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波音747货机刚消失在哈萨克斯坦上空,英国媒体的新闻标题已经插上了“中方军援伊朗”的标签。
英媒有意无意的捕风捉影,让中方对中东问题再生疑云。
英媒《每日电讯报》用雷达消失的来引导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是否出兵中东”的话题时,似乎六架民航货机在欧亚航线上的正常过境,硬是被西方媒体炒成了噩梦。
难道中方真的开始下场了?这些战机真如英媒所言吗?
航线真相如何,正常贸易被英媒强加另一重解释?
欧亚货运航路,每一天都有数十架次中国货机穿越哈萨克斯坦领空飞往中东。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国际物流日常。
但直到《每日电讯报》在日前报道中突然给它们贴上军火标签。该报言之凿凿地声称,从6月14日到16日连续三天,每天一架中国波音747货机从中国西部机场起飞,进入哈萨克斯坦空域后逼近伊朗边境“神秘消失”。
报道暗示这些航班目的可疑,更刻意强调时间节点“恰好”发生在伊以冲突爆发的第二天,因为6月14日伊朗对以发动首轮大规模导弹打击。
中方的飞机消失?究竟是怎么回事?
虽然中方并未就此回应,但类似的情况在国际上并不罕见。
有一种情况是,货机进入伊朗领空前的空域,需要按规定切换通信频率和导航信号接收机制,过程中出现短暂民用雷达信号消失完全正常。全球民用航空实时追踪网站显示,同一时期进出伊朗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地机场的多国货机(包括阿联酋、土耳其航空),均存在类似信号中断现象。
怎么这事轮到中国航班,就成了所谓的证据?
机型与航点或指向日常贸易,而非军事空投。
波音747货机(载重113吨)本就是中国飞中东干线主力机型,其常规运营航线本就包含新疆-中亚-伊朗路线。以6月15日实际执行该航线的中国南方航空CZ8081航班为例,货单清关记录显示主要装载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工业零部件,这些正是伊朗因受制裁而亟需的民用物资,也是中伊2021年签署的25年全面合作计划框架内的正常贸易商品。
所谓运送“军火”的指控,英媒或许连一张货舱照片或报关单证据都没有,仅凭飞机信号就捕风捉影的引导舆论,其心可诛。
就在《每日电讯报》紧盯所谓“援伊”航班的三天里,中国国航飞往以色列特拉维夫的航班、飞往沙特利雅得的航班均正常执飞,若按英媒逻辑,岂非说明中国两边下注?
当欧盟每天向以色列运送价值上亿美元军火,英媒却把镜头对准了三架载着医疗设备飞往德黑兰的中国民航货机,这种带滤镜的“侦查”,暴露的究竟是新闻专业精神,还是精心设计的污名?
指控漏洞,西方舆论的证据在哪?
《每日电讯报》的报道之所以引发争议,在于它满足不了报道重大指控的最基本条件,即实物证据链。整篇报道依赖三个脆弱的信息锚点,而这三个锚点甚至都站不住脚:
报道将6月14日(伊朗首次发动大规模导弹打击)视为中国货机飞行的起点。但冲突时间点本身是中立方无法控制的变量。
将民用通讯技术切换造成的信号中断,暗示为“隐藏不可告人的目的地”,是对现代航空运输技术常识的无视。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飞行指南明确显示,该空域存在大量民用航路通讯限制区。若真的秘密运军火,何必选择民航注册代码在全球飞行系统完全透明的747货机?俄罗斯空军的军用运输机、美军C-17运输机从不在公开雷达上暴露踪迹,这才是真正战略运输的常规手段。
报道将中国和伊朗关系密切直接等同于必然军事介入。按此逻辑,中国与以色列贸易额2024年达250亿美元,是以色列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那么这又该怎么解释?
英媒永远回避一个基本事实: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中国货机飞往包括冲突区在内的190个国家是经济常态而非战略例外。将经济行为自动贴上军事标签,暴露的是西方“新冷战”思维的蔓延。
英媒忙着编写“中国军援剧本”时,伊朗战场上的胜负天平正被真正的核心技术打破。6月18日,伊朗革命卫队官方确认在实战中动用“法塔赫-1”高超音速导弹,这种速度超5马赫的弹头在数分钟内击穿以色列国防军总部和摩萨德大楼的顶级防空体系,炸出一片火海。《华盛顿邮报》随后援引以色列军方内部分析称,以军现有导弹防御储备最多只能撑10至12天。
以色列崩溃倒计时不是因为“中国货机”,而是美式防御神话在导弹革命前的瓦解。一枚“铁穹”拦截弹成本约5万美元,“箭-3”反导系统单发超300万美元,而伊朗“法塔赫-1”量产单价仅百万美元。
若是伊朗发动20枚高超音速导弹齐射时,以军单日防御账单就可能超过美军2025年全年对以军援预算。
伊朗当前最紧急的并非导弹补充,而是持续高强度空袭已导致伊朗境内交通网络、医疗系统、能源设施大面积瘫痪。民用航空追踪机构监测显示,伊朗近期持续接收来自阿联酋、土耳其的医用制氧机、血库设备、发电机组,这些才是维系战时社会运转的关键物品。
2025年前5个月,美国务院批准对以军售总额达数十亿美元,其中包括精确制导炸弹、防空系统部件等直接用于打击伊朗目标的装备。
在此前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已明确表态:中方坚决反对任何侵犯主权的军事行动,谴责以色列空袭伊朗领土的行为。当务之急是停火止战,而非火上浇油。
傅聪发言三天后,美方启动了针对伊朗领袖的斩首威慑,英媒开始了针对中国货运航班的“有罪推定”。
英媒的言论对中方来说,不过是一条连证据都没有的舆论引导罢了,如此招数,我们已经见过了不少。
参考资料:
以军称伊朗已使用近400枚弹道导弹 消息人士称以方防空导弹短缺
央视新闻2025-06-18 14:56北京
融通四海 “禺”满全球!中国(广州∙番禺)-以色列农业技术合作对接活动举办
2025-04-16 16:44·番禺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