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你一个退休老头,吃这么贵的荔枝,你配吗?”王大海指着桌上的荔枝王,声音里满是不满,“我们家孩子学费都交不起,你倒在这享受!”
64岁的王建国手里拿着刚剥好的荔枝,听到儿子这句话,脸色瞬间铁青。
这个周末的家庭聚餐,本来是他想和儿子们分享点好东西,没想到换来的是这样的质问。
“就是啊爸,你平时不是最节俭的吗?这钱给我们多好。”小儿子王小军也在一旁附和着。
王建国看着两个儿子,心里五味杂陈。这2斤荔枝王160块钱,对于月退休金1万元的他来说不算什么,可在儿子们眼里,自己竟然不配享受这点东西。
他默默放下荔枝,起身回了房间,谁也没想到,这次冲突会彻底改变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
01
王建国住在老城区的一个小区里,三室一厅的房子显得有些空旷。自从老伴张秀芳三年前去世后,这个家就只剩下他一个人。
每天早上六点,王建国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他会到楼下的小花园里打太极,这是他退休后养成的习惯。小区里的老人们都认识他,大家都知道老王是个好人,对儿子们特别好。
“老王,又给儿子们转钱了?”邻居老李看着王建国从银行回来,开玩笑地问道。
“孩子们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王建国总是这样回答。
确实不容易。大儿子王大海在一家私企做销售,收入不稳定,还有房贷要还,王建国每月给他3000元补贴。小儿子王小军刚开始做生意,资金周转困难,每月也要2000元生活费。
算下来,王建国每月1万元的退休金,除了自己花销2000元,其余大部分都给了儿子们。他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简朴,买菜都要比价格,连肉都舍不得多买。
这天下午,王建国去菜市场买菜。路过水果摊时,他停下了脚步。摊主刚进了一批荔枝王,个头饱满,颜色鲜红,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师傅,这荔枝多少钱一斤?”王建国问道。
“80块一斤,新鲜上市的,特别甜。”摊主热情地介绍着。
王建国犹豫了一下。80块一斤,这价格确实不便宜。他想起了老伴张秀芳,她生前最爱吃荔枝,每次都说“荔枝这东西,吃一颗就觉得生活有滋味”。
“给我来2斤。”王建国最终还是开了口。
付款的时候,王建国心里有点忐忑。160块钱,够他买好几天的菜了。但想到能吃到老伴爱吃的水果,心里又有些暖意。
周末到了,这是王建国最期待的时候。两个儿子会带着家人来吃饭,冷清的家里终于有了生气。
王大海带着妻子张丽和8岁的儿子小强先到了。张丽一进门就开始抱怨:“房贷又要涨息了,压力真大。小强的钢琴班也要涨价,每个月多花500块。”
“说得对,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王大海接着话茬,“爸,您看能不能再多给点补贴?”
王建国正在厨房忙活,听到这话心里有些无奈。刚给完这个月的钱,又要加码了。
不一会儿,小儿子王小军也到了,身边跟着女友小雯。小雯最近一直催着王小军买房结婚,给了王小军不少压力。
“爸,我那个项目还差点资金,您看能不能再支持一下?”王小军一坐下就开始诉苦,“小雯家里催得紧,说没房子就不结婚。”
王建国端着菜从厨房出来,脸上挤出笑容:“先吃饭,有什么事吃完再说。”
饭桌摆好后,王建国想起了那2斤荔枝王。他小心翼翼地洗干净,装在盘子里端了出来。
“来,大家尝尝这个荔枝,特别甜。”王建国脸上带着期待的笑容。
小强第一个拿了一颗,剥开皮尝了一口:“爷爷,这个荔枝真好吃!”
“是吧,爷爷特意买的好荔枝。”王建国看着孙子开心的样子,心里很满足。
张丽也拿了一颗尝了尝:“这荔枝确实不错,哪买的?”
“菜市场新进的荔枝王,80块钱一斤。”王建国随口说道。
话音刚落,王大海的脸色就变了:“什么?80块一斤?您买了多少?”
“2斤,160块钱。”王建国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王大海立刻放下筷子,声音提高了几度:“爸,你一个退休老头,吃这么贵的荔枝,你配吗?我们家孩子学费都交不起,你倒在这享受!”
这句“你配吗”像一把刀子直接插在王建国心上。他愣住了,手里还拿着刚剥好的荔枝。
“就是啊爸,你平时不是最节俭的吗?这钱给我们多好。”王小军也在一旁附和,“160块钱够我吃好几顿饭了。”
小雯也插嘴道:“是啊,老人家就应该省着点花钱,这么贵的水果实在太浪费了。”
餐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了。张丽有些尴尬,想说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小强不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还在专心吃荔枝。
王建国看着两个儿子,心里五味杂陈。他慢慢放下手里的荔枝,站起身来。
“你们吃吧,我有点累。”王建国的声音很平静,但眼神里有说不出的失望。
他转身回了房间,留下餐桌上尴尬的众人。
02
房间里,王建国坐在床边,看着墙上老伴的照片。照片里的张秀芳笑得很灿烂,就像当年她吃荔枝时的样子。
“秀芳,你说我这辈子是不是活得太没尊严了?”王建国自言自语道,“儿子问我配不配吃160块钱的荔枝,我竟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他开始回想这些年的生活。自从退休后,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儿子们。大儿子买房时,他掏了20万首付款,那是他和老伴大半辈子的积蓄。小儿子创业失败赔了15万,他也二话没说就拿了出来。
每个月的退休金,除了自己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剩下的都转给了儿子们。他自己买件衣服都要犹豫半天,吃顿好的都觉得浪费。
而这些年,两个儿子除了要钱,很少关心他的生活。老伴病重的那段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医院照顾,儿子们总说工作忙,来看一眼就走了。
老伴去世的时候,他哭得像个孩子,可儿子们只是在葬礼上装模作样地哭了几声,之后就忙各自的事情去了。
“配不配...”王建国重复着这三个字,心里越来越愤怒。
他辛苦工作了一辈子,退休金是他应得的。他想吃点好的,想过点舒心的日子,这有什么不配的?
门外传来敲门声,是张丽的声音:“爸,我们先回去了,大海在楼下等着呢。”
王建国没有回应,他听到外面收拾东西的声音,然后是关门声。
家里又恢复了安静,就像往常一样。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国一直在思考那天晚上的事情。越想越觉得委屈,越想越觉得愤怒。
他开始翻看自己的银行记录。这一看不要紧,连他自己都吃了一惊。
三年来,他给大儿子转账总共28万元,给小儿子转账21万元。这还不包括那些大额的支出,比如大儿子买房的首付,小儿子创业的资金。
算下来,三年时间里,他给儿子们的钱超过了60万元。而他自己呢?三年来买的最贵的东西,就是那160块钱的荔枝。
“真是笑话。”王建国苦笑着摇摇头。
他想起了老伴生前常说的话:“建国,你对孩子们太好了,这样下去他们会把你当成理所当然的。”
当时他还反驳:“他们是我的儿子,我不对他们好对谁好?”
现在看来,老伴说得对。他的好心被当成了理所当然,甚至连吃个荔枝都要被质疑配不配。
周三的时候,王大海打来电话:“爸,这个月的钱什么时候转?房贷到期了。”
王建国听着电话里儿子理所当然的语气,心里更加愤怒了。连个道歉都没有,就直接要钱。
“知道了。”王建国简单回应了一句就挂了电话。
周五,王小军也打来电话:“爸,我那个项目需要资金周转,这个月能不能多给点?”
王建国同样简单回应后挂了电话。
他坐在客厅里,看着空荡荡的房间。这个家,除了他自己,好像没有人真正在乎他的感受。
月底到了,这是王建国每月给儿子们转账的时间。
王大海先打来电话:“爸,怎么还没收到钱?是不是忘记了?”
“没忘记。”王建国的声音很平静。
“那怎么...”王大海有些着急。
“以后不给了。”王建国说完就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