在生灭,但万物的本质——道——没有变。我们要学会的,就是在变化中把握不变,在生灭中体悟永恒。"

这时,天色渐暗,远山如黛。慕道看着这幅美景,忽然问道:"道长,您说的这些我大致明白了,但还有一个问题:既然先天是恒常不变的,为什么还要有后天的生灭变化?道为什么要创造这个变化的世界?"

玄虚子听了这个问题,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问得好!这个问题涉及到修道的最深层秘密。"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慕道认真的表情,继续说道:"你可知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过程看似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分化,实际上却蕴含着更深的智慧。"

"什么智慧?"慕道追问。

玄虚子微微一笑:"如果没有分化,如何体现统一的可贵?如果没有变化,如何证明永恒的存在?道之所以要显现为万物,正是为了让我们在体验中觉悟,在迷失中寻找回家的路。"

慕道听得入神,正要继续问下去,玄虚子却站起身来:"今日就谈到这里。剩下的问题,需要你自己去悟。记住,真正的道理不在书本上,而在你的生活体验中。"

说完,玄虚子转身向山中走去。慕道想要追上去,却发现老者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暮色中,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



慕道一个人坐在溪边,反复思考着玄虚子的话。先天后天、生灭变化、返璞归真,这些概念在他心中不断交织。

他感觉自己已经触及了某种根本的真理,但还有更深层的奥秘没有揭开。特别是玄虚子最后说的那句话——"道之所以要显现为万物,正是为了让我们在体验中觉悟",这其中似乎隐藏着修道的终极秘密。

返璞归真的真正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回到那个无知无识的婴儿状态吗?还是另有深意?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