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身体一向硬朗,怎么会说走就走?"
这是资深内分泌科主任医师上周接诊的一位患者家属的痛苦询问。患者周先生,一位被确诊糖尿病已有8年的中年男性,夏季高温下持续口渴、疲乏,家人以为只是普通中暑,没想到短短一周后,生命戛然而止。
这样的悲剧,真的只是个例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突破1.4亿,而其中超过65%的患者对夏季糖尿病急症认知严重不足。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研究表明,夏季气温每升高1℃,糖尿病急症住院率就会上升2.8%,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死率仍高达5%-10%。
这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叹息道:"很多患者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这么简单,殊不知夏季高温是糖尿病'隐形杀手'的最佳帮凶。"
李阿姨,62岁,糖尿病病史10年。去年七月,她觉得"比往常更口渴",一天喝水量几乎翻倍。家人以为是正常的夏季反应,李阿姨自己也没太在意。三天后,她开始频繁呕吐,食欲不振,家人以为是"吃坏了肚子"。
第五天,李阿姨突然意识模糊,被紧急送医。
检查结果触目惊心:血糖34.7mmol/L,严重酮症酸中毒,血清钾离子极低,已经危及心脏功能。
"幸运的是,李阿姨及时就医,经过三天重症监护,才转危为安。"主治医生回忆道,"如果再晚半天,后果不堪设想。"
这绝非小概率事件。在夏季门诊中,类似的病例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时,糖尿病急症入院率会比常规天气增加近40%。
6个夏季糖尿病危险信号,一个都不能忽视
1.极度口渴与多尿
普通人在夏季也会口渴,但糖尿病患者的口渴是"永远喝不够的渴"。
某位患者形容:"喝完一杯水,好像水分直接从尿液流走,根本没进入身体。"
专业解释: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身体通过排出更多尿液试图降低血糖,进而导致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常见误区:很多人误以为多喝水就能解决问题,却不知这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先兆。
使用建议:若24小时内饮水量突然增加至3000ml以上,且伴有频繁排尿,应立即测量血糖并就医。
2.不明原因的严重疲乏
"昨天还能散步一小时,今天连起床都困难"—这种突然出现的极度疲劳不是普通的夏季疲乏。
专业解释:细胞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同时脱水导致血容量下降,组织供氧不足,共同导致极度乏力。
经验分享:这种疲乏往往被误认为是"夏季综合征"或过度劳累,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使用建议:夏季若出现与活动量不符的严重疲乏,尤其伴有口干舌燥,糖尿病患者应立即测血糖。
3.呼吸异常
深而快的呼吸,有时伴有特殊的"烂苹果"气味,这是酮症酸中毒的典型表现。
专业解释: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的代偿性呼吸,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排出更多二氧化碳来中和体内酸性环境。
常见误区:很多患者误以为是夏季闷热导致的气喘,而忽视了这一危险信号。
使用建议:一旦发现呼吸节律异常,尤其是呼出气体有特殊气味,应立即就医。
4.反复恶心呕吐
夏季本就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可能是致命危机的前奏。
专业解释:酸中毒刺激胃肠道,同时电解质紊乱影响胃肠蠕动,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高血糖影响,共同导致恶心呕吐。
经验分享:许多患者误以为是"夏季肠胃炎",自行服用止吐药,反而掩盖了病情,延误治疗。
使用建议:糖尿病患者夏季出现不明原因呕吐超过24小时,必须就医,同时避免自行服用胃肠道药物。
5.意识改变
从注意力不集中到嗜睡,再到严重者出现意识模糊,这是高渗状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影响。
专业解释:高血糖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脑细胞脱水,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干扰神经系统功能。
常见误区:很多家属误以为是"中暑"或"老年痴呆加重",贻误最佳治疗时间。
使用建议:糖尿病患者出现任何意识改变,都应视为紧急情况,立即测血糖并送医。
6.皮肤感染加重
夏季高温多湿环境下,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感染风险显著增加,且进展速度惊人。
专业解释:高血糖环境是细菌真菌的理想培养基,同时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感染难以控制。
经验分享:曾有患者因脚趾间小破口,三天内发展为严重感染,最终不得不截趾。
使用建议:夏季每日检查皮肤,尤其是足部,任何小伤口都应及时处理并监测变化。
令人担忧的是,年轻糖尿病患者往往风险意识更弱。
一位30岁的IT工程师,诊断1型糖尿病已5年,去年夏天因为赶项目,连续熬夜加班,饮食紊乱,胰岛素注射时间混乱。"年轻人嘛,扛一扛就过去了",结果发展为重度酮症酸中毒,在ICU治疗一周才脱离危险。
"年轻不是资本,规律才是保障",医生严肃地提醒道。国内某三甲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40岁糖尿病患者的夏季急症发生率近年来上升了23.7%,不容忽视。
医生基于多年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关键建议:
建立"体感报警系统":学会辨识自己身体的异常信号,不要简单归因于天气炎热。
量化监测胜过主观感受:夏季应增加血糖监测频次,至少每天2-4次,尤其是高温天气。
调整胰岛素存储方式:胰岛素在高温环境下效价下降,应存放在2-8℃环境,使用中的胰岛素笔也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补水要"聪明":单纯白开水可能稀释电解质,可适当添加少量盐分和钾元素。
建立"糖友互助圈":找1-2位信任的亲友了解你的病情和急救措施,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救助。
随身携带"糖尿病紧急卡":卡片上注明病情、用药和紧急联系人,遇到意外时可帮助医护人员快速了解情况。
夏季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如一位资深内分泌科医生所言:"管理糖尿病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夏季这段路程尤其崎岖,需要更多的耐心和警惕。"
参考文献
1.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2.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糖尿病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报告(2023)
3. 李明等.气温变化与糖尿病急症关系的多中心研究.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40(3):213-220
4. 王健等.夏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6):567-572
5. 张华等.糖尿病患者季节性血糖波动规律研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