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行动,在体制内引发广泛热议。作为普通公民,笔者坚决拥护中央反腐倡廉的决策部署。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公款消费与违规宴请往往是权力寻租的温床,那些见不得光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确实常以推杯换盏作为突破口。但当基层执行出现"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极端倾向时,我们有必要对政策落地的尺度进行理性审视。
这种倾向在现实案例中已有显现。安徽某商业银行两名基层员工与贷款客户在面馆共进午餐的通报就曾引发舆论热议。据披露,当时两位客户经理完成贷款面签后已过正午,便与同事、客户在附近面馆简单用餐,涉事员工最终分别被核减3000元和1000元绩效奖金。
区区十多元的面条,竟成为扣发绩效奖金的导火索,这种尺度显然偏离了政策初衷。试想,正常业务往来中的必要餐叙,若因二十元餐费就上纲上线,既不符合常情常理,更与中央"精准执纪"的要求背道而驰。
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地方为杜绝"小圈子"现象,竟出台"三人以上聚餐即违规"的极端规定。这种将正常同事交往与违规吃喝混为一谈的做法,实质是懒政思维作祟。
值得欣慰的是,主流媒体及时发出理性声音。人民社评6月17日发表的评论文章《禁止违规吃喝,不是吃喝都违规》,犹如一剂清醒剂。文章旗帜鲜明地指出:反腐倡廉需要雷霆手段,但绝不意味着要扼杀正常的人际往来与工作交流。
这种及时纠偏的舆论引导,恰似一场及时雨,为基层执法者划定了清晰的政策红线。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释放内需潜力。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5月全国社零总额达4.13万亿元,其中餐饮消费贡献4578亿元,占比超10%。
这个数据背后,是千万家餐馆的烟火气,是数以亿计的就业岗位,更是经济循环的重要纽带。若任由"一刀切"整治蔓延,按10%的保守降幅估算,每月将直接减少400亿消费;若跌幅达20%,损失将逼近千亿规模。这种连锁反应,对正在爬坡过坎的实体经济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成为层层加码的重灾区。
在中小城市,体制内人员本就是餐饮消费的主力军。当公务员、教师、医生不敢下馆子,消费能力本就很弱的县城商业恐怕更加凋敝。首当其冲的就是街边餐馆的生存状况,导致餐饮县城餐饮行业萧条,不仅导致税收流失,更可能引发失业潮。
究其根源,这种乱象折射出某些干部"懒政思维"的沉疴。他们将复杂的社会治理简化为非黑即白的选择题,用简单粗暴的禁令替代精细化管理。这种"一刀切"的治理哲学,本质上是对"四个意识"的背离,是对新发展理念的曲解。真正的反腐倡廉,应当像精准的外科手术,既能切除腐败,又不伤及健康肌体。
毒瘤
值得肯定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纠正偏差的努力正在显现。多地纪委监委已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将工作餐叙、商务接待与违规吃喝区分对待。某省最新规定明确,单次人均消费不超过当地公务员日常伙食标准三倍、且未使用公款的商务宴请,不纳入违规范畴。这种既守底线又明界限的制度设计,才真正体现了"严管与厚爱结合"的治理智慧。
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既要保持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更要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反腐败的终极目标,是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而非制造人人自危的紧张氛围。让干部轻装上阵,让市场活力迸发,这才是对政策初心的最好诠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