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大爷被送养老院,悄悄捐掉给儿子的五百万,2月后儿子大笑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这500万您先拿着,我暂时用不上。”张明将银行卡推回给老父亲。

“明子,爸活了这么多年,该花的都花了,这钱就是给你的。”老张坚持将卡塞进儿子手里。

两个月后,当张明再次看到这张银行卡时,余额显示为零。

“您把钱都捐了?”张明的声音在养老院走廊里回荡。

老张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了一句让张明终生难忘的话。

01

春天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老张的脸上,81岁的他正在收拾着自己的行李。

这间房子他住了三十多年,每一个角落都记录着这个家庭的变迁。

从儿子张明小时候在客厅里骑着三轮车满屋子跑,到后来结婚时在这里摆酒席,再到孙子张浩在这里写作业看电视。



老张的手停在一张全家福上,那是去年春节拍的,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谁能想到,仅仅一年后,他就要被送到养老院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上个月老张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滑倒,一个人在地上躺了两个小时才被邻居发现。

张明接到电话时正在工地上和包工头吵架,装修公司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几个月没接到大单子了。

赶到医院时,老张正躺在病床上输液,见到儿子第一句话是:“没事,就是扭了一下。”

但张明看到的是一个满头白发、行动不便的老人,再也不是那个能徒手拆掉整面墙的建筑工程师了。

出院那天,张明和妻子王慧商量了很久。

“爸一个人住太危险了,万一再摔一次怎么办?”王慧说得很有道理。

“要不接到我们家住?”张明提议。

“你看看咱家那房子,三室一厅,浩浩要高考了需要安静,咱俩还得上班,哪有时间照顾老人?”

王慧的话让张明无法反驳,他们家的房子确实太小了,而且最近经济压力很大。

装修公司欠了材料商十几万,银行贷款也快到期了,张明每天都在为钱的事情发愁。

“要不送养老院吧,现在的养老院条件都很好,有专业的护工,比咱们照顾得好。”王慧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这个建议。

张明沉默了很久,他知道这是最现实的选择,但心里总觉得对不起老父亲。

第二天,张明找到老张,小心地提出了这个想法。

“爸,我和慧慧商量了,您一个人住我们实在不放心,要不您去养老院住一段时间?”

老张正在看报纸,听到这话手顿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

“行,你们安排就好。”

“爸,不是我们不孝顺,实在是...”张明想解释什么。

“明子,爸理解,你们都有自己的难处。”老张放下报纸,“什么时候去?”

“下周吧,我已经看好了一家,环境不错,离家也不远。”

张明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老宅的位置很好,如果卖掉能值三百多万,足够还清公司的债务了。

老张似乎看出了什么,但什么也没说。

收拾行李的过程中,老张翻出了很多旧物件。

一本厚厚的工程笔记本,记录着他几十年来参与过的建筑项目。

一个装满奖状的盒子,从优秀工程师到劳动模范,见证了他的职业生涯。

还有一些老照片,大部分都是和老伴的合影,她去世三年了,老张一直没有整理过她的遗物。

“这些东西就不带了吧。”张明看着满屋子的杂物,有些不耐烦。

“好。”老张点点头,将一个小盒子装进了行李箱。

搬家的前一天晚上,老张把张明叫到了书房。

“明子,爸有个东西给你。”

老张从抽屉里拿出一张银行卡,小心地递给儿子。

“这是什么?”张明有些疑惑。

“这是爸这些年攒的钱,一共500万,你拿去用吧。”

张明的手颤抖了一下,500万对现在的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爸,这钱我不能要,您留着养老。”张明推辞着。

“爸在养老院能花什么钱?吃住都包了,这钱放在我这里也是放着。”

“可是...”

“明子,你是我儿子,我的钱不给你给谁?再说,你现在生意不好做,正需要钱周转。”

老张的话让张明无法拒绝,公司确实急需资金,这500万能解决所有问题。

“爸,那我先借着用,以后还您。”

“什么借不借的,这就是给你的。”老张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爸只有一个要求,好好对待浩浩,他是咱们家的希望。”

02

第二天,张明开车送老张到了养老院。

那是一家新建的私立养老院,环境确实不错,有花园有食堂,还有各种娱乐设施。

办理入住手续时,护工小李很热情地介绍着各种服务。

“张大爷,您的房间在二楼,有独立卫生间,每天有人打扫,一日三餐营养搭配,还有专门的医生定期检查身体。”

老张的房间很简单,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一台电视。

“爸,您先住着,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张明帮老张收拾着行李。

“行,你忙你的去吧,我这里挺好的。”

张明走后,老张一个人坐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景色。



这里确实比家里安静,也比家里干净,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晚饭时间,老张来到食堂,和其他老人一起吃饭。

坐在他对面的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自我介绍叫老王。

“张师傅是吧?我听小李说您是建筑工程师?”老王很健谈。

“退休很多年了。”老张夹了一口菜。

“我退休前是中学校长,在这里住了两年了。”

“您儿女呢?”

老王苦笑了一下:“有一个儿子,在深圳做生意,很有钱,但一年见不了几次面。”

旁边一个瘦小的老人插话道:“我叫老李,我的情况正相反,女儿没什么钱,但每个星期都来看我。”

“哪种情况更好?”老张问道。

“当然是女儿常来看的好。”老李毫不犹豫地回答,“钱多钱少都是身外之物,亲情才是最珍贵的。”

老王点点头:“老李说得对,我儿子虽然给我交了最贵的护理费,但我宁愿他能常来陪陪我。”

老张若有所思地听着,想起了张明。

自从住进养老院,儿子只来过一次,还是因为要签什么文件。

那天张明来得匆忙走得也匆忙,在老张房间里坐了不到十分钟。

“爸,您在这里还习惯吗?”

“挺好的。”

“那就好,我公司最近很忙,可能来得少一些。”

“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张明走的时候甚至没有和老张拥抱,只是拍了拍老张的手。

老张开始观察养老院里的其他老人和他们的家人。

有些老人的子女确实很孝顺,每个周末都会来,带着孩子一起,一家人在花园里聊天散步。

有些老人的子女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来看看,问问身体怎么样,然后匆匆离开。

还有一些老人,从来没有人来看过。

老张发现了一个规律:那些子女条件好的,往往来得少;那些子女条件一般的,反而更用心。

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个故事,富人给乞丐一块钱,乞丐感激涕零;富人给富人一万块钱,富人觉得理所当然。

也许,钱真的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月后的某个晚上,老张在看电视新闻。

新闻里播放着一个关于贫困学生的报道,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因为家里没钱要辍学,记者采访时她哭得很伤心。

“我真的很想读书,但是家里确实困难,爸爸生病了需要钱治疗。”小雨的话让老张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那时候老张家也很穷,父亲是个木匠,母亲在家织布,全家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老张学习很好,但初中毕业后差点因为没钱上不了高中。

是当时的班主任李老师,偷偷给他交了学费,老张才能继续读书,后来考上大学,成为工程师。

李老师早就去世了,但老张一直记得他的恩情。

看着电视里的小雨,老张想起了李老师,想起了自己的求学路。

第二天,老张找到护工小李,询问怎么能联系到市教育局。

“张大爷,您要联系教育局干什么?”小李有些好奇。

“我想了解一下贫困学生资助的情况。”

小李帮老张查到了教育局的电话,老张当天就打了过去。

接电话的是教育局资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小陈。

“您好,请问您是要咨询什么?”

“我想了解一下如何资助贫困学生。”老张开门见山。

“您是要申请资助还是要提供资助?”

“提供资助。”

小陈很热情地介绍了各种资助方式,从一对一资助到设立助学基金。

“如果您想设立助学基金,金额比较大的话,我们可以安排专人为您服务。”

“多少算比较大?”老张问道。

“一般来说,100万以上我们会有专门的流程。”

老张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我想捐500万。”

电话那头的小陈愣了一下:“您说多少?”

“500万,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好的,好的,这个金额确实比较大,我需要向领导汇报,然后安排专人和您对接。”

挂了电话,老张感觉心里轻松了很多。

03

第二天,教育局的陈主任亲自来到养老院。

“张先生,我是教育局的陈主任,昨天我们的工作人员说您要捐500万设立助学基金?”

“对。”老张点点头。

“这是一笔很大的善款,我需要确认一下,这笔钱是您的合法财产吗?”

老张把自己的退休证、身份证和银行卡都拿了出来。

陈主任仔细查看了相关证件,又和银行核实了账户信息。

“张先生,您这种行为非常值得敬佩,我们一定会把这笔钱用到实处。”

“我只有一个要求,这笔钱要真正用到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老张很认真地说。

“您放心,我们会建立专门的监督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接下来的一周,老张配合教育局完成了所有的捐赠手续。

500万分三次转入了市教育局的专用账户,用于设立“张氏助学基金”。

整个过程中,老张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张明。

完成捐赠后,老张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每天晚上看新闻时,他都会特别关注关于教育的报道。

有时候会看到一些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后高兴的样子,老张觉得比自己中了彩票还开心。

老王和老李知道老张捐了钱,都很佩服他。

“张师傅,您这是做了大善事啊。”老王竖起了大拇指。

“能帮助那些孩子,我觉得很值得。”老张笑着说。

“您儿子知道吗?”老李问道。

老张摇摇头:“没告诉他。”

“为什么不告诉?这是好事啊。”

“告诉他也没用,反而会让他有压力。”

老张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看看儿子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张明真的关心他,会主动来看他,关心他的生活。

如果张明只是把那500万当成理所当然的财产,那这个教训也是值得的。

两个月过去了,张明只来过三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

第三次来的时候,张明看起来很焦虑。

“爸,您在这里还好吧?”张明坐在床边问道。



“挺好的,你看起来有心事?”

“没有,就是最近比较忙。”张明避重就轻。

“公司怎么样?”

“还行,慢慢在好转。”

老张看得出来儿子在撒谎,但没有戳破。

张明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临走时说:“爸,您有什么需要就给我打电话。”

送走张明后,老张坐在窗边发呆。

也许,自己的方法太极端了。

但事已至此,只能等着看结果了。

又半个月过去了,老张正在食堂吃午饭,小李匆匆跑了过来。

“张大爷,您儿子来了,看起来很着急的样子。”

老张放下筷子,跟着小李往楼上走。

一进房间,就看到张明和王慧坐在床边,两人的脸色都很难看。

“爸,您把钱都捐了?”张明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张平静地看着儿子:“什么钱?”

“就是您给我的那500万,我今天去银行查账,发现账户余额为零,银行的人说您把钱都捐给教育局了。”

“哦,是的。”老张很淡定地承认了。

“爸!”张明站了起来,声音有些颤抖,“您知道我现在什么处境吗?”

“什么处境?”

“我的公司倒闭了,欠了一屁股债,债主天天上门要钱,我都快被逼死了!”

王慧也跟着抱怨:“爸,您怎么能这样做?那是明子的救命钱啊!”

老张看着眼前的儿子和儿媳,心里五味杂陈。

“明子,那本来就是我的钱。”老张的声音很平静。

“可是您给我了!”张明的情绪完全失控了。

“我给你了,但我也可以要回来。”

“您这是要我们一家人上街吗?房子要被查封了,您知道吗?”

张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兽。

王慧在一边抹眼泪:“爸,您这是要逼死我们啊!”

老张看着这一切,心里既心疼又失望。

心疼的是儿子确实遇到了困难,失望的是儿子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而是指责他。

气氛一时变得很僵硬,谁都没有说话。

小李在门口探头探脑,不知道该不该进来。

王慧哭得更厉害了:“明子,咱们怎么办啊?”

张明瘫坐在椅子上,双手抱着头,一副绝望的样子。

老张看着儿子这个样子,心里也不好受。

也许,自己真的做过头了。

正在这个时候,小李匆匆跑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表情。

“张大爷,银行有人找您,说有重要事情要谈!”

张明和王慧同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望。

也许是银行发现了什么问题,钱还能要回来。

04

几分钟后,一个穿西装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房间,手里拿着一个文件袋。

“您好,我是中国银行的刘经理,专门负责大额捐赠业务的。”刘经理自我介绍道。

“关于您父亲的这笔捐款,我们需要和您详细谈谈...”刘经理对张明说道。

张明接过文件袋,手都在颤抖,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抽出里面的文件。

当他看清文件内容的时候,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手开始剧烈颤抖,整个人愣在了那里。

“这...这是什么意思?”张明的声音颤抖着问道。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