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辨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在中东与南亚的地缘棋盘上,伊以冲突如一团乱麻,牵动全球神经。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崛起雄狮”行动空袭伊朗,击杀多位高官,暴露伊朗军事短板。巴基斯坦为何被视为解锁这一死结的关键?
从500年王朝更迭、教派纷争,到英属印度边界纠纷、现代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的历史与现实角色,决定了它在伊以冲突中的举足轻重。
一、历史长镜头:500年王朝更迭与教派裂痕
中东与南亚的地缘版图,500年来如一部王朝兴衰史,巴基斯坦与伊朗的恩怨纠葛贯穿始终。
16世纪:萨法维与莫卧儿的教派对峙
1501年,伊朗萨法维王朝崛起,确立什叶派为国教,统一波斯高原。同期,南亚莫卧儿帝国(巴基斯坦前身)由逊尼派主导,雄踞印度次大陆。
《剑桥伊斯兰史》记载,两大帝国为争夺坎大哈(今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交界)展开百年拉锯战。1295年,伊朗夺回坎大哈,埋下领土争议种子。教派分歧(什叶派vs逊尼派)加剧冲突,莫卧儿视萨法维为异端,双方边境战事不断。
18-19世纪:殖民者火上浇油
18世纪,萨法维王朝衰落,伊朗陷入内乱;莫卧儿帝国被英国蚕食,成英属印度。英国为分而治之,刻意激化边界纠纷。1839年,英国划定“杜兰线”,将俾路支斯坦一分为二,伊朗与英属印度(后巴基斯坦)各占一半,埋下现代边界争端。英国还挑拨伊朗与英属印度在坎大哈、俾路支的矛盾,削弱双方抗英能力。
19世纪末:共同抗殖民的隐秘联结
沙俄与英国渗透中南亚,伊朗与英属印度边境居民深受压迫,俾路支人、普什图人联合抗英,形成“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默契。1893年,伊朗与英属印度签署边界协议,暂时稳定俾路支局势,奠定现代伊巴互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