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我们都听过一句话: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可一旦这句话成了空话,它就比从来没说过还要讽刺。
因为它不再是承诺,而只是一种让人心安理得的托词罢了。
“自责”是个挺好用的词。
它显得负责、显得有担当,显得态度端正。
但如果每次出了问题都只会用“自责”来当作回应工具,那这个词其实是帮凶。
用久了,自责就成了一种高级甩锅话术:
反正我道歉了,我痛心了,我已经“自责”了,剩下的你也别追了,好像痛心到位了,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其实呢?没人在意痛心的态度,大家在意的是能不能在问题发生前就把问题解决了。
最近呢,南方日报就报道了一则新闻:
说的是江西赣州市信丰县铁石口中学的学生宿舍条件简直比二十年前还差。
家长拍的视频显示,宿舍里六张铁床锈迹斑斑,床板塌陷,墙皮脱落,木门烂得能透光,走廊里还有刺鼻的尿骚味。
更讽刺的是,有本地人回忆起十几年前读书时的宿舍,居然和现在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这十几年里,它可能就没维修过,没翻新过,孩子们就这么住下来了,一届又一届。
到了6月17日,信丰县教育体育局倒是动作很快,立马出了情况通报。
通报里用了“自责”二字,说管理服务不到位,设施没及时更换,环境卫生差,责任人要严肃处理,新宿舍改造项目会在暑假完成,秋季开学前投用。
字面上挺诚恳,态度端正,动作迅速。
可问题是,这么多年宿舍问题存在,你们难道今天才第一次知道?这视频要是不上热搜,这自责会自动生成吗?
其实早在今年2月,这所学校还发过一封让人啼笑皆非的住宿倡议书,倡导学生尽量选择住校,说住校让学习更高效、成长更全面、生活更精彩。
问题是,你拿什么保驾护航?是生锈的铁床?是腐烂的木门?是刺激呼吸道的尿骚味?
一个本来需要改善才能勉强达标的住宿条件,被包装成了一种“优选生活方式”,好像孩子们不住校就是错过了人生。
其实到这里,很多人心里都很清楚:
穷教育早就不是一句空口号的问题,而是个系统性问题。当地钱包紧张吗?也许是。但钱包紧张为什么首先体现在学生宿舍上?地方这么多年都安排了什么?有没有把钱花在更好看的“面子工程”上?有没有在一些不痛不痒的形象项目上投入巨资,却舍不得在学生日常生活上做点实事?这都是胖胖不敢妄议的。
当然,宿舍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江西赣州这样的县区,教育资源本来就相对薄弱。像铁石口这种中学,本来就承担着相当一部分农村孩子的教育起点。
对这些孩子来说,学校不只是学习场所,几乎就是生活全部。家远的、父母打工在外的,这些孩子常年在学校住校,宿舍就是他们的家。你让他们在这种破败环境里长大,内心里会怎么想?社会在告诉他们什么?
你可以说孩子能吃苦,条件艰苦也许反而磨炼了意志。
但我想问:苦难本身什么时候成了教育资源?什么时候成了值得被歌颂的美德?教育不该是靠苦撑来的,是靠资源保障来的。你给他的不是锻炼,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平起跑。
出事了,上热搜了,马上处理,态度诚恳。可下次呢?
所以,这则“自责”声明,其实本质也是“危机公关”。
按下葫芦浮起瓢,只要媒体不曝光,学生和家长的呼声就像空气一样飘散;一旦曝光,就“高度重视”。
可你仔细看,这种“立行立改”的表态,几乎成了应对舆论危机的标准话术模板。
说白了,就是在教育拨款优先级排序里,学生宿舍永远排在靠后位置,除非出了新闻。
所以在这些问题,回应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最讽刺的现实版本:
嘴上说得响,行动上缺位,出了事就痛心流泪道歉自责,媒体撤热搜后继续原样运行。
而这件事背后还潜伏着更深一层隐忧,教育环境差距的加剧。
当城市里的学校在引进名校名师,在建新宿舍的时候,像铁石口中学这种基层学校,却在铁床锈蚀的宿舍里让孩子睡觉。
这些生活在教育末端的孩子,本来就处在阶层跃升的最艰难起点,如果连基本起居环境都没法保障,他们未来的教育信心与社会信任还能剩下多少?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条件差一点也能出人才。
是,确实有人能从艰苦中逆袭,但你不能把少数人的奇迹当作规则漏洞的借口。
那叫个案,不叫常态。
如果整个群体只能靠“奇迹”才能出人才,那恰恰说明规则出了问题。
退一步讲,既然承认了问题,未来会不会真正解决?新宿舍建了就算万事大吉了吗?其实教育保障远不止一幢宿舍楼。
硬件是一部分,管理服务是一部分,投入保障是一部分,日常监督是一部分,家长参与机制也是一部分。
你得把这整个链条搞顺了,才算真正“重视教育”。否则哪怕新宿舍建好了,三五年后床又坏、门又烂、卫生又差,问题又回来了。
而且你要让家长信服,不是靠一封倡议书能解决的。家长把孩子送住校,图的是什么?
安全、卫生、规范、照料周到。
不是为了让孩子在宿舍学吃苦,也不是为了配合学校去完成住宿率指标。用宣传词去包装破败现实,只会让信任危机越来越大。
“自责”,不是用嘴巴表达出来,而是用规则去防范出来。
一次曝光可以让你短暂痛心,那有没有规则去防止第二次?有没有定期检查?有没有家长监督?有没有透明预算公开?有没有把维护经费单列出来?如果这些都没有,那所谓的“自责”就只是一次性公关说辞,听听而已。
很多时候,社会上不缺喊口号的人,缺的是能把口号兑现成现实的系统设计。
再穷不能穷教育,不应该只是个标语,它本该是个底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